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体书法——金文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甘泉书屋i30tsw 2021-03-14

  (郭谦金文书法作品)

百体书法——金文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郭 谦

金文,又称钟鼎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因铸刻于钟鼎之上。1925年文字学家、金文学家容庚编著的《金文编》记载,共计收录金文文字3722个。1935年,又集秦汉金文而撰成《金文续编》。1959年出版的增订本《金文编》,据历代出土的青铜器三千多件的铭文,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刻于钟鼎之上,所以大体较甲骨文更能保存书写原迹,具有古朴之风格。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周初期,甲骨文衰微,金文主流地位得以建立,全面开启了笔法演变的源流。西周厉王到幽王的一百年时间,是西周金文书法繁荣阶段。一是铭文数量多、篇幅长。如:《散氏盘铭》、《史颂簋铭》、《颂簋铭》、《虢季子白盘铭》、《毛公鼎铭》、《叔专父盨丁器铭》。二是在主流风格上,前期那种随意和自由的面貌消失,笔法规范,工整秀丽,整齐端庄,不同铭文的风格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一些与主流风格不同的铭文,如:《散氏盘铭》、《圅皇父簋铭》、《楚公钟铭》等。

  西周《散氏盘铭》及铭文拓片)

西周末年,幽王暴虐,导至诸侯叛乱,犬戎杀幽王,灭西周;前770年,周平王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即春秋战国。此后,周王室衰微,周王朝政令形同虚设,诸侯国霸主频出。因此,这个时期的金文明显带有诸侯国的地方色彩,产生了形式多样的金文:齐鲁金文、西楚金文和先秦金文等等。这些金文,虽然保留了西周金文的基本构成,但其字形架构、线条形态、笔画运用有了明显的区别。有的字体修长,形态优美;有的笔画紧凑,小巧玲珑;有的略带草意,字形变扁,出现向隶书发展的影迹;也有装饰性字体(如鸟虫篆、玉筋篆等)出现。其中,楚国金文阿娜多姿,独具魅力。如图:《王孙遗者钟铭》(春秋时,楚国)、《鄂君启节铭》(战国时,楚国)、《楚王酓鼎铭》、《陵公戈铭》等。

   楚国《王孙遗者钟铭》拓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实施了“书同文”政策,推行了规范统一的书体“秦篆”(亦称小篆)。并且,铁制品被广泛使用,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金文也就逐步衰落。汉代以后各个朝代对金文以整理研究的学术为主,金文脱离了应用。南宋后期,直至元明,金文的研究不多,基本停锣息鼓。

清代,金文研究掀起热潮,取得很大发展。一是专门的著录多,二是考释水平高。金文研究的著名学者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吴大澂,他著的《说文古籀补研究》开启了清代金文研究的先河。

民国时期,金文研究成果更加显著。一批著名的金文学者有罗振玉、唐兰、于省吾、容庚、郭沫若等相继出版金文方面的学术著作。而罗振玉、吴昌硕、蒋维崧等文化大家开始进行金文书法的创作,他们推动了金文书法向宽度、深度发展。

吴昌硕(1844-1927年)是清未民初影响最大的书画家、篆刻家。他早年多以篆刻为主,在他年轻时就喜欢临石鼓文,晚年他的临石鼓书法更呈浑厚雄伟的气势,字形多取斜势,变横为纵,章法灵活,姿态万千。他不拘泥于每一笔划,而注重气势、重笔力,晚年更显苍老拙重之感。且能融石鼓笔意于行书、绘画中,开一代绘画新风。然而他临习金文较单一,多为大篆集句,少有诗文作品。且他的金文多用小篆笔法和结体规律,与金文的本来面貌有一定的距离。

  吴昌硕金文扇面)

罗振玉是清末杰出的学者,在古文字学、金石学、书法、篆刻、书画鉴定诸方面成就极高。他杰出的贡献不仅在研究甲骨文、书写甲骨文方面,在金文研究上也是成果斐然。如他出版了专著《三代吉金文存》等。他临金文的书法,不刻意追求古物的惊世骇俗之貌,而是从小篆与古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高雅含蓄内敛高古的风格。他掌握资料多,且涉猎金文极广,作品有横幅、条屏、扇面、册页、通屏,风格秀润古朴、笔力雄强内蕴、敦厚秀雅,颇得古趣新韵,显示出深厚的学养功力。他的出现是中国书法的幸事,他对后代的影响最为深远,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他的金文书法多自小篆出,故其章法、笔法、墨趣也无不取法小篆,且以临写金文书法较多,鲜有金文诗文作品。

