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了好几个小时,搜集11道正宗的羊肉做法,不说了,先收藏吧

 xzg013 2021-03-20

图片

丁香烤羊腿

〔主料辅料〕

山羊后腿 1 只 3000 克; 姜末 30 克 ; 甜面酱 20 克 ; 黄瓜片 50 克 ; 葱白段 80 克 ;烧饵 12 个 ; 胡椒 5 克 ; 盐 20 克 ; 丁香 10 颗 ; 味精 10 克 ; 花生油 200 克 ;葱末 30 克 ; 芝麻油 20 克 ;〔烹制方法〕

羊腿洗净,用竹扦在两面戳 10 个孔,放入精盐、味精、胡椒粉、葱姜揉透,腌渍 1 小时。将羊腿放入烤盘,丁香镶入肉孔内,再放入花生油和清水共 250 克,置烤盘于烤箱内,用温水烤至汤干,肉熟呈金黄色,取出刷上芝麻油,全腿上桌。亮相之后,切片装盘,在盘两端用黄瓜片点缀,跟烧饵 、面酱碟、葱白段碟上桌。〔工艺关键〕

烧饵 是用大米煮熟为饭,取出趁热捣为泥,捏成团,擀成直径 15 厘米、厚 0.5 厘米的圆饼即为饵 放在栗炭火上烘烤起泡取下,抹上芝麻花生酱、辣椒油、甜酱油即食。亦可夹上烤羊肉或卤牛肉、油条,则风味更佳。〔风味特点〕

云南回族自元代大规模迁入后,定居农耕,食俗起了明显变化。烤羊腿是在北方烤制的基础上,经过回族厨师增用丁香、花生油和水,人烤炉烹制而成。此菜色泽金黄,异香扑鼻,酥烂软嫩,用烧饵 夹入烤羊腿肉,既有北方风味,又有南方特点

图片

羊皮煮肉

〔主料辅料〕

活羊 1 只 7500 克;花椒粒 50 克;辣椒面 l00 克;花椒面 60 克;葱花 l00 克;精盐 80 克;芫荽 100 克;清水 800 克;〔烹制方法〕

将羊宰杀,剥皮开膛,除去内脏、头、蹄,用清水洗净,砍成 7 厘米长、 3.5 厘米宽的块。用四根木桩,钉成四方形,将羊皮的毛面用特制泥糊厚实,用麻绳拴紧,挂在木桩上,架成窝形加入情水、羊肉,用柴禾烧,煮沸,打去浮沫,下精盐 50 克,花椒粒,至熟。连汤带肉人盆。用辣椒面、花椒面、精盐 30克、葱花、芫荽和羊肉汤兑成汁。涮汁用餐。〔工艺关键〕

此菜关键在于羊皮需用特制泥,这种特制泥可选用黄土泥或酒坛泥,而以酒坛泥最好,在糊羊皮时,一定要厚实,糊得不厚,柴禾燃烧就会将羊皮烧糊,失去以羊皮当锅的特有风味。〔风味特点〕

此菜是彝族人民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菜肴,本品鲜香滋嫩,麻辣爽口。相传在很早的时候,彝家过“火把节”,持续 7 天左右,玩龙灯、放鞭炮、耍狮子、弹三弦、唱歌、跳舞,非常热闹,人们用肉皮当锅,煮食羊肉,美味可口,十分方便,于是代代相传

图片

蜜汁羊尾

〔主料辅料〕

绵羊尾 250 克; 淀粉 10 克; 蜂蜜 20 克; 鸡蛋 50 克; 清油 750 克; 白糖 100 克; 面粉 10 克;〔烹制方法〕

1.将羊尾切成 3.6 厘米长、 0.9 厘米宽的肉条,用鸡蛋打散加水淀粉、面粉抓匀浆好。

2.炒锅内注入清油,烧至七成热,将挂好糊的羊尾逐个下锅中炸成金黄色。

3.净炒锅内放白糖、蜂蜜、开水,烧开熬成笛稠糊,倒入羊尾粘匀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

