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上第一魔改:大英雄曹操,怎么就被朱熹批判成白脸奸雄?

 时拾史事 2021-03-17

若论史上第一屈辱王朝,当属靖康元年(公元1126)的北宋王朝,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在大金重兵围城之下,一手导演了无比屈辱的“靖康之耻”,然后不得不应金人邀请去北方打猎,史称“北狩”。这一年,才子风流、文章锦绣的北宋王朝,享国一百六十七年,轰然灭国!

金灭北宋图 郭利民《中国古代史地图集》金朝灭亡北宋王朝后,窃据中原大地,然而赵宋王朝养士百余年,人心向宋,以曲阜孔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再次衣冠南渡,而遗留在北方的军民在八字军、红巾军的率领下则继续奋起反抗,欲要恢复宋室正统。为镇压义军反抗、破灭宋朝气运,1126年,金人僭立卖国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1130年,再次僭立叛臣刘豫为“大齐”皇帝。一时间,中原大地,伪帝、草头王之流层出不穷,北宋失其鹿,金人凭借强大的武力获鹿,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后有金世宗完颜雍继位,深悉一时的占领中原并不等于长久统治,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金世宗与南宋签订《隆兴合议》后,立即停止侵宋之战,开始了金宋之间四十年和平岁月。金世宗一扫前任海陵王的乱政,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轻摇赋税,同时大开科举,重用贤能之臣,史书称其为“大定之治”。

金国“小尧舜”北方百姓在金世宗近三十年的仁政统治之下,社会逐渐安定,人心逐渐思定。与徽钦二帝的统治时期相比,普通老百姓每逢佳节碗里多了几块肉,贫寒无依的读书人可以在朝廷里做官。不知根柢之人,反倒认为金朝才是正统王朝,南宋只是一群丧家之犬。南宋第一理学大儒——朱熹,向来主张渡江北伐、恢复中原,但对金世宗的大定之治,只能叹一句仁政,深感克定中原的可能性无限小。

救国的朱熹,魔改的曹丞相

此时,在长江以北,金世宗率领众多各族贤臣,兢兢业业经营中原,励精图治,逐渐开创“大定之治”;在长江以南,宋高宗身边聚拢奸相佞臣,冤杀贬谪忠臣良将,乐不思蜀,逐渐苟安江南、不思北伐。朱熹满目所见,多是乐不思蜀、苟且偷生的士大夫,潸然泪下,决定以文人的方式来报国,那就是写书。理学大家朱熹,一生曾著写无数遍本书,大名鼎鼎如《四书章句》、《近思录》均是传世佳作,但这些书对救国救民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反倒是名声不显的一本书——《资治通鉴纲目》,在朱熹活着的时期,竟然起到挽救华夏危亡、为赵宋王朝祈命的大作用!

《资治通鉴纲目》此书,乃是朱熹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基础上创作而成,融入其“从天理,去人欲”的理学思想,彰示其独具特色的“正统学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大谈“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俨然将曹操尊为治世豪杰,刘备、诸葛亮为谋朝篡位的贼子!然而朱熹反其道而行,将曹操体恤百姓、重用人才、功勋卓著的一面统统忽略不写,重点突出曹操嗜杀不仁、篡权叛汉的奸贼形象。文人最擅长的就是借古讽今,以今说古,朱熹无疑是其中的高手。朱熹在《资治通鉴纲目》此书中,巧妙地将汉末三国的古史与金宋时事结合在一起,明面写曹操的残暴不仁,暗里写金宋间不共戴天之仇。曹操好人妻,荒淫无道,多强夺妇人为妾,拆散无数家庭;金人逞兽欲,好牵羊礼,常马头载满妇人,荼毒无数百姓。

曹操自诩待治下百姓如子,实则残忍好杀,为一己之私仇,屠尽徐州城数万百姓。金人假意宣扬轻徭薄赋,暗里奸淫掳掠,视百姓如猪狗,戕害黄河地无数黎民。曹操,占有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明为汉相,实为谋朝篡位的汉贼;金人,窃据北方,掳徽钦二帝而北狩,号为正统,实为沐猴而冠的蛮夷。大金即曹魏,窃据中原,灭国屠城,携徽钦二帝及赵宋宗室北狩,为强势一方,金主即曹操,为白脸奸贼。南宋如蜀汉,衣冠南渡,延续宋朝,由康王赵构及忠臣孽子复国,为弱势一方,宋主即刘备,为红脸刘备。

将曹丞相祭天:为南宋祈命

朱熹著写的《资治通鉴纲目》这本书,惹来后世之人无数的非议,完全不下于那句著名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么朱熹为什么写这本书呢?朱熹的第一目的,便是是尊刘贬曹,借古讽今,打起南宋乃正统的大旗,振奋军民的民族自信心。北宋时期,以司马光、苏轼父子等代表的士大夫,皆尊曹抑刘,尊奉曹魏为正统王朝。简单的说,不管江山是靠阴谋诡计还是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只要武力强大、统一全国的王朝,才算的上正统王朝。从这一点,北宋王朝勉强算的上是正统王朝!但在南宋王朝,精忠报国的岳武穆,丧命于风波亭;栏杆拍遍的辛弃疾,惟醉里挑灯看剑;钓鱼城头的余阶,空把魂断北伐路,能打的绝世武将无不遇上昏君奸相,所以南宋偏安江南,苟安百年。

