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报道 | 龙泉:均衡发展,各优其优(中学篇))

 盐心Jaffe 2021-03-24

如果说小学阶段是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中学阶段则更多地体现出个人成长多元化的“各优其优”,以及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深层联系。

作为成都向东发展的“桥头堡”,近十多年来,龙泉不仅发展为“先进汽车智造区”,还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枢纽,“生活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又成为新的目标。2020年,首个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赛场落户龙泉,东安新城成为城市综合副中心,四川首个机器人产业园即将亮相……这些发展,都在细节上落实到了基础教育上。

这次采访的四所中学,柏合九年制学校、十陵中学校、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成都龙泉中学校,在区位上,从乡镇到城乡结合部到区中心;类型上,涵盖了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学段上,则包括了初中和高中。每个学校以各自的生源、学情和文化为背景,对“五育并举,各美其美”做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响应。

无论是柏合的“文化立德”、十陵的“自立自强”、汽车学校的“转角人生”,还是龙泉中学的“融合平衡”,我们看到,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均衡的“人”站了起来。

思源广场、感恩亭、涌泉池、羔羊跪乳,感恩文化渗透到了学校各个地方

柏合学校

用文化经营学校

甯一帆和草编的缘分,要从他在柏合学校读三年级时说起。

一天,他把自己在草编兴趣班上的作品拿给美术老师姚敏看,姚老师发现,这个安静内敛的男孩,草编却做得有模有样。再留意他做的班级小报,发现他对色彩的感觉也很独到。姚老师知道,这是一个对艺术有敏锐度的孩子。

2015年艺术节,姚敏老师着意把一帆推出去,让他上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在观众的赞赏之下,少年做得更起劲了,之后还获得了“非遗小匠人”的称号。

这几年,姚敏老师不断给一帆创造舞台,无论现场活动还是录播节目,都把他叫上。现在,升入柏合初中的一帆已是学校的“小明星”,见过大场面,眼界随之开阔,少年变得更加自信了。为了不负老师的期待,在学习上他也更加自律,综合成绩稳定,之前父母对孩子投入草编可能影响学习的担心,自然也打消了。

“'草编’成就了他。”分管德育的黄玲英副书记这样说。

学生暑期到社区参加草编兴趣活动

现在说到成都市龙泉驿区,首先提起的自然是它的汽车产业,但在从前,“柏合草编”是龙泉最响亮的名片。

柏合镇的草编有400年的历史,早前农民们在种地之余,拿麦秆编草帽用来遮阳,后来草编名声在外,转销广泛,成了农民贴补家用的小产业。

对柏合人来说,草编是他们自小耳濡目染的“游戏”。“聊天时,玩耍时,随手拿起来就编。”姚敏老师回忆道。因地制宜,学校在创建兴趣班时,就把“草编”列入了课程。

然而随着城乡发展,农田变工厂,外来人流入,本地人流出,从原材料到人力,草编渐渐无以为继。直到2010年,“柏合草编”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于是开始大力推广草编文化。

那时,柏合学校发现,“草编”和学校一直以来倡行的感恩文化,多有可以融合的地方。比如每到传统节日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带有节日元素的草编,促进亲子沟通,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比如草编起初取之自然,服务生产,通过学习草编可以使学生懂得感恩自然;比如用自己的手编织心意赠予他人,可以感恩亲友……与感恩文化的有机融合,使草编在孩子们的手上得以新生。

非遗传承人李晓娇老师为草编社团的学生做指导

学生自己在劳动基地种麦子、收集麦秆、加工处理,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变成艺术作品。每月底,学校还有一场和社区联合举办的草编集市,学生可以将作品拿来义卖或赠送。柏合学校传承文化的责任感,通过这一完整的教学体验、社会实践,潜移默化成了孩子对家乡文化的归属感。

“既要传承,也要创造。”那时姚敏老师刚到柏合做美术老师,经过培训,她意识到,从文化传承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再到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需要以更系统的课程和更丰富的教学来推动。

她见证了草编项目组的成立,见证了原先由学生自主参加的兴趣课程,普及到以年级为划分的教学——低年级的孩子以认识草编历史为主;三、四年级的孩子开始学着“编辫子”;高年级的学生则开始尝试自主创作。学校还从柏合镇上请来非遗传承艺人,为课程注入文化基因,师资也从美术老师延伸到了多学科老师的加入。姚敏老师有时还会和音乐老师合作,让孩子们戴上自己做的草帽,跨上草包,挂上草编饰品,来一场“草帽秀”。