炒糖色,宜文火慢炒,约 5— 6 分钟,颜色金红为最佳。

〔风味特点〕

清真全羊席之一,成菜羊尾软糯,毫无腥膻,色泽金黄,味美香甜

图片

象牙羊肉

[主料辅料〕

熟羊扁担肉 300 克; 味精 6 克; 鸡蛋清 250 克; 五香粉 10 克; 食盐 20 克;胡椒粉 80 克; 花椒水 10 克; 淀粉 30 克;[烹制方法〕

1.将羊肉切成长 6 厘米、粗 1.5 厘米的大头小尾的条,撒上味精、食盐、五香粉、胡椒粉拌匀喂好。

2.将蛋清抽成蛋泡糊,加干淀粉拌匀。

3.将盘抹上底油,堆上 12 条蛋糊,每条上放 1 个肉条,上面再抹上一层蛋糊,抹光滑,上笼稍开笼盖蒸 3 分钟取下。

4.炒锅上火加吊好的清汤、食盐、味精、花椒水、汤开勾薄芡,淋上鸡油,浇在肉条上即成。

[工艺关键〕

稍开笼盖蒸,不会使蛋糊塌陷和起蜂窝。

[风味特点〕

此菜肉嫩味美,色白如象牙,为清真全羊席菜肴之一

图片

涮羊肉

〔主料辅料〕

羊肉片 750 克; 腌韭菜花 50 克; 白菜头 250 克; 酱油 50 克; 水发细粉丝 250 克;辣椒油 50 克; 糖蒜 100 克; 卤虾油 50 克; 芝麻酱 100 克; 香菜末 50 克;绍酒 50 克; 葱花 50 克; 酱豆腐 1 块;〔烹制方法〕

肉料选好后,剔除板筋、肉枣、骨底等,放在冷库(- 5℃的条件下)冷藏约 12 小时,待肉冻僵后。再行切片。如无冷库时,可将肉放冰柜内冰冻和压实。冰压的方法:一层冰一层肉,冰与肉之间要隔上油布。将冰冻好的肉去掉边缘和肉头(不整齐的肉),片去云皮(即附在肉上的一层薄膜)、脆骨和未剔净的筋膜,剩下最精致的肉核。然后,按部位分别横放在砧板上,盖上白布,右边露出 1 厘米宽的肉块。切片时,左手五指并拢向前平放,手掌压紧肉块和盖布,防止肉块滑动,右手持刀,紧贴着左手拇指关节下刀,如拉锯似的来回拉切。当每刀切到肉的厚度一半时,将已切下的上半片,用刀刃一拨,把肉片折下,再继续切到底,使每片肉都成对折的两层(也可切成卷如刨花形的肉片)。每 250克肉可切出长 20 厘米、宽 5 厘米的肉片 40 至 50 片。但冰压肉只能切到30 至 40 片。切出的肉片要求薄、匀、美、齐。并将不同部位的肉片分别码在盘中。将各种调料分别盛在小碗中,端到席面,由食者根据个人喜好适量调配。火锅内放入清水(也可加入适量海米和口蘑汤),用炭火烧开后便可涮食。〔工艺关键〕

涮肉宜选用内蒙古集宁产的小尾巴绵羊,而且要羯羊,即阉割过的公羊,这种羊没有膻味。1 只公羊以出肉 20 公斤左右为最好。其中能涮吃的肉只有 7500 克左右。即羊的“上脑” (肉质最嫩,瘦中带一点肥肉)、 “小三岔” (为五花肉), “大三岔” (肉质一头肥一头瘦)、 “磨裆” (瘦中带一点肥肉边)、 “黄瓜条” (肉质较嫩,瘦肉上有一点肥肉边)等五个部位可用,其余的肉都不宜涮吃。“涮羊肉”要由食者自己将少量的肉片夹入火锅里的沸汤中抖散,当肉色变成灰白色时,即可夹出蘸着配好的调料,就着芝麻烧饼和糖蒜吃。肉片要随涮随吃,一次不要放入锅内过多。肉片涮完后,再放入白菜头、粉丝(或冻豆腐、白豆腐、酸菜等),当汤菜食用。还可用涮肉的汤煮面条(如绿豆杂面条、鸡蛋面条等)和小饺子,使这一风味更臻完美。〔风味特点〕

