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三八节:妇女节和男人节

 江卫视界 2021-03-18

好久没有动笔,因为在追书。

因为看了电视剧,才去看书,结果发现还是书好——厚重细腻耐读。

《赘婿》原来是那么有内涵的一本书,就这样轻轻地改成喜剧,实在可惜。

写在三八节:妇女节和男人节

就像今天,三八节,明明是那么有内容的,而且每年都有主题,结果在我们身边却总是简化成商家的打折活动或是争取了半天的休息时间。

今年三八节的主题是:“选择挑战”(ChooseToChallenge)。

如何理解?

联合国妇女署解释是,受到挑战时,无论是个人、社会还是世界都会提高警觉。作为个人,你我为各自的观念和言行负责,可以“选择挑战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可以选择探寻和庆祝女性取得的成就”。大家齐心协力,就能逐步推动社会更包容、更平等。

这其实是与去年的主题 — “集体个人主义”(collective individualism)— 一脉相承;人人为争取性别平等努力,细流汇聚而成湖海。

国际妇女节设立的初衷是纪念国际女权运动,也借此机会庆祝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贡献及成就。

而它的种子是在1908年播下的。那年,1.5万名女性在美国纽约集会游行,抗议雇主盘剥女工,要求缩短工时、提高工资,争取女性选举投票权。

那场大游行之后,美国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SPA)于 1909年宣布设立“全国妇女日”(National Women's Day)。

1911年3月25日,纽约三角内衣厂火灾致140多名女工丧生,震惊美国,导致后来一系列社会改革和劳工法改革,同时也成为美国女权运动发展的重要契机。

写在三八节:妇女节和男人节

后来,女权运动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德国妇女运动领袖克拉拉·蔡特金(Clara Zetkin)提议把美国的全国妇女日升级为国际妇女节。蔡特金在1910年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劳动妇女大会上提出了这个倡议,来自17个国家的100名女代表一致同意。事情就这样定了。

克拉拉·蔡特金也因此被认为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之母。

1996年以后,每年的国际妇女节开始有了主题。

1996年的主题是“庆祝过去,规划未来”(Celebrating the past,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时至今日,妇女节过了一百多次,还是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时候社会才不再需要为妇女特设一个节日,来推动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男女平等、庆祝女性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写在三八节:妇女节和男人节

这个问题早在1942年,丁玲就曾经问过。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她发表了《三八节有感》,文中写道:“妇女”这两个字,将在什么时代才不被重视,不需要特别的被提出呢?"

因为一个“女”字就可能暗示了双重标准,如果按统一标准衡量她可能不如男性。

那么作为男性,有没有节日呢?

据说是有的,11月19日。

不过,国际男人节的历史短得多,1990年代才开始;地位也低得多,连联合国都没有背书。

即使如此,仍有60多个国家庆祝“11·19国际男人节”,英国是其中一个。

英国男人节的重点包括成年和未成年男性的健康关注、改善男女性别关系、推动男女平等、礼赞男性模范榜样。2017年的男人节主题是“礼赞男人和男孩”。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男人也可以过一下这样的节日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