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大智慧读书笔记12-否卦

 彭老师正己化人 2021-03-13

易经读书笔记12-否卦

第十二卦   否卦  天地否

   天居上,在高处,地在下,在地处,犹如天地、阴阳、上下两不交合,喻示否闭、不通之象。全卦揭示事物对立面之间不相应和、阴阳不交的情状,并指明转否为泰的途径。

   否卦的卦象是天在上,地在下,天性高远,地性低沉,原本相对和谐的事物,现在却成了分道扬镳、各自为政的分裂状态,彼此之间不仅泾渭分明,甚至是充满了敌视。

  有人根据否卦的卦辞推测,《易经》借此卦象,记载了一个一次孩童因贪玩,而几乎失踪于如山一样的茅草堆中,最终死里逃生,先悲后喜的故事。寓意阻隔不通的危害,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戒。第一爻:把拔起的茅草堆积如山,因为这是对每个家庭都有用的东西。第二爻:孩童总是喜欢爬上那如塔如山的茅草堆上,以此为乐。大人则会出面干涉,因为有危险;第三爻:孩童不知安危地在茅草堆中玩捉迷藏,终于被大人责骂而蒙羞;第四爻:孩童表面屈服听话,实则跑到更远更偏僻的茅草堆上玩;第五爻:大人有经验,知道放任孩童下去将会出事,因此,强硬地将孩童束缚于苞桑之处,与茅草堆分开。事后证明这样做是很好的;第六爻:茅草堆突然倾倒,众人先是被阻隔于其中,而惊恐呼叫孩童的名字,后见孩童安然无恙于苞桑处,大喜。

   否卦与泰卦是一对综卦,顺序在泰卦之后,其意思恰恰相反。泰卦是阴阳交会、天地通泰而万物生长之象,是盛世的象征;而否卦是阴阳不交、天地闭塞而万物不长之象,是乱世的象征。否卦阐述了由安泰到混乱,阴阳隔绝、天地闭塞、上下不通,两者走不到一起,对立统一的双方处于分裂状态,说的是由通畅到闭塞,小人势长,君子势消的黑暗时期。勉励人们,把握天道,竭力转闭塞为相通,创建阴阳相交、天地互通的新秩序。

人暂时处于否卦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否卦的象辞“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为人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君子处于阴阳失常、上下不交,天地闭塞这种否闭的状态下,不能显露才德,否则必遭妒忌而受到迫害,故要有才而不露,有德而不显,以求逃避危难,这与孔子说的“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思想是一致的。但是,这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的逃避,而是要求人们处变不惊,守正慎行,洁身自好,等待时机,如此前景一定是光明的。因为否极必然泰来,黑暗不会长久,正如歌德所说:“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周易》六十四卦中,卦辞没有一点好处的只有归妹卦和否卦

——否卦:小人的道将要发展,君子的道将要衰落,鉴于此,此时应收敛自己,以避免灾难。这时是上下隔绝、阴阳对立、天地闭塞、小人得势、君子受屈的黑暗时期,君子应该目光远大,忍辱负重,以宽厚诚恳之心,团结周围的人,把握事物“否极泰来”的发展规律,时刻审慎自保,不给小人有可乘之机。当小人势消时,也要看准时机,做好准备后再予以反击,不能轻举妄动,不能被荣华富贵所诱惑。天地不通、上下不交,此为乱世之象,此时君子应该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行,隐居不仕,以崇尚俭约来躲避灾难,且不要以禄为荣。

——否卦是天在地上,阳刚之气上行,阴柔之气下降,天地不交,这是违背常理的。“大来小往”,让乾下行、坤上行,这是行不通的,故曰“否”。与泰卦相比虽说都是三阴三阳,但阴阳不交,万物不生,人际失和,道路不通,此时不利于君子而利于小人。否卦的时运智慧就是教我们如何在一片乱世混乱之中,明哲保身,而后创造生机。

卦辞:否1:否之匪人2,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文:否卦象征闭塞:人们之间的来往不通畅,且这不是人为的,不利于君子维护正义,刚健者(君子)势消,阴柔者(小人)势长,君子应当提高警觉,坚守正道。

*注释——否1:否(音痞pi),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结构和泰卦相反。此种卦象表示,阳气上升,阴气下沉,互不相通,天地闭塞,万物阻隔,所以卦名曰“否”。否之匪人2:匪,非。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译文:闭塞不是人间正道,不利于君子守持正固;阳气往上升,阴气向下降;这是由于天地阴阳不能交接,以至万物生长不能畅通,君臣上下不能交互,以至天下不能成为邦国。阴在内,阳在外。柔顺者在内,刚健者在外。小人在内,君子在外。这说明小人的邪道日益滋长,君子的正道日渐消亡。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译文:天地阴阳不能交合,时世闭塞不通,这是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象,从而明白在闭塞之时,不能显露才能,应该隐居不仕,以崇尚俭朴修德养性来躲避灾难,不要以利禄为荣,不要去谋取高官厚禄。