'涮羊肉”为清真名菜,选料精致,肉片薄匀,调料多样,涮熟后鲜嫩醇香,脍炙人口。《旧都百话》中说:“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遍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涮羊肉”历史悠久,早在公元 17 世纪,清代宫廷冬季膳单上,就有关于羊肉火锅的记载。在民间,每到秋冬季节,人们普遍喜食“涮羊肉”。据《清稗类钞》载:“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 “人民无分教内教外,均以涮羊肉为快”。

图片

手抓羊肉

〔主料辅料〕

羊腰窝肉 1000 克; 小茴香 05 克; 香菜 20 克; 胡椒粉 05 克; 葱 25 克; 醋 6 克;姜片 10 克; 酱油 60 克; 蒜末 10 克; 绍酒 5 克; 大料 1 克; 味精 1 克; 花椒 l 克;精盐 5 克; 桂皮 l0 克; 辣椒油 50 克; 芝麻油 5 克;〔烹制方法〕

将羊腰窝肉剁成长 6.6 厘米、宽 1.65 厘米的块,用水洗净。香菜去根洗净,切成长 0.66 厘米的段。葱 10 克切成长 3.3 厘米的段,剩余的切末。将葱末、蒜末、香菜、酱油、醋、味精、胡椒粉、芝麻油、辣椒油等放在一起,兑成味汁。将清水 1000 克倒入锅内,放入羊肉,在旺火上烧开后。撇去浮沫,把肉捞出洗净。接着,再换清水 1500 克烧开,放入羊肉、大料、花椒、小茴香、桂皮、葱段、姜汁、绍酒和精盐。待汤再烧开后,盖上锅盖,移至微火上煮至肉烂时为止。将肉捞出,盛在盘内,蘸着味汁吃。〔工艺关键〕

必须选羊腰窝肉,要带骨,切时每块带骨,不要把骨头剁碎,食时用手抓骨。〔风味特点〕

“手抓羊肉”原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名菜。据《清稗类钞》载:“ 以肥羊脯投入釜。汤初沸,即出之。切为大脔。脔必露其骨寸许,如器之有把者。人持一脔置左袖,倒握其骨,如佛之持如意然。”因为是“倒握其骨”而食,故名“手抓羊肉”。这种吃法流传很广,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哈萨 0 克族人民都很喜欢食用。此菜肉质软烂,骨肉不粘,香味浓郁,绝无膻气

图片

砂锅羊头

〔主料辅料〕

净羊头 1 个 2500 克 ; 姜汁 25 克; 绍酒 2 克; 水发香菇 5 克; 味精 5 克; 油菜心 4 根;白糖 25 克; 鸡汤 1250 克; 葱段 10 克; 精盐 15 克; 姜片 10 克; 牛奶 150 克;熟鸡油 150 克; 湿淀粉 25 克;〔烹制方法〕

