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之生脉饮

 孙郎中 2021-03-18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段天气炎热,外出很容易出汗,导致水液的丢失,从而有可能出现中暑的情况。
一说到夏天防暑的中成药,一般都是会想到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仁丹、金银花露、六一散、风油精、痱子粉、酸梅汤等。而还有一个防暑良方却往往被人们所遗忘,那就是
生脉饮口服液。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具有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易夹湿邪,故而很容易引起乏力困倦、头晕目眩、心烦多汗、口渴喜饮、食欲不振、小便短黄等暑热症状,因其易夹湿邪,故而解暑的中成药多具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其实暑热之邪最易耗气伤津,故而益气生津才是最佳的防暑之法。而生脉饮口服液为中医里面的补益剂,其出自中医的名方“生脉散”,来源于金代医家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生脉饮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之功效,由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方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而泻热,为君;麦冬甘寒,补水源而清燥金,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全方药仅三味,一补一滋一敛,配伍极为严谨,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的功效。《医方集解》云:“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元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也。夏月炎暑,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祛暑也。” 生脉饮主治暑热汗多、耗伤气液、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呛咳少痰、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苔薄少津、脉虚数或虚细。
        现代药理研究,生脉饮具有强心、保肝、解热作用,用于冠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和休克,有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的作用,并能促进全身内分泌腺的分泌,调整身体功能,有明显而持久的升血压、强心作用。对人体免疫功能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现代临床用生脉饮治疗的范围相当广泛,除各种心脏疾患外,也常用于肺结核、矽肺、慢性支气管炎、低血压、神经衰弱、心衰、休克、妇科功血等多种疾患。
         进入盛夏,因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加上昼长夜短、睡眠不足等原因,不少人的体质都有所下降,常常是“无病三分虚”,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口渴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而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出现中暑的症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浑身不自在;有些人可能会很疲倦,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有些人可能会口渴,很想吃冰冻的东西;这些其实都是属于暑气耗损了我们元气的表现,此时如果喝点生脉饮口服液,补肺清心,回复元气,这些症状很快就可以得到缓解,故而建议大家三伏天防暑请服用生脉饮口服液。
        目前生脉饮口服液有两种:一个是含红参方,一种是含党参方;如果是平时内热重者建议服用含党参方,如果是虚寒体质患者建议服用含红参方。大家也可以每次取人参6克,麦冬9克,辽五味子(捣碎)4克。将药材用热水冲洗后剪碎,加清水煮5~10分钟或用滚水冲泡药材,分数次饮用,每周喝2~3天,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错!夏季出现不适时喝上一两支生脉饮或用人参、麦冬、辽五味泡水比喝冰冻饮料更解暑,有益的多。☞ 请各位注意    生脉饮疗效较好,且药性平和,一般没有副作用,但也不是人人可用。它只适用于有虚汗、虚喘、心悸、口渴等气阴两虚症状的患者。如果感冒发热,或咳嗽痰多,以及中暑热盛但没有气阴不足的病人都不可乱用。此外,消化不良、舌苔厚腻、大便溏薄的人也应慎用,以免误补助湿,加重症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