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五)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1-03-23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图片

 
1、治疗月经过多血热证,应首选
A.举元煎
B.大补元煎
C.保阴煎
D.固阴煎
E.失笑散

2、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的组成药物有
A.白芍、生地、当归、麦冬、沙参、枸杞子  
B.白芍、当归、丹皮、川芎、牛膝、莪术
C.白芍、熟地、丹皮、黄柏、青蒿、茯苓 
D.白芍、生地、地骨皮、麦冬、玄参、阿胶
E.白芍、生地、当归、丹皮、沙参、茯苓
3、患者,女,18岁,未婚。月经尚未初潮,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沉细迟弱。其治法是
A.补气养血调经
B.滋阴益气调经
C.补肾养肝调经
D.健脾生血调经
E.补中益气调经

4、气血虚弱证闭经的首选方是
A.八珍汤  
B.圣愈汤
C.十全大补汤 
D.人参养荣汤
E.人参滋血汤
5、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黑,有小血块,少腹胀痛。治疗应首选
A.知柏地黄汤
B.清肝止淋汤
C.血府逐瘀汤
D.解毒活血汤
E.逐瘀止血汤

图片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保阴煎功效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血热证(C对)。举元煎原方治疗气血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可治疗月经过多气虚证以补气摄血固冲(A错)。大补元煎功效滋阴降火,治伴有潮热盗汗,咳嗽咯血,阴虚火旺证(B错)。固阴煎功效补益肾气,固冲调经,治疗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面色晦黯或有黯斑等肾气不足之征的月经先期(D错)。失笑散功效活血化瘀止血,用于月经过多血瘀证(E错)。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温经汤的功效为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由当归、川芎、白芍、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组成,方歌妇人良方温经汤,人参芎归贵通阳,芍药甘草缓急痛,莪丹牛膝引血良(B对)。

3、【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患者18岁月经尚未初潮,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目眩是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天癸匮乏所引起,是肾气亏虚之征,治疗采用补肾养肝调经(C对)。补气养血调经多用于闭经气血虚弱证(A错)。滋阴益气证多用于阴虚证(B错)。健脾生血调经多用于脾虚血虚证(D错)。补中益气调经多用于月经先期的脾气虚证(E错)。

4、【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闭经气血虚弱型,治法益气养血调经,方药人参养荣汤,原方治劳积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脾肺气虚,气血两亏者,(D对)。八珍汤主治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A错)。圣愈汤补气,补血,摄血,主治诸恶疮血出过多,心烦不安,不得睡眠(B错)。十全大补汤功能温补气血,治诸虚不足(C错)。人参滋血汤益气养血,滋荣养血,调理脾胃(E错)。

5、【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紫黑,有小血块为瘀血阻滞于胞络冲任之间,经间期阳气内动,与瘀血相搏,脉络损伤,血不循经,血海失固所致。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故少腹胀痛,辨为血瘀证。知柏地黄丸功能滋阴降火,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A错)。清肝止淋汤加减功能清热利湿,固冲止血,可用于治疗经间期出血湿热证(B错)。血府逐瘀汤功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C错)。解毒活血汤功能滋阴清热解毒,主治瘟毒吐泻转筋初得者(D错)。经间期出血血瘀证治宜化瘀止血,方选逐瘀止血汤(E对)。

图片

图片

细目十二  经行乳房胀痛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于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经行乳房胀痛”。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经行乳房胀痛的发生,根据其发病部位、发病时间等应与肝、胃、肾密切关系。因肝经循胁肋,过乳头,乳头乃足厥阴肝经支络所属,乳房为足阳明胃经经络循行之所,足少阴肾经入乳内。故有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亦属肾所主之说。肝藏血,主疏泄,本病发生多在经前或经期,此时气血下注冲任血海,易使肝血不足,气偏有余,肝失条达或肝肾失养所致。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欠通,不通则痛,或肝肾亏虚,乳络失于濡养而痛;或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聚而成痰,冲气夹痰湿阻络,乳络不畅,遂致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行乳房胀满疼痛,或乳头痒痛,甚则痛不可触衣。经行不畅,血色暗红,小腹胀痛;胸闷胁胀,精神抑郁,时叹息;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通络。

