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论》读书札记 · 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中论》·龙树菩萨 读书学习笔记(古典书院)

1.中论的背景

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传统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四种性制度是婆罗门教的基础,四种性制度,可以看作是统治与被统治,奴役与被奴役。佛教就是在婆罗门教这个宗教文化土壤里孕育出来的,它在本质上是破除了四种性制度,破除人性的不平等,是一个革命性的学派。在最开始的时候,佛教并不是宗教,而是以悉达多为老师的修行团体。看佛学,要注意其这个革命性,这个革命性就需要缘起性空的支持,再看其目标是众生的解脱,也是这场革命的可行性的根本原因。这是一个理解的层面,再者就是佛学理事上认识与修持,这是佛学的根本。

佛灭后,这个修行团体开始分裂,形成部派佛教,并朝向宗教发展。最初分为根本部和大众部。而大众部又分出十部,根本部分出八部,有称“一根金刚杵,分作十八节。”

佛灭度500年左右,佛教有分为五百部,义理分歧,融入不少外道的东西,也备受外道的欺凌。

这个时候,龙树菩萨出世,以般若思想和缘起性空理论破除小乘的对“有”的执着,破除大乘对“空”的执着,提出“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空假中三义,就是中道的思想。

中论的缘起是与外道的辩论,是理的圆融,有深刻的哲学属性。

2.中道的论道之因

人从何生?龙树菩萨用八不破外道的诸戏论。不生不灭从存在角度来阐述;不常不断从时间角度阐述;不一不异从空间角度阐述;不来不去从运动角度阐述。所有的角度都阐述了性空之理,诸法无自性,因缘而生。外道是一种客观的描述,是不同于佛学根本义理的教派。

3.展开

3.1破,如何可能?
3.2立了什么?
3.3假名,真在何处?
3.4空,假在何处?
3.5中道,如何行之?

3.1破的对象是相。相,从木从目。一个是物理的对象,例如许多老师最爱举的例子,杯子。目,相应的是观察的对象,如我们认识到的杯子。我们觉得这个杯子是实在的,它没有自性,它是由泥土造型,烧制而成。作为一个物理的对象,它没有自性。杯子是用来喝水的,但是它可以茶花,可以砸人脑袋自卫,可以作为一个带有故事的遗物。不管实在形体存在,还是在功用上,都没有自性。在此,暂且得出一个论,相是因缘和合而成的。那么,有没有一种相有自性,不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呢?先天地生,遍在永在的呢?中国的上古思想家在此有过思考,名之曰道。道可以破吗?道可道,非常道。没法破。所以,道是超越相的。道是不生不灭的吗?古典中言,道法自然,道是从自然而生。那么自然是不生不灭的吗?自然给出了最没法破解的回答,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立而立。

3.2立了什么?立“缘起性空”之理?方老师讲到,缘起性空也是破有而假立。所以不能执取这个“缘起性空”,既不能执取“有”,也不能执取“空”,那么怎么办?病了就吃对症的药,病好了,就停药。没病的人是什么样的?借用一句“废话”就是:自然而然。就是行于中道。如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3.3假名,真在何处?
认识到了凡所有名,皆是假名,真就现前。但是,还有很深一层认识就是,假名是世间人行中道的路径。世俗谛是通往第一义谛的必经之路。佛说般若波罗蜜,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所以,六祖慧能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禅宗常言,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3.4 空,假在何处?
空是对质有的,是渡河的船。所以,空不是一无所有,也不是无所顾忌,更不是虚无主义。因为空,才有修道的可能。因为贪嗔痴是缘起的,才有熄灭贪嗔痴的法。才有因缘而生的戒定慧,才有苦集灭道四圣谛。

3.5 中道如何行之?
体会八不,而离两边,平常心是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想中道就是在世间,有智慧地行善。

4.宗教与哲学
宗教是给人身心安顿的处所,安顿于佛法僧三宝中。我认为哲学近于中道而以彻底地探索为学,而宗教远于中道而以中道为宗。作为初学者,借用中道义,间于哲学与宗教。

古典读书治学生活

shanghairizi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古典学术古今探索,建立古典读书治学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