择净羊头上的残毛和杂物,用温水洗净污血,放在开水锅里。待水再烧开后,撇去浮沫,煮至七成烂捞出,剔净骨头,取出羊眼和羊脑(羊脑另作他用),择去血管和油膜,撕去舌皮,捋掉耳皮。然后,将每只羊眼切成3 块,与羊头肉、羊舌(均撕成块)一起再用开水永二三次(每次放绍酒 10克、姜汁 0.0 克),沥净水,挑出羊眼另放。香菇、油菜心分别用开水焯一下待用。炒勺置旺火,放入熟鸡油,烧至七成热,下葱段、姜片,炸成金黄色,烹上绍酒 10 克,倒入鸡汤烧开。约 2 分钟后,捞去葱段、姜片。再放入熟鸡油 l00 克,将汤烧到翻滚,使油和汤充分融合变成白汤。然后,倒进大砂锅里,下入羊头肉,煮 4 至 5 分钟,加入精盐、绍酒 100 克,姜汁 50 克,香菇,煮 4 至 5 分钟,待羊肉已烂,汤已浓,再相继加入白糖、羊眼、油菜心、牛奶、味精,和调稀的湿淀粉勾芡即成。〔工艺关键〕

此菜在烹调中要用鸡汤,经长时期的煨煮,使汤香与肉香融合为一体;加之采用了能使菜肴保持原汁原叶的砂锅来烹制,风味便不同于一般。宜于冬季食用,可配蒜泥、香菜同煮。〔风味特点〕

羊头,原料平常,经清真名师巧制,成为众口交赞的清真风味名馔。此菜上席,香气扑鼻,汤色如奶,羊头肉软烂鲜美,炙热可口,回味悠长

图片

羊服

〔主料辅料〕

羊眼 500 克; 大料 15 克; 水发冬菇 20 克; 精盐 15 克; 净冬笋 30 克; 味精 l0 克;葱段 10 克; 白糖 5 克; 姜片 5 克; 绍酒 10 克; 葱末 20 克; 酱油 10 克; 姜末 15 克;湿淀粉 25 克; 蒜片 5 克; 牛清汤 300 克; 熟鸭油 15 克; 花椒油 5 克;〔烹制方法〕

将羊眼上的眼毛择去,洗净,下入沸水锅中,加葱段、姜片、大料5 0克,用中火煮至软透,捞出,把每只羊眼一切两开。另将冬菇片成直径 2 厘米的片。冬笋切成长 3.3 厘米,宽 1.7 厘米、薄 0.2 厘米的长方片,与冬菇分别用沸水焯一下,沥干水分。炒锅置旺火,放入熟鸭油,烧至七成热,投入大料炸焦,下葱末、姜末、蒜片爆香,烹绍酒、酱油,添牛清汤,捞出大料、蒜片,加入羊眼、精盐、白糖。汤沸后,移小火 至汤汁剩一半,加入冬菇、冬笋、味精略 ,以湿淀粉勾芡,淋入花椒油即成。〔工艺关键〕

羊服,为天津清真风味餐馆特有的烹调技法,吸收炖菜、烧菜、 菜烹调之精华研制而成。其操作要点与烧相近,但用火时间较短,汁芡稍宽,部分菜肴采用“大翻勺”技法。成菜后,色泽金黄红亮,质地松软柔滑,口味鲜香醇厚,食后仅剩微量油汁,广受食客青睐。〔风味特点〕

“ 羊眼”精选富于营养、有明目作用的羊眼为主料,配以冬菇、冬笋烹成。软烂香柔,甘脆各异,咸鲜厚重,为清真传统名菜口蘑烩全羊

〔主料辅料〕

熟羊脊髓 40 克; 口蘑 20 克; 熟羊眼 30 克; 鸡肉茸 50 克; 熟羊脑 40 克;精盐 5 克; 熟羊气管 30 克; 味精 2 克; 熟羊肚 30 克; 姜汁 5 克; 熟羊舌 40 克;绍酒 10 克; 熟羊蹄筋 40 克; 湿淀酒 50 克; 熟羊散丹 40 克; 牛清汤 1000 克;〔烹制方法〕

