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体悟一体两面的智慧,才有通达万物本质的机缘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3-26

一、

决定人生的根本不在于你拥有了什么东西,而是在于你能怀揣着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你所拥有的事物。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其意是说:灾祸,幸福就依偎在它身旁;幸福,灾祸就潜伏在它之中。谁知道其中的变化有没有终极呢?他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方正转变为奇特,善良也会转变成邪恶。

世间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就是万物之中存在一直在变的规律,这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在这发展变化之中存在着两个本质的规则:

其一是循环往复,比如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周围的事情都是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比如说黑夜白昼的转换,春去冬来的循环;

其二是一体两面,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福祸相依的道理。

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存在,但是遗憾的是,人的主观意识只能认识到事物的片面。

当一个人通过主观片面定论事物客观事实时,便会在错误认知本质的基础上误判一个事实的根本。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盲人摸象一样,当这头大象站在一个人面前,这个人蒙着眼睛去摸象腿的时候,他以为是一个柱子,而实际上这是一头大象。

就好像我们面对一件事情也是如此,一件事情本身是一头“大象”,而一个人却只是依靠着自己的认识,将此判断为一个“柱子”,或者是摸到了大象的耳朵,就判断成一个“大扇子”。

而将这个例子引申到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判断一个事情得出一个结论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这个事情本质的结论,只是我们在主观情感以及世俗标准影响之上产生的结论而已。

所以在《道德经》第二章,老子便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时候,丑的概念也就形成了,知道是善之所以为善的时候,不善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也正是基于这个基础上,世俗之间所谓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也都应运而生,它们生成的标准就是存在于世俗的主观判断。

而错误的认知必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而由此也会造成错误的做法,最后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产生糟糕的结果。

二、

当一个人只能带着世俗的标准看待问题,而忽略了事情的客观本质时,必然会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带来错误的做法。

就像生活中很多人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只看到事情的表象,而不能判断事情背后的本质所带来糟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能够体悟福祸相依的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使一个人逐渐领略智慧的本质。

《围炉夜话》中说: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可不慎。

意思就是说:钱财能让人得福,也能给人带来祸害,富有的人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药物可以救人,也可以毒死人,用药的人不能不小心谨慎。

这句话所说的就是事物一体两面的道理,钱财本身并无善恶,就看人们如何去用它,用之得当就是善,就是人生的福气,用之不当就是恶就是祸。而药物也是如此,是药三分毒,药用对了就能治病,药用错了就能害人。

由此引申出去之后,人生的任何事件和状态都是如此,人生福祸相依,遇见福事未必可以得意,遇见祸事未必值得沮丧,目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认知,让自己能够更加接近事物的客观本质。

一个人越是接近本质,越能够通达智慧的根本,一个踩在智慧本质上的人和一个只是挂在枝梢尖头的人,完全是两种人生。

当我们知晓祸福相依的道理之后,又该以什么样的姿态生活,才能更加接近事情的本质呢?

《道德经》之中同样有一个答案,叫做: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意思就是说,发展是道之运动的内在动力,在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一切规律都是循环往复,并且有着一体两面之影响的。

“弱者,道之用”就是说,谨守柔弱,是道之运动的具体运用。

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就是保持柔弱姿态,比如说《道德经》之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水的姿态就是居于万物之下,养育万物,而没有自恃功高,所以是最接近于道的姿态。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只要能够通达“上善若水”的道理,秉持柔弱的姿态处事,便是接近于道的智慧,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拥有,比你拥有什么更重要。

世俗之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在将自己的注意力执着于事物的表象之中,看自己得到了什么,以及在意自己能拥有什么。

但是多数人从来没有往更深层的角度去思考:该如何创造自己的拥有,在拥有之后又该如何去对待,而这才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道理根本。

作者|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