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精神暴力,糖果纸里包的不一定是糖!

 泊恩心理 2021-03-16

大家好,我是豆子。

在之前的几节课中,我们都在讨论自己应该怎么做,如何分清想法和现实、如何避免ky行为、如何安慰人等等。

今天,我们来谈一些不一样的。

让我们来谈谈精神伤害和精神暴力,以及识别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暴力。

01

在我们与亲密的人相处的时候,偶尔会对他们的话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但又觉得他们说的很有道理而无从反驳。

例如:

父母说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

老师说他们怎么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应该想想自己的原因

朋友说,我们就是开个玩笑,你干嘛那么较真

恋人说你这幅样子除了我还有谁会喜欢你

上面举的例子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常从他人口中听到的话语。

而这些看似无害的话,实际都是对他人的精神暴力,会给他人带来精神伤害。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来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常见的精神暴力形式。

02

首先,忽视个人的意见、看法、需求,这种形式经常会出现在父母与孩子的身上。

一些家长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判断孩子身边的事物,经常会强势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导致对孩子造成了精神的压力和伤害。

举个例子来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应该看动画片,认为动画片是一种没有营养的东西,孩子看了也学不到知识,浪费时间。

所以,就强硬的阻止孩子看动画,甚至会在发现孩子偷偷看动画的时候大发雷霆。

看似父母好像是在为孩子着想,但这却是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精神暴力。

同样的形式,还能经常在职场中观察到。

例如:

一些领导会对自己的抉择很有自信,从而忽略了很多来自于下属的意见和看法;

再比如很多对设计领域不了解的甲方,对乙方的设计指手画脚,完全忽视乙方的专业意见,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行为通常会给体验者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这正是精神暴力带来的结果。

03

其次,经常对你评头论足,指出你的缺点或缺陷,也是一种精神暴力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体验:

和家长在一起见亲戚朋友,大人们夸奖你或是谈论起自己家的孩子时,父母总喜欢故作谦虚的打压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才考前十名,隔壁都次次第一名呢,不行不行。”

“哪比得上你家孩子啊,他就会死读书,其他什么都不行。”

“不爱说话,一点都不大方,出社会要怎么办啊。”

看似只是谦虚的话,实则是通过打压孩子、否认孩子成果的方式而进行的所谓“谦逊”。

在孩子的眼中,这既是否认他们的努力和成功,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真的认为自己不如他人。

04

这样的行为,也同样经常发生在与恋人交往、或是和朋友相处的时候。

和亲密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开玩笑那你的缺陷或是缺点当做梗,通过打趣的方式来取笑你。

我有一位朋友身高比较矮,才一米五出头,他就经常跟我诉苦,说总有人喜欢拿他的身高来开玩笑,说什么开车看起来像是无人驾驶、去看电影能买儿童票之类的笑话。

他们看起来不像是有恶意的样子,但却让朋友感到十分不舒服。

就算制止他们,他们也不当回事,只会说我们就是开个玩笑罢了,但是下一次还是会就行嘲笑他个子矮。

这样不断指出他人短处、缺点的行为,也是一种对他人的打压和伤害。

当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不要把产生的负面情绪当做是自己的矫情,因为这正是被精神暴力后产生的影响。

05

第三,无视你的个人界限,忽视你的请求。

当你已经明确的告知对方自己的底线时,对方仍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视你的意愿,踏过那条线时,这也是一种对你的伤害。

一个常见的例子,即是酒桌文化

很多人初入职场的新人实际不善饮酒,甚至有一部分还会对酒精过敏,喝酒会产生不良反应。

但即使在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同事或是领导要求这些不善饮酒的人喝酒,不喝则是不给面子,是不懂礼仪。

这即是一种打着文化旗号,实则伤害他人的行为。

除此之外,私人关系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战你的底线。

例如:

你不喜欢他人在没得到允许的情况下进你的房间,却被三番五次闯入时;

或是明确告知不要使用你的电脑却还是被人拿去使用的时候,都需要意识到这是对你的一种伤害。

就算物质上没有得到实际损伤,这种行为也会给你带来精神上的伤害。

最后,否认自己的错误、抵赖或否认对你的伤害,这样的人也要多加留意。

有一种很典型的情况,就是当你们发生争执的时候,对方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把错推到你身上的时候:

如果不是你怎样怎样的话,我也不会生气啊?”

我是为你好才这么做的,我哪知道会变成这个样子。”

“又不是只有会犯错,这不是人之常情嘛,你体谅一下。”

等等这样的话,都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甚至会让你产生愧疚感,认为对方是真的着想才会这么做,从而规避自己伤害了你的事实。

很多家暴的人会用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找借口: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在乎你,我爱你。”

“这不是我的错,如果不是你和其他人眉来眼去,我也不会这么做。”

“原谅我吧,我再也不会这么做了,我保证。”

这些虚无空渺的话都是施暴者的借口,是包裹着糖衣的弹药。

06

像这样的精神暴力行为,有时会让你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很容易就能辨识出来,但更多还是伪装成关心、关怀,实则伤害的行为。

这些行为难以分辨,很多人会把这些当做是正常的交往方式,或是把不适感归因成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矫情、脆弱、爱计较,才会感到不适。

希望今天这节课能够帮助你更方便辨识这些精神暴力行为,及时发现并趁早干预,在影响到自己之前及时脱身。

 关于泊恩

泊恩心理PsyBene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以及循证心理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 EBP)为基础的临床精神心理专科门诊,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临床证据、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根本,致力于为每一个来访者提供“科学循证”的心理卫生服务。

泊恩心理竭力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精神心理问题,纠正对精神心理问题人群所抱有的偏见,了解精神卫生常识并预防心理问题。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困扰,可直接通过下方二维码与我们联系,泊恩心理全力为您服务。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对这篇文章有任何的疑问或者建议,欢迎通过公众号联系在线客服提交反馈。

✨一次分享,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