将口蘑放入大碗中,用沸水 200 克浸数小时,捞出,加精盐 10.0 克轻轻揉搓,去掉泥沙,以清水洗净。然后,将其入沸水中略焯,捞出,沥去水分,另将泡口蘑的水澄清泥沙,备用。将羊脊髓切成长 5 厘米的段。羊眼切成薄片。羊脑切成厚 1.3 厘米的圆片。把羊气管剪成蜈蚣形,截成长 3.3 厘米的段。羊肚、羊舌、羊散丹均切成长 2.5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片。再将羊蹄筋切成形状相近的斜刀片。以上诸料均入沸水中焯 1 分钟,捞出,沥去水分。炒锅置小火,注入牛清汤烧热,把鸡肉茸用清水 50 克澥开,倒入锅中。待鸡肉茸受热浮起后,将其捞出。然后,将汤过细箩,滤过渣滓,澄清,再倒入净锅内,加入口蘑、精盐、绍酒及各种主料。另将口蘑水烧沸,撇去浮沫,倒入汤锅。汤沸后,放入姜汁、味精,以湿淀粉勾芡,盛入汤碗即成。〔工艺关键〕

此菜讲究用汤,将鸡肉茸用清水澥开,倒入汤锅中,注意使用小火,汤水始终不能翻滚,鸡茸受热,成团浮起,即过捞出,再用细萝过滤,汤清见底,口味鲜美。〔风味特点〕

口蘑,产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故而得名。其皮肉皆白,朵小而质肥厚,鲜香浓郁,性味甘凉,含蛋白质 35.6%、糖类 23.1%、灰分 16.2%、粗纤维 6.8%、及磷、钙、铁等,是蘑中珍品。“口蘑烩全羊”为清真传统风味,选料讲究,集羊身各部位烹于一馔,故称“全羊”,以示不同凡响。其原料质,味虽各自有别,但以统一技法制撰,诸料各扬其长,互为补益,佳味齐集,荟萃一体。汤色轻浅微黄,醇香浓厚,爽口不腻,营养丰富,冬令进补,大有裨益

图片

单县羊肉汤

〔主料辅料〕

青山羊肉 1000 克; 草果 3 克; 葱 15 克; 良姜 5 克; 羊油 150 克; 桂子面 3 克;羊骨 500 克; 白芷 10 克; 姜 10 克; 精盐 20 克; 花椒 10 克; 花椒水 50 克;丁香面 10 克; 红油 150 克; 桂皮 5 克; 酱油 25 克; 陈皮 5 克; 香油 15 克;〔烹制方法〕

将羊肉洗净,切成长 10 厘米、宽 3.3 厘米、厚 3.3 厘米的块,羊骨砸断。香菜切末,葱切段。用羊骨垫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没过肉,旺火烧沸, 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 3500 克,用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再加清水 500克,开锅后撇去浮沫,随后把油放入稍煮,再撇一次浮沫,然后将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白芷等用纱布包起成药料袋,与姜片、葱段、精盐同放入锅内,继续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时,加入红油、花椒水,煮约 2 小时左右即可。捞出煮熟的羊肉 50 克,顶丝切薄片,放入碗内,加少许丁香面、桂子面、酱油、香油,由锅内舀出原汤盛入碗内,撒上香菜末即成。喜辣者,可加辣酱油或配以荷叶饼卷大葱段食之。〔工艺关键〕

煮羊肉时须注意火侯,要保持汤锅始终滚沸,否则汤色不白。加热过程中要撇净浮沫。调味品种要全,且要掌握好投放的比例。〔风味特点〕

单县羊肉汤是鲁菜中的清真风味名吃,至今已有 180 多年的历史,相传 1807 年,由单县徐桂立、曹西胜、朱 0 克勤 3 人开设的“三艺和”清真羊肉馆始创,因徐桂立善于研究,技高一筹,所烹制的羊肉汤选料精,调料全,制作细,故而“生意兴隆”,宾客纷至,雄居各家之首,并被誉为“单县羊肉汤”的正宗。此菜选用膘肥肉嫩的单县青山羊为主料,由于投料的不同,又可分为“天花汤”、 “肚头汤”、 “口条汤”、 “曲眼窝汤”、 '奶渣汤” 、 “马蜂窝汤”等,口味各具特色,但万变不离其宗,成品汤汁乳白,不腥不膻,味质鲜美,香醇可口。