按司马光、苏东坡们的观点,不思统一、苟安江南的南宋王朝,与正统王朝无半毛钱关系!不是正统,就是得国不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大失民心,就是距亡国灭种不远矣!朱熹,作为当世最有名的理学家,肩负承担儒家道统之任,修齐治平是流淌着儒生血液中的责任!眼角镶七星的朱熹,横空出世,为挽救宋室危亡,提出著名的的朱氏“正统”学说。朱熹大言到:开国之先,王朝武力值不行,没有统一全国没关系,只要占有大义名分,就是占据正统的王朝。以朱熹所言,在宋以前,只有周、秦 、汉、蜀汉、晋、隋、唐才是正统王朝,即便某些王朝有生之年并未实现“天下一统”,比如蜀汉。南宋,如蜀汉一样,乃正统王朝的延续,是天然的正统王朝之余,政权先天合法,哪怕遍地昏君馋臣。

蜀汉,与南宋,简直就是历史长河的双子,何其相似,只有尊奉蜀汉为正统,南宋才可以为正统。所以为了蜀汉(南宋)的正统地位,曹魏只能是伪朝,曹操只能是乱臣贼子!曹操与朱熹没有私仇,也不可能有恩怨,一切都是为了救国,就是可惜了曹操的名声,当然曹操也的名声本来就不怎么样。通过《资治通鉴纲目》此书,朱熹抛弃了两宋以前流行的“五德终始说”,提出了朱氏的“正统学说”,并将学术和救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朱熹认为秦、汉、隋唐、晋等均为正统王朝,蜀汉、东晋、南宋均是正统王朝之余!南宋如蜀汉,乃是北宋的延续,是正宗的正统王朝,是华夏正朔!

热血老夫子的“还我河山梦”

如果读者认为朱熹把曹操批倒,只是为了保卫南宋王朝的正统地位,那就太轻视了这位理学第一大宗师。朱熹著述《资治通鉴纲目》这本书,乃是警告南宋君臣:我虽然通过尊刘抑曹,让南宋站稳了正统王朝的脚跟,但咱还只是正统之余,要努力啊!只有向刘备、诸葛亮学习,立誓北伐中原,收复山河,才能不辜负我的苦心!但可惜,朱老夫子的苦心,最终全都喂了狗。此书终是淹没在藏书楼的旧纸堆里。朱熹主张尊刘抑曹,除了主张南宋是正统王朝,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北伐抗金、还我河山。世人皆以为朱熹是一位只会口谈“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学家,跟战争一点边都不沾,却不知老夫子其实是个满腔热血、赳赳主战的读书人,曾多次热血的向宋高宗上书,反对议和,坚定的支持北伐。因为朱熹的前三十余年时光,是生活在宋高宗赵构的统治下的南宋王朝。彼时,南宋王朝,如都城的名字“临安”一样,危如累卵,摇摇欲坠,随时面临亡国之难。1161秋,金主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分四路直扑临安,企图一战而灭亡南宋。同年十一月,英勇的南宋军民,在文臣虞允文的带领下,于采石矶誓死抵抗,大败金军,金主完颜亮最后被部下所杀。狂喜之下的朱熹,连续写下《感事抒怀十六韵》等十五篇二十六首诗,诗中奋力高呼北伐抗金、恢复中原的志向。在宋孝宗即位后,朱熹上书《壬午应诏封事》,认为皇帝只有“修政事,攘夷狄”,与金军死磕、打过长江,才算合格的君王,但孝宗不听。再接再厉的朱熹再上《癸未奏札》,痛斥南宋君臣的与金议和之风,当复仇雪恨,主张北伐中原,驱除胡掳!朱熹一生矢志不渝抗金复国,直到临终之前,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曾对弟子们叹息道:“某要见复中原,今老矣,不及见矣。”可敬的朱熹,可怜的朱熹,可叹的朱熹!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国事如此艰难,朱熹唯有将曹阿瞒祭天,来为南宋王朝改命:朱熹抨击曹操乃窃国之贼,不可为正统。南宋如三国时的蜀汉,也只是正统之余,只有君臣一心,矢志北伐,才能克定中原、收复失地,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正统王朝。曹操表示:北伐就北伐,打仗就打仗,我好无辜啊,但是看在你一心报国、收复中原的拳拳之心,咱们也算同一路人,谁让咱们都是读书人呢。

南宋“庆元党禁”后,朱熹及其理学备受南宋朝廷的打压,但在宋理宗年间,皇帝不仅亲自为朱熹翻案,更将理学作为安邦定国的法宝,元、明、清三代更将朱子学说尊为正统学说,由此,朱熹的学术地位不断抬高,最后得以享祀孔庙,吃上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冷猪肉!自此,曹操,由一位平定乱世的汉家曹丞相,则被朱熹批为篡汉自立的乱臣贼子。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乃正经的朱熹门徒,著《三国演义》,更接下朱熹未完之事,彻底将曹操批成了白脸奸贼。

孔夫子曾在删定《春秋》后,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将“微言大义”注入《春秋》此书。朱熹同样著作《资治通鉴纲目》,将曹丞相批成汉贼,也有春秋之真意。自此,凡是治理国家,不以功利为上,而是以仁义王道,方为天下的正统。世人皆骂曹操,则忠孝节义尽在其中,善哉。

参考资料:1、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2、宋 朱熹 《朱熹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