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沈战役:林彪用兵如神,率百万雄师入关,历时52天大获全胜

 暮雨潇潇31929 2021-03-17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饱受战乱疾苦的中国人民,在短暂的胜利喜悦过后,即将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此时的中国,就如同黄河解冻之水一般,冰块混着泥浆顺流而下,在激烈的碰撞与粉碎中勇往之前,随着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停战协议,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经过两年的正面对决,国共双方的差距逐渐缩小,尤其是东三省一带,东北野战军已经控制了东北97%的地区,兵力对比100万对60万具有压倒性优势,只待林彪的百万雄狮入关,拿下东三省地区,指日可待。

1948年5月,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告别革命摇篮陕北根据地,与刘少奇、朱德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省西部山区西柏坡会合,这个小山村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有着多年建立的革命基础。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在这里指挥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经过毛主席等领导人一番紧锣密鼓的商议,决定林彪率领的50万东北野战军全面发起夺取东北的辽沈战役,但关于战略问题,毛主席和林彪始终没能达成一致,已经在电报上来回谈论了小半年。

毛主席认为如今时机成熟,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攻打锦州,用“关门打狗”的战法把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然后逐个歼灭。

但林彪认为,此时攻打锦州条件并不成熟,锦州15万敌军比长春还多5万,这步棋太过于冒险,倒不如先打长春,搞攻城打援。

这两个战略用周副主席的话:“先打长春市,是揪尾巴的办法,不在要害上。南下打锦州、山海关一线,是卡脖子的办法,一下子就把东北的大门封住了”。

但如果从东北野战军的方面考虑,长春就是门口的一块绊脚石,一但扳掉,再南下就没有后顾之忧。最终毛主席暂时让步,让林彪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部队南下,先切断北宁线,堵住卫立煌的退路。与此同时,美军军事顾问要求蒋介石撤出东北战场,谋求联合政府或两个中国,企图用这种方式牵制他。但他们忽略了一点,蒋介石其实是一个中国的坚决拥护者,不甘心就这样丢掉东北。另外,辽沈战役开始前,美国的杜威将军曾对蒋介石承诺,一旦他竞选上美国总统,就会加大对华援助,也正是这些,蒋介石不会轻易放弃华北、华东地区以及日后的南下战略。

长春战场上,林彪的作战计划并不顺利,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识破了林彪围点打援的计划,一直不派人支援长春,从这件事就能看出卫立煌对于辽沈战役的态度,不愿意跟林彪开战。另一边,卫立煌与夫人一起翻相册回忆往事,抗日战争期间,卫立煌与共产党军队结下深厚友谊,还和毛主席一起吃过饭,林彪住院时,卫立煌曾不顾争议亲自去医院看望,如今双方因为立场不同站在对立面,卫立煌不得不抛弃掉个人感情,承担起军人的天职。但在辽沈战役期间,蒋介石对他越发不信任,导致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1948年9月12日,长时间攻打不下长春,林彪只能改变策略,南下北宁线作战,攻打锦州。国民党这边仍是在为是否将主力撤到锦州的问题争论不休,蒋介石让顾祝同替自己给卫立煌传达命令,让廖耀湘军团西进,从葫芦岛进军,东西夹击林彪主力增援锦州。但卫立煌认为西进时间和空间上无法协调,事关数十万将士的存亡,双方谁都不愿意退让,顾祝同气的直接摔门而出。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亲自飞到沈阳指挥作战,欢迎仪式上,蒋介石说完客套话后,便直入主题,下达军队西进东攻的命令,丝毫不给卫立煌反驳的机会。

东北野战军南下路上,林彪猜到了国民党军队可能会采用东西夹击的策略,但如今再返回去攻打长春也是不可能的,这场决战很可能演化成整个东北的最后决战,不仅要分出一部分兵力给长春,防止后方部队支援,还要盯住廖耀湘10万机械化精锐兵团,就相当于是准备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人。为此,林彪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确立了攻打锦州的整个战略部署: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狙击东进兵团,这个防线是整个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锦州能不能得手,就在于塔山狙击的成败。锦州外围攻打配水池的主攻营,遭到敌人多次反击,在敌军连续的炮火猛攻下,全营战士毫不退缩,用自己的生命换来配水池的胜利。战事结束时,炊事班的士兵带着做好的猪肉炖粉条来到战场上,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回应,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毫无生气的哀号。

1948年10月14日,林彪带领东北野战军向锦州发起总攻,前线来报:一直按兵不发的廖耀湘占领彰武、新立屯一线,相当于直接掐断了林彪的补给线。但廖耀湘却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在救援锦州和南下营口之间做不出选择,林彪抓住机会,把他的10万大军变成了武装大游行。这次总攻,东北野战军的火炮数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准,上千门火炮在同一时间向同一目标发出怒吼,密集的炮弹暴雨般倾泻在锦州城墙上和城内守军的防御目标上,经过31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占领锦州,歼灭守军10万余人,锦州的胜利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大门。锦州失守后,蒋介石彻底乱了方寸,第二次抵达沈阳,这一次他不是空手而来,把远在徐州的杜聿明调到东北战场,任命为副总司令,变相的架空卫立煌。

不过就在蒋介石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太太宋美龄的到来打破了他的计划,他们的儿子蒋经国在上海发动经济改革,触动了宋美龄娘家人的利益,派宋美龄来当说客,蒋介石不得不返回南京处理。新立屯阵地,杜聿明见到了廖耀湘,两人一番寒暄后,说出了各自对锦州战场的看法。卫立煌要求廖耀湘退守沈阳,可廖耀湘刚救援锦州失败,在这样的乱局中无疑是自找死路。经过一番商讨,杜聿明与廖耀湘的意见不谋而合,眼下只有退居营口,进攻黑山和大虎山,说不定能扭转局面。

1948年10月21日东北野战军攻占锦州后的第六天,东北剿总司令郑洞国带领部下起义投降,解放军不费一兵一族接收了长春,这座被围困七个月的塞外之城,像一个熟透的苹果掉落下来。另一边,廖耀湘带领军队向黑山进攻,但事实远没有他想的那么乐观。林彪及时把握战机,放弃攻打葫芦岛作战计划,既然廖耀湘向西扑过来,何不顺手牵羊,用部队主力何为切断他逃往营口的退路,只能向沈阳撤退,诱使他深入辽西,然后一举歼灭。1948年10月27日,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魏家窝棚以北一带,对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展开大规模围歼战。10月28日凌晨,辽西围歼战结束,总共歼灭西进兵团10万余人,其中包括号称国民党“五大主力”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廖耀湘在逃跑途中被俘。

1948年11月2日,沈阳营口宣告解放,辽沈战役取得最终胜利。辽沈战役总共历时52天,战役开始前,双方阵营都看到了锦州这部关键之棋,但国民党始终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导致贻误战机。这场战争更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块倒下了后面的战役跟着接连倒下。大决战三部曲与其他战争电影相比,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它视野大、格局大、场面大,并不是一味的歌功颂德,而是抽丝拨茧般去分析国共双方的战略决策,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刻画小人物或个体英雄泛滥的时代,这三部曲宏大壮阔的气势反而显得弥足珍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