方药:柴胡舒肝散。

2.肝肾亏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经后两乳作胀作痛,乳房按之柔软无块,月经量少,色淡;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淡成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方药:一贯煎。

3.胃虚痰滞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乳房胀痛或乳头痒痛,痛甚不可触衣,胸闷痰多,食少纳呆,平素带下量多,色白稠黏,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胖,苔白腻,脉缓滑。

治法:健胃祛痰,活血止痛。

方药: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

图片

细目十三  经行头痛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内伤性头痛范畴,其发作与月经密切相关。因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会于巅,肝为藏血之脏,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而为月经,阴血相对不足,故凡外感、内伤均可在此时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而为患。常见的病因有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瘀血内阻,络脉不通;或痰湿上扰,阻滞脑络;或素体血虚,经行时阴血益感不足,脑失所养。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肝火证

主要证候:经行头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月经量稍出,色鲜红;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清热平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2.血瘀证

主要证候:每逢经前、经期头痛剧烈,痛如锥刺,经色紫暗有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胸闷不舒;舌暗或尖边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3.痰湿中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形体肥胖,胸闷泛恶,平日带多稠黏,月经量少,色淡,面色不华;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丹参。

4.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头晕,头部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心悸少寐,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虚细。

治法:养血益气。

方药: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

图片

细目十四  经行感冒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值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感冒症状,经后逐渐缓解者,称“经行感冒”。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以感受风邪为主,夹寒则为风寒,夹热则为风热。多由素体气虚,卫阳不密,经行阴血下注于胞宫,体虚益甚,此时血室正开,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邪乘虚侵袭;或素有伏邪,随月经周期反复乘虚而发。经后因气血渐复,则邪去表解而缓解。常见病因有风寒、风热、邪入少阳。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风寒证

主要证候:每至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痰稀,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经血净后,诸证渐愈。

治法:解表散寒,和血调经。

方药: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

主要证候:每于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头痛汗出,鼻塞咳嗽,痰稠,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方药:桑菊饮加当归、川芎。

3.邪入少阳证

主要证候:每于经期即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烦欲呕,头晕目眩,默默不欲饮食;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和解表里。

方药:小柴胡汤。

图片

细目十五  经行身痛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遇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以身体疼痛为主症者,称“经行身痛”。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病机是素体正气不足,营卫失调,筋脉失养,不荣而痛;或因宿有寒湿留滞,经行时气血下注冲任,因寒凝血瘀,经脉阻滞,以致气血不通而身痛。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肢体疼痛麻木,肢软乏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方药: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时腰膝、肢体、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疼甚,月经推迟,经量少,色暗,或有血块;舌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方药:趁痛散。

图片

细目十五  经行泄泻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称为“经行泄泻”。本病以泄泻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为主要特点,临床也有平素有慢性腹泻,遇经行而发作尤甚者,亦属本病范畴。若经期偶因饮食不节,或伤于风寒而致泄泻者,则不属本病范围。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脾肾虚弱。脾主运化,肾主温煦,为胃之关,主司二便。若二脏功能失于协调,脾气虚弱或肾阳不足,则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化,水湿内停。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脾肾益虚而致经行泄泻。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脾虚证

主要证候: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经行量多,色淡质薄;脘腹胀满,神疲肢软,或面浮肢肿;舌淡红,苔白,脉濡缓。

治法: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方药:参苓白术散。

2.肾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经后,大便泄泻,或五更泄泻,经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

