分享

图解 | 常用道岔的构成 | 检查方法

 xiaziwa 2021-03-13

图片图片

    按照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处检查、记录。检查轨距时,大于1435MM为“+”,小于1435MM时为“-”;检查水平时,直股:以外股为标准股,曲股:以外股(上股)为标准股,标准股高时为“+”,反之为“一”号。注意:同时注意目测轨缝等有超限处所。  (1)尖轨前顺坡终点,在基本轨接头第1螺栓处。  (2)尖轨尖端处。在距尖轨尖端50-100MM处。(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43、50-12号10MM,即1445MM)。  (3)尖轨中。在尖轨刨切终点处,即涂有轨距加宽的部位(此处轨距加43、50-9为9MM,即1444MM,43、50-12为7MM,即1442MM),此处不检查水平,检查完轨距应迅速将道尺拿起,记录,防止道岔在搬动时挤夹道尺,影响工作,损坏道尺。  (4)尖轨跟直股。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5)尖轨跟曲股。在第三螺栓处,即非在尖轨上,而在基本轨上,因为尖轨为移动。在曲尖轨跟接头的第一螺栓处,此处轨距加宽4MM,即1439MM,水平在尖轨处有6MM的构造超高。  (6)导曲线部分直股前,在距尖轨跟端1.5M处,或在过了尖轨第三轨枕处。  (7)导曲线部分导曲线前。在尖轨跟端3M处,即在过了尖轨第六轨枕处(此处轨距加43、50-9为15MM,即1450MM;43、50-12为10MM,即1445MM)。  (8)导曲线部分导曲线中。其检查部位43、50-9道岔在支距为“506”处的地方距其100MM处,43、50-12在距支距“483”处过去640MM的位置。此处轨距加43、50-9为15MM即1450MM;43、50-12为10MM,即1445MM。)  (9)导曲线部位直股中,在第八处对应的位置。  (10)导曲线部分直股后,在距导曲线终点为4M的位置,即在P43P50-9为1450处。  (11)导曲线部位导曲线后,在第十处的对应位置(此处轨距加宽43、50-9道岔为15MM,即1450MM;12号道岔则为加10MM,即1445MM)。  (12)叉心前直股,在辙叉趾端100MM范围内,一般在第4螺栓处。  (13)叉心中直股。在辙叉心宽0-50MM范围内,先查轨距,后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即91、48),此处不检查水平,道尺游标应放在心轨一侧。  (14)叉心后直股,一般以趾跟第3螺栓处。  (15)叉心后曲股,在第十四处对应位置。  (16)叉心中曲股。在辙岔心宽0-50MM范围内(即13处对应处)。先检查轨距,后检查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此处不检查水平,游标应在叉心一侧。  (17)叉心前曲股。在第12处对应的位置。(即辙尺趾端100MM端内)。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