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策观察】投融资一反常态!房企都是怎么想的

 同策研究院同小 2021-03-23


随着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风云变幻,各大中小房企也在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为了应对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有的宇宙大房企在“控规模、降负债”,有的房企选择快速抄底,也有房企调整战略“提高土地权益、多元化拿地”。我们就现阶段的几家典型房企案例斟酌一下,对各大典型房企的投融资策略简单归类,看是否有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地方。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一、龙头房企从“高增长”重点转移“降负债”


今年3月底,某龙头房企H召开业绩会,提出全面实施“高增长、控规模、降负债”的新发展战略。“高增长”上要在2020年销售目标8000亿,2022年要实现销售目标1万亿;“控规模”上要求实现土储负增长,未来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万平米左右,到2022年降低到2亿平方米左右。在重点强调的“降负债”这一块儿,尤其要求“有息负债每年平均下降1500亿,到2022年要把总债降到4000亿以下”,这说明H房企已经将发展的重点从单一追求规模增长转变为更关注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健。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二、部分房企选择快速出击重点抄底


和H不同的是,有的大型房企比如L选择迅速抄底土地市场,并且在不同能级城市均衡拿地。今年3月份房企L召开业绩会,业绩会上L表示2019年合约销售金额2018亿元,完成本年2000亿销售额的计划,2020年销售目标为2500亿元,2025年冲击5000亿。为了支撑后续增长,2019年土储相对薄弱的L开始积极补仓,疫情期间更加抓紧金辉抄底土地市场。(L在2020年前两个月的拿地金额,超过万科、碧桂园、H、R四家龙头房企的总和。)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三、中小房企把握窗口期积极融资


与大型房企不同的是,中型房企没有那么财大气粗。以一家典型的中型房企X为例。其在今年初的业绩发布会上明确表示2020年将“提升多元化拿地、降低土地成本” ,“增加土地权益比例至70%”。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X公司势必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目前各国受疫情影响纷纷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经济,融资成本降低,X把握融资窗口期积极融资,截至2020年4月14日,X本年融资额达到人民币78.53亿元,同比增加97%。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另一家中型房企Z则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他们在调整组织架构的同时,还关注核心二线城市都市圈,加速不同能级城市换仓。由于换仓二三线土地成本大幅攀升,Z公司便通过发展社区商业,利用商业地产勾地,降低土地成本、增加拿地机会。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与国企背景房企和大型房企不同,中小房企在融资方面缺乏优势,资金面较紧张,而新冠疫情又增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于是出现了小型房企D,利用自己在绿色科技地产方面的优势,积极发行美元绿色优先票据。今年以来,公司发行的两笔美元优先票据利率明显降低,融资成本减少。在降低融资成本的时候,D现阶段调整的投资策略是广泛寻找和当地城投公司合作的机会,借助城投公司托底的低价土地开发项目、降低地价。也有的小型房企如J房企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母公司的股东贷款,所以融资成本不高,在近期依托母公司,一反常态大举拿地!一周内斥资约140亿元,拿下强二线城市的5宗地块,且地块溢价率均一路高涨。

数据来源:wind,同策研究院。点击小图看大图。

四、同策研究院建议


同策研究院认为,由于龙头房企目前土储规模过高,造成大量资金沉淀,以及大规模的高成本融资,对利润损害很大,周转效率受到影响,所以龙头企业应该及时调整战略,通过腾挪财务空间来应对新冠病毒和世界经济的长期负面冲击。而中小房企应向X学习把握窗口期积极融资。

—近期活动—


—同策观察—

—重大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