解读:天地不通,上下不交,此为乱世之象。《象传》此语指出君子当乱世之时,应该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行,隐居不仕,这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颇为相似。

初六:拔茅如,以其汇,贞吉,亨。

译文:拔起茅草,根系相牵,因为它们是同类,君子守持正固可获吉祥,亨通。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译文:拔起茅草,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初六守正不进,不忘君臣之义,有志向为君主建功立业。

解读:《象传》说“志在君也”,就是说,君子处在闭塞之时,“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应隐退守正,待机而动,以利通达,即所谓“俭得避难”。君子俭得避难,实属无奈,而心中不忘君臣之义,志在报君之恩,这反映了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价值观念。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译文:阿谀奉承有权势的人,小人因此获得吉祥,德高望重的人不与其为伍,否定阿谀奉承,亨通吉祥。

*注释——包承:包,包容。承,顺承。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译文:大人否定小人之道,可获亨通,说明不能被小人群党所乱。

解读:处否之时,上下不能以正道交往,小人乘机活跃,靠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浑水摸鱼,大获其利。君子与小人本非同类,此时决不能受小人的笼络误入歧途,所以《象传》说“大人否”。此时君子不能受小人之迷惑,这样才能不被群党所乱。

六三:包羞。

译文:因阿谀奉承而蒙受羞辱。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译文:因阿谀奉承而蒙受羞辱,说明六三居位不当。

*注释——位不当也:此以六三阴爻而居阳位,是处位不当,像人“才德”不称其位。

解读:六三是个地位较高而又不中正的小人,秉性浮躁。当社会政治失常的否闭乱世,他不能像“君子贞”那样安守正道。为了飞黄腾达,他急于高攀,极尽谄媚之能事,但居高位者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六三陡然蒙受羞辱而已。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译文: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大家相互依附都可以获得福祉。

*注释——有命无咎,畴离祉:命,天命。畴,及俦,同类。离,及丽,依附。祉,福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译文:有天命安排必无过错,说明九四的济否之志得以实行。

解读:此处“命”讲的是“天命”,不是“君命”。否极泰来,天命使然,大往小来变为小往大来,不唯九四自己受福,与他同类的朋辈,也将依附于它而一起受福。当否之时,小人得志,君子俭得避难,转否为泰之时,顺天而动,九四的济否之志当然会得以实行。

九五:休否1,大人吉,其亡,其亡2,系于苞桑3

译文:闭塞不通的局面停止了,大人可获吉祥,居安思危,常常以“不久就要灭亡”这样的警句告诫提醒自己,就可以像系结在大片丛生的桑树上一样坚固,安然无事。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5

译文:大人的吉祥,说明九五居位中正得当。

*注释——休否1:停止否闭局面。其亡2:国家将要灭亡或牛羊将要逃亡。系于苞桑3:苞桑,丛生的桑树枝,比喻坚韧牢固。位正当也5:九五以阳爻居上卦中位,是处位中正得当。

解读:九五是否卦的卦主,阳刚中正且居尊位,可谓居其位,有其德,得其时。它有条件有力量休否,即拨乱反正,扭转乾坤,在这一过程中,九五即大人的刚决果断,奋力推动,具有决定意义。当元气渐复,泰道将还的时候,人皆晏然安乐,唯大人有戒惧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惧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

——人生中的选择会有很多,但大多可以粗略归为两类,即顺境中的选择和逆境中的选择。顺境中的选择关乎发展,而逆境中的选择关乎存亡。九五爻辞讲“休否,大人吉,其亡,系于苞桑”,即九五进入息否之时,这对人来说就是逆境中的一次转机,所以爻辞说“大人吉”,但这个“吉”的同时是有危机的,抓住转机可以“休否”,抓不住就会命悬一线,故而爻辞告诫处于此时要有戒惧危亡之心,要常常在心中告诫自己“其亡!其亡!”才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不拔。所以我们在自己奋斗和追求的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目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既要当机立断,又要审慎戒惧,做出正确的选择。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译文:倾覆否闭的局面,起先犹存否闭,才有最后通泰欣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译文:否闭终极,必然倾覆,怎能长久呢?

解读:否卦发展到上九,闭塞不通的局面已经到了尽头,物极必反,否闭必然转为通泰,“否终则倾”是必然的客观规律。故而《象传》感叹道“否终则倾,何可长也”。爻辞讲“倾否”而不讲“否倾”,其用意在于强调人的力量在“否”的倾覆中起有重要的作用,并非否闭局面发展到极点时,就会自然倾覆。“泰”与“否”的处境都是人生所常常经历的。于胜利前进时防止倾覆,在艰难困苦中恢复安康,这就是泰卦、否卦所给予人生的积极启迪。

——香港乾坤国学院、三易元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