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对角互补模型例题讲解(3),中考数学中遇到的话,辅助线该怎么考虑?

 一个大风子 2021-03-22

初中数学对角互补模型也是常见的几何模型,辅助线一般考虑两种做法。

①对角互补且邻边相等,旋转法;

②对角互补但邻边不等,作垂线。

前边已经讲过类似例题:

初中数学:对角互补模型例题讲解(1)

初中数学:对角互补模型例题讲解(2)

一起来看下面这道例题:

如图,∠ABC=∠MPN=90°,AB=3,BC=4,点P在AC上,PM交AB于点E,PN交BC于点F,当PE=2PF时,AP=_____。

【视频讲解在文末】

图片

分析:题目中求当PE=2PF时,AP的长,说明PE=2PF是一个关键条件,我们从它出发。PE和PF在四边形PEBF上,四边形PEBF是对角互补的四边形,没有邻边相等,我们考虑过点P向AB、BC作垂线。

图片

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选择点P作垂线呢?因为点P特殊,PE,PF都和它有关联,点P是一个关键点。

因为∠DPE+∠EPG=∠EPG+∠GPF=90°,

所以∠DPE=∠GPF;

又有∠PDE=∠PGF=90°,

所以△PDE∽△PGF 。

图片

相似后,可以得出PD:PG=PE:PF=2:1

题目中给出AB=3,BC=4,∠ABC=90°

根据勾股定理,得AC=5 。

因为PD∥BC,

所以△ADP∽△ABC,

AD:DP:AP=AB:BC:AC=3:4:5 。

题目中求AP的长,

设AP=5x,DP=4x,AD=3x,

那么BD=PG=DP÷2=2x 。

AB=AD+BD=3x+2x=3

x=3/5

所以AP=5x=3 。

-视频讲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