蒋维崧(1915-2006年)是现代文字语言学家、书法篆刻家,他在古文字学、书法、篆刻、考证方面的学养使其大大有利于金文研究与创作。他以严谨的文字学家的态度去集金文,以篆刻家、书法家、美术家的态度去创作金文,并不断从古玺印、古陶文、诏版、简帛中汲取营养,写出了当代一种融古为新、典雅俊逸的金文书法。在晚年他创作了众多的古诗文作品,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原创性的意义与价值。他相继出版了《蒋维崧临商周金文》(1998)、《蒋维崧书迹》(2001)、《蒋维崧书法集》(2005)等作品集,成为后世之人学习金文书法的典范。

(蒋维崧金文书法陶元亮句)

新中国建国以来,金文研究全面展开,虽有起伏,但规模很大,人数众多,成果很大。于省吾的《商周金文录遗》、徐中舒的《殷周金文集录》、杨树达的《积微居金文论》等学者的专著陆续出版。其中,考古研究所的《殷周金文集成》收录齐全,影响很大。容庚的《金文编》成为字形方面的最权威的工具书。一批优秀的金文书家:大康、邱星、许思豪、戴月、樊中岳、叶金福等人在书坛涌现,使越来越成熟的当代金文书法书体得到了业界认同和社会的青睐。

当代金文书法利用金文的原始幼稚,在结体上随意夸张变形,表现出纯个人化风格的“随意性”书写。这种外在形式上的书写性再创造,确实呈现出金文的苍茫浑厚、端庄严谨的外在风格特征。从整体来讲,已基本完成了罗振玉时代的实用书写向纯书法创作的成功转换。它不仅使古老的文字表现出新的艺术语言形式,而且因其造型奇异,给人耳目一新,这就为今后的创作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创造空间。

当代具有创新精神的金文书法家有:

许思豪,1955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笔墨博物馆馆长。他精通各体书法,尤善金文、行书、章草、大草。他的《金文拾贝——集金文书诗词百首》,是金文书法的一次十分可贵的探索,也是艺术创作的一次颇为成功的实践。

叶金福,1946年生于上海,擅长工笔画虎、山水画,尤精于金文书法。1986年失聪,自强不息,在山水画、金文书法上刻苦钻研、勤奋创作。其金文长卷《金文唐诗一百首》、《大篆千字文》、《大篆岳阳楼》等作品备受收藏界青睐。其金文书法已有自己的面貌。

邱星,1914年出生,浙江吴兴人,1949年入秦并定居西安,早年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幼承家学,喜爱书法,攻篆籀、篆印,熔两周金文于一炉,初习《颜勤礼碑》、《郑文公碑》诸碑,后临《峄山碑》、《石鼓文》,并受清吴大澄影响专攻金文,摹习鼎拓。书作古朴典雅,师古而不泥古,时出新意。尤擅金文大篆,风格高古、鼎力沉雄。书印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并在专业报刊发表,为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刻碑。现为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樊中岳,1943年生于武汉。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书法专业导师。曾任《书法报》主任编辑,书法报社社委委员等职。已编著出版“书法篆刻工具丛书”一套十册:《金文》、《篆书》、《隶书》、《草书》、《章书》《行书》、《汉书》、《鸟虫篆》等。2015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与陈大英、陈石合著的《常用金文书法字典》。

戴月,1947年生于山东济南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他先后出版了《金文的识认与书写》、《戴月说文释字》、《金文书法疑难用字》、《戴月金文书法字帖》和《戴月书法篆刻作品集》等,在书法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17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著的《金文书法用字大字典》。

路世明,1952年生于山东泰安,他对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简帛书、砖陶文、印玺文字无不涉猎。其金文书法,点画遒劲凝炼、力感极强,堂堂正正、大气磅礴、高古茂密,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曾为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美术师,现为北京书协理事。已出版的代表作有《金文论语》、《楷体金文三字经》、《金文千字文》、《金文阴符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