图片

细目十七  经行浮肿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脾为水之制,肾为水之本,一主运化,一司开阖。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功能失职,水湿为患,泛溢肌肤则为肿。而肾主水,为水脏,体内水液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才能正常运行敷布排泄。肾虚则气化失职,不能化气行水,水液溢于肌肤而为肿。经前、经行时气血下注于胞宫,若素体脾肾虚损,值经行则脾肾更虚,气化运行失司,水湿生焉,因而出现经行浮肿。也有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滞而作胀者。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脾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面浮肢肿,按之没指,晨起头面肿甚,月经推迟,经行量多,色淡,质薄;腹胀纳减,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

治法:温肾化气,健脾利水。

方药: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行肢体肿胀,按之随手而起,经血色暗有块,脘闷胁胀,善叹息;舌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理气行滞,养血调经。

方药: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

图片

细目十八  经行吐衄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吐血或衄血者,称“经行吐衄”。常伴经量减少,好像是月经倒行逆上,亦有“倒经”“逆经”之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代偿性月经”。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之因,由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出于口者为吐,出于鼻者为衄。临床以鼻衄为多。常见肝经郁火、肺肾阴虚。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火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鲜红,月经可提前、量少甚或不行;心烦易怒,或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调经。

方药: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暗红,月经每先期、量少;平素可有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咳嗽,咽干口渴;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肺。

方药:顺经汤。

图片

细目十九  经行口糜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值经前或经行时,口舌糜烂,如期反复发作,经后渐愈者,称“经行口糜”。本病以口舌、牙龈等处的糜烂和疮疡周期性发生于经前或经期为特点。病灶随经净而能自愈或基本自愈。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历代医家虽无论述,但根据其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口、舌,而舌为心之苗,口为胃之门户,故其病机多由心、胃之火上炎所致。其热有阴虚火旺,热乘于心者;有胃热炽盛而致者,每遇经行阴血下注,其热益盛,随冲气上逆而发。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阴虚火旺证

主要证候:经期口舌糜烂,口燥咽干,月经量少,色红;五心烦热,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

2.胃热熏蒸证

主要证候:经行口舌生疮,口臭,月经量多,色深红;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胃泄热。

方药:凉膈散。

图片

细目二十  经行风疹块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值临经时或行经期问,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渐退者,称“经行风疹块”。或称“经行瘾疹”。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风邪为患,缘于素体本虚,适值经行,气血益虚,风邪乘虚而入,郁于皮肤肌腠之间而诱发本病。本病有内风、外风之别,内风者,由血虚生风所致,外风者由风邪乘经期、产后、体虚之时,袭于肌腠所致。常见病因有血虚、风热。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血虚证

主要证候: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月经多推迟、量少色淡;面色不华,肌肤枯燥;舌淡红,苔薄,脉虚数。

治法:养血祛风。

方药:当归饮子。

2.风热证

主要证候:经行身发红色风团、疹块,瘙痒不堪,感风遇热,其痒尤甚,月经多提前、量多色红;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

图片

细目二十一  经行发热

图片
图片
要点一  概述

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症者,称“经行发热”。若经行偶有一次发热者,不属此病。

图片
要点二  病因病机
 

本病属内伤发热范畴,主要责之于气血营卫失调。妇人以血为本,月经乃血所化,值经行或行经前后,阴血下注于冲任,易使机体阴阳失衡,若素体气血阴阳不足,或经期稍有感触,即诱发本病。临床常见有肝肾阴虚、血气虚弱、瘀热壅阻发热。

图片
要点三  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午后潮热,月经量少,色红;两颧红赤,五心烦热,烦躁少寐;舌红而干,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清热。

方药:蒿芩地丹四物汤。

2.血气虚弱证

主要证候:经行或经后发热,热势不扬,动则自汗出,经量多,色淡质薄;神疲肢软,少气懒言;舌淡,苔白润,脉虚缓。

治法:补益血气,甘温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

3.瘀热壅阻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发热,腹痛,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暗或尖边有瘀点,脉沉弦数。

治法:化瘀清热。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