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一章 有无之辨

 仓库1966 2021-03-14

第一章 道经 有无之辨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图片


如果有一本书,谈论圣王、天下、百姓,你大概会觉得,这是一本古代治国理政的书。
如果有一本书,谈论道德、天地、万物,你大概会觉得,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学问,空洞无物,但又讲究逻辑。
如果有一个人,他是皇家图书馆馆长,天子的老师,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你脑海中会想到谁呢?

这本书,叫《道德经》,这个人,叫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安徽亳州人,属楚国。提到老子,人们自然地又会想到孔子问礼于老子,就是跟老子求教关于礼的学问,从“问礼”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比孔子更懂礼,更专业。事后孔子也给予老子很高的评价,我见到老子,就跟见到龙一样,老子,就是龙一样的存在。

这个评价,你服不?

提到老子,人们还会想到庄子,老庄
提到老子,人们还会想到黄帝,黄老

庄子,其人逍遥虚无,其言汪洋恣意,他是的思路,突破的地球,遨游在宇宙,是当时地球上绝顶聪明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庄子,是绝顶一流的思想家。
黄帝,华夏族首领,统一华夏,开启了国家模式,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绝顶一流的政治家。

至此,我们就要给《道德经》这本书定性了,道德经是一本论道的天书,一本面向帝王论道的天书。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道德经中频繁出现圣人、公侯、天下、百姓等字眼了。帝王、论道、天书这三个词大概可以给道德经这本书定个框架。即道德经是讲帝王之学的天书,之所以要说是天书,是想说,人的认知看自己不懂的东西,要么猜,要么学,一不小心,就会乱言。乱言一出,祸害无穷。

学道,有时候会漰出那么一点点灵感,这种感觉,若有若无。文以载道,本着学习的精神,现将学习的体会记录一二。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本章为第一章,万事开头难,第一章理解相对正确了,后面的章节也会顺一点。同道相成,理解不对的,尽情指正。

本章节关键字:

道、名
无名、有名
无欲、有欲

道,至道、天道、人道,我们这样在说道的时候,其实就是 的过程,即命名。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荀子·天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为不桀亡“

《礼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无名,天地之始。当天地还未形成,当宇宙还未有之前,什么也看不见,摸不着,连能量也没有,故曰无名。那是谁创造了宇宙,是谁划开了天地呢,是道。无名是对道的状态的一种描述。

有名,万物之母。最开始什么都没有,我们说无名, 那有名是怎么冒出来的呢? 中来,无生有,这个时候,便有能量了,但依然看不见,摸不着。接着,无形无质的能量开始变得有形有质,有棱有角,演化出万物。所以,有名,万物之母。

这是我们讲的有无之辨的第一阶段,即认识什么是无,什么是有。

无欲,有欲

看到欲,自然会想到欲求、欲望,那人的欲望是怎么来的呢?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欲从心而来,心意不在,欲望无从谈起。那么无欲,就是还没有物的时候,领会到”无“的时候,对宏观的宇宙,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徼,指万物之纹理形质。

这是我们讲的有无之辨的第二阶段,即以无观无,以有观有。

我们学东西,是为了用它。如果我们学的东西,无处可用,那其价值在哪里呢?这是为什么要把有无之辨分成两个认识阶段的原因。即先认识有无,其作用是为了,以无观其妙,以有观其徼。

此两者,即指 ,同出而异名。,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从道那儿同出,故道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见,”道“是那么的幽深玄妙,无穷无尽。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也直接反映出了老子的宇宙观,此处的天地、万物都可以理解为宇宙,

道是宇宙的第一因,道创造了宇宙,并推动着宇宙的发展。如何创造的呢?无名,天地之始。如何推动的呢?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有名是道的两面,在认识道的过程中,不可偏废。即要观其妙,也要观其徼。只观其妙,则无以成物,只观其徼,则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

无欲、有欲老子的欲望观,老子主张天一合一,人身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文明的产物。我们都有正常的欲望,正确地认识欲望,合理地使用欲望,才能更好地生活。即不视欲望为洪水猛兽,也不尚清淡而不事生产。

学道,我们追求的是通权达变,应物无穷。无通权之有欲,则不足以达变;无应物之有欲,则不足以应万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也。


请给我一个看下去的理由?

道德经,是帝王之学。

哪个男人,还没有过当皇帝的梦?睡前看一点,使内心充盈,使逻辑思辨,使睡得香,梦里啥都有!

帝王之学,我们普通人学习的意义在于降维适已。企业家学了可以更好地管理企业,使企业基业长青,个人学了可以更好的管理自身,助力成长。

华夏文化,道为体,儒法为用。儒跟法,都是道随着时代的发展降维的产物。华夏的社会发展模式有三种,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王道社会与霸道社会,还有帝道社会。这三种社会模式的详细内容可以阅读《三略》,以《三略》的角度看,王道社会还不是最美好的社会,比王道社会更美好的社会是帝道社会。王道社会是孔子一生追求的大同社会,帝道社会是老子追求自然朴素天人合一的社会,大概可以参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至于霸道社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法制社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连道本身,都降维到了儒法,所以,人心不古,这就是现实。作为我们学道的个人,我们也是在现实中求道。当然,先要学道,不然,咋降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