图片

独羊三样

〔主料辅料〕

白熟的羊脊髓 100 克; 姜汁 30 克; 酱油 30 克; 羊脑 100 克; 盐 2 克; 羊眼 100 克;糖 5 克; 大料 两瓣; 味精 2 克; 葱花 5 克; 嫩糖色 10 克; 料酒 30 克; 油 20 克;高汤 200 克; 鸡鸭油 50 克; 水淀粉 20 克;〔烹制方法〕

将白熟的羊脊髓、羊脑、羊眼用宽汤大水煮过,放晾后,将脊髓切成寸段,羊眼切成厚片,羊脑横一刀竖两刀切成 6 块大方丁。将 3 种主料分别用开水焯 3 次,将羊膻味彻底焯掉。然后将羊眼码放中间,脊髓、羊脑码两边备用。勺内加明油 20 克,炸大料瓣、葱花炝勺,烹入调料,添高汤,将主料轻推入勺。汤开后,多撇浮沫,放置微火烧烤。待主料加味彻底,汤少汁浓时,移回旺火,下嫩糖色,调整色泽,勾淀粉芡,淋入鸡鸭油,大翻勺,将菜品盛入盘中即可。〔工艺关键〕

此菜在煮制生脑、脊髓时,在汤中要放入醋(相当主料的 1/4)和盐,这样能使羊脑、羊脊髓硬挺成形,并减少膻味。做好此菜的关键在于使人尝不出膻味。所以要反复用水焯。高汤不用牛羊汤而用鸡鸭汤也可以。〔风味特点〕

独羊三样是天津风味清真名菜。菜品主料为煮熟的羊脊髓、羊脑、羊眼,经反复水焯,去掉膻味,然后采用“ ”这种天津清真饭馆所擅长的烹调技法,使三种主料软烂入味,汁浓味醇,色泽红亮,形状美观,咸鲜适口,根据我国中医药“以脏补脏”的原理,独羊三样对人体相应部位有补益作用。

图片

蒸羊

〔主料辅料〕

羊肉 1000 克;姜丝 10 克;精盐 3 克;杏酪 50 克;醋 3 克;甜面酱 100 克;葱白 20 克;绍酒 5 克;〔烹制方法〕

葱白切成 5 厘米长的段共 5 段,用油炸出葱香味,呈黄色,盛出备用。羊肉洗净,放入锅内,煮八成熟,切成长 5 厘米、厚 0.3 厘米的片,与姜丝及精盐、醋、杏酪、甜面酱拌匀。取粗碗一个,先将葱段排在碗底,再将拌匀调料的羊肉片竖码入碗内,剩余的调料倒在上面,然后用粗麻纸封住碗口,上笼蒸制,至羊肉烂熟取出,合入大盖碗内,盖上碗盖上桌即成。〔工艺关键〕

宜选羊肋条肉,成菜软嫩,口感极佳。〔风味特点〕

“蒸羊”原是北宋京都名馔,传入南宋后称为“盏蒸羊” (即碗蒸羊)或“烂蒸大片”。苏东坡《老饕赋》日:“烂樱珠之蜜煎,滃香酪之蒸羊,蛤半熟以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天美,以养吾之老饕。”杨万里曾有“太官蒸羊压花糕”之句;清人李念慈在《汴梁竹枝词》中又有“红油车子卖蒸羊,启盖风吹一道香”的诗句。诗文大家对蒸羊赞赏备至,表明它在官府、市肆以至民间享有盛誉。此菜上桌揭盖,香气四溢,肉烂味鲜,在开封久盛不衰,流传至今,为清真宴席所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