“用文化经营学校,”校长周先礼这样说,“文化是一种浸润,也是一种凝聚力。”在周校长看来,学生们知书达理,老师们友爱互助,这些都得益于学校一以贯之的文化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感恩少年。立德,而后能树人。”

学生制作的草编,既有实用性的物品,也有创造性的工艺品

十陵中学

五育融合,各展其长

八零后黄庆保,曾参与柏合学校草编课程的创建,自从2018年调到十陵中学任职校长后,他发现十陵中学并没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抓手”。他开始思索起十陵这道题的“解法”。

十陵中学位于成都市区和龙泉驿区的城乡结合部,本地拆迁户、外来务工者、周边迁居户,一同构成了学校生源的复杂背景。

黄校长看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正以影响家庭稳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巨大的冲击。“最多的一个班上,49个孩子有32个来自离异或重组家庭……孩子身心健康,本来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但当这变成了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时,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探索,十陵学校提出了自己的新“六艺”:品德、身心、学业、美艺、科创、劳艺——身心被放在仅次于品德的第二位。

陶艺课上老师在指导学生

“我们请来心理辅导师为学生开设心理课,做青春期教育、励志教育,中考前还会请教科院的专家来为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但在黄校长看来,若要“治本”,还得深入家访,抓住每个孩子心理的脆弱点。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常常是为了寻找缺失的存在感和认同感。越聪明的孩子,越容易走向偏激,反之亦然。如果能加以引导,足以改变他的一生。”  

找到症结后,就是“对症下药”。新“六艺”中的“美艺、科创、劳艺”,就是为孩子们开出的“药方”。

供学生认知并学习使用的劳动工具

“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创建了这么多课程和社团,为的就是引导每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黄校长说。但无论选择哪一项,都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立心立志,各优其优”。黄庆保校长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身心健康的,只要他们找到自己的成长点,并且自信地走下去。

为实现“学有平台、展有舞台、赛有擂台”,学校创建了陶艺、音乐、科技、书法、体育等各种类型的社团五十多个,并与成都大学等校外资源合作,引入专家,弥补师资不足。学校的绿化工程,也是请手艺师傅来学校教学生做的,从培育花草,到制作花箱,再到将种出来的蔬菜义卖……前段时间,学生们还用义卖所得建立的基金,为其他学校捐赠口罩。每个学生都能在社团和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迎大运盛会,展五育风采

在语文老师王芬看来,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现在学生们更加自信,更愿意展示自己了。

在她的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做自我展示,唱歌讲故事都可以。一次,一个男生上来打了套拳,从教室前打到教室后再打回来,把她惊住了,“完全没想到他会这个。”之后,王老师把男生推荐到学校活动上,让他在大舞台上表现自己。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我只是一个导演。”王芬老师这样说。

除了善于发现的眼光,还需要随机应变的智慧。一次,一个喜欢打篮球的男孩给老师发信息,说自己第二天不来上学了,老师听他语气消极,并没有直接开导,而是说:明天那场篮球比赛缺不了你,你是主力。男孩想了想,说:那等打完这场比赛再说吧。“智慧来自对孩子的了解,”黄校长说,“最好的切入点,就是使孩子发现,并认同自己的价值。”

在龙泉驿区“五育并举”实施方案的启发下,学校完善了“校益升”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学校自己研发的平台上,学生把日常表现输入进去,就能看到自己在哪方面具有潜能,老师可以据此加以引导。教师也一样,通过长时间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就能得出自己哪个类别分数高。比如如果论文得分高,就说明在科研方面有专长,学校据此为教师们建立工作室,激励他们形成自己的品牌。

“如果专长类别少呢?”“那就专门为他建立一个类别,”黄庆保校长说,“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被看见,被关注。”

学生参加市级机器人大赛

汽车职校

转个弯,再出发

如果说普通教育是春风化雨,用十多年的时间,呵护“幼苗”慢慢长成“大树”,那么职业教育就是雷厉风行,短短几年间,为偏离方向的孩子找到生存和发展之路。“做一个有技术的好人”是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们的期许。

2005年,汽车产业进入龙泉驿区。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整合成立于2011年,之后在汽车制造与检修、新能源汽车上和企业无缝对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同时,还开设了汽车营销、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等专业。

产教融合实训中心

在“技术”上,学校走在全省前列,但在面对“育人”时,学校发现,还是得从职业教育的特性入手。

首先需要矫正的,是学生的自我定位。许多学生将自己看作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对学习失去信心,成绩突出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则寄望他们通过“普职融通”考上大学,再次走回高等教育的大道。

针对这种两极化的定位,学校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特长、会生存、可发展、高品质”的办学使命。

方向高远,细节还是要落到实处——军事化管理、企业化要求、人文化熏陶,是学校找到的三个抓手。

学校聘请十七位军事教官,教导学生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定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内务大比拼,将企业的团队精神纳入劳育。美育方面,则因专业不同因材施教,学前教育做陶艺、剪纸,数控专业则提倡“工匠精神”,学习怎样将零件加工得更加美观。

同时,学校举办汽车文化节、周末文艺汇演、毕业汇报表演等多种文化活动,提供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汽车趣味运动会上的滚轮胎接力赛

去年,一位毕业生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转角遇到爱,当个职校生也不坏》。他回忆起自己刚进汽车学校时的失落,“把几年混过去罢了”。后来他渐渐发现,学校除了管理正规,教学氛围良好之外,还有许多可以让他施展文艺才能的舞台。正因在汽车学校锻炼了才艺,现在他已是大学学生会的骨干。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当他们毕业后进入周边车企工作,成为一位市民,我们育人的成果将直接体现在人口的素质上。”古福良副校长这样说。

2012年入职的郭金鹏老师,现在已是郭金鹏大师工作室的指导教师。之前疫情期间,企业口罩供不应求,紧急求助郭金鹏大师工作室为其赶制了一批“N95口罩”磨具,助力企业防疫生产。郭老师希望学生不仅技术过硬,还要有一份对社会的责任感。

“从二十岁到六十岁,人生的精华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韦生键校长这样说,“越早认识职业,培养职业意识,越能带着喜爱去学习,发挥出自己巨大的潜力。”

汽车专业的学生在为参加成都市中职技能大赛进行训练

对于现在青少年职业意识的普遍缺失,韦校长感到忧心,“很多高学历的孩子出来不知道做什么,就是因为从小没有从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上来选择方向。”——为什么要“转角”才能遇到爱,不能一开始就走上合适的路呢?

“职业教育天然地符合'五育’的多样性,我们不应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在韦校长看来,每个人都是优秀的,教育就在于如何发掘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点。

“内务大比武”强化了学生的劳动意识

龙泉中学

把融合精神内化于教学之中

“先把主题告诉学生,然后由班长组织,再分给每个小组完成。”前段时间,龙泉中学的班主任王钰开了一堂以疫情为主题的班会课,引导学生讨论保护自然的重要性、自觉戴口罩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如何向医护人员学习奉献精神。

龙泉中学的主题班会课程创建已近十年,是学校德育教学的有力抓手,它起源于一个具体的问题。

龙泉中学新建的体育馆

2009年,邵春莉老师刚带完一届高三毕业班,她发现,因为生源差距较大,学生之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分享经验帮助同学,后进学生因此更加失去学习的动力。邵春莉于是做了一次题为《对手,成就梦想的另一只手》的班会课,希望借此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会课引起很大反响,以此为契机,学校德育处开始着手引导班主任们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融合时事和德育的主题班会课程。

在徐本淳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还创建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蓝本,并作为典型案例在成都市各高中推广,以写实记录为抓手,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同时,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同学之间互评等方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专长。生涯规划课从高一就开始排课,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当升入高年级,面对人生选择时,便能比较好地把握爱好、专长和升学之间的平衡。

学生心理社团编印的校报《心蕊》报

同时,专长的及早发现,还有赖于学科间的联动。

一次,心理老师反映一个孩子害羞胆小,从不与人主动交流,从心理普测的结果来看,他的心理健康已达到了预警线。在多学科老师的联动中,美术老师提出,孩子在绘画方面具有天赋,于是大家一同着手为孩子创造绘画环境、搭建平台。两年下来,孩子整个人都变了样,现在正积极往报考美术学院的方向努力。

对于学校来说,同样需要在五育融合与考试升学之间找到平衡。“融合重在意识和精神,比如数学,本身就包涵着审美意识,创新创造也同样需要劳动精神。”教学副校长陈泽刚这样说。

学生参加健美操锦标赛

在历史老师张小美看来,历史教学的精神,重在家国情怀,她注重引导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思考、感受。随着“五育并举”的提出、综合评价体系的出台,张小美老师看到,以历史为例,教学和评价正在积极做出变革。“即使是考试题目,也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不再是纯粹的考知识,而是重在考素养。”

“'融合’内化在了我们的教学思维中,”张小美老师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零散的变得更系统,把概念落得更实在。”

以“疫情”为主题的班会课

END

2021年/第19期2021/03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本期相关回顾





特别报道 | 教育改革,始终是围绕“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专访龙泉驿区教育局局长雍峰

特别报道 | 龙泉:从五育融合到文化自信(小学篇)

审 | 杨    军
排 | 阎家珲
供图 | 张犇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