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家林】清明粑粑话童年

 西岳文化 2021-03-29

文/熊家林

清明粑粑话童年

三月春光无限好,清晨春阳照小区,一派好春光。

还有8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带你看看清明菜制作的清明粑粑。

今晨的早餐,清明粑粑下稀饭。


夫人早早起床,把昨天赶集买回的清明菜切得细细的,拌入糯米粉、面粉、鸡蛋清、香料、少许的盐,和成面团,插上电坦锅烧热,倒上适量的菜油,把拌好的清明粑叠成锅饼状,放入电坦锅里翻来覆去的烙烤,烙成二面黄,六七分钟好后,扑鼻清香的清明饼制作而成。

看到清明粑粑就想起我们的童年,想起童年里望着大人们制作清明粑的乐趣。

我的童年,是在川黔铁路伍都坝养路工区的铁路边长大的,伴随咆哮的綦河水,度过快乐的童年。

那时候,家家户户喂养了许多的猪,常常同小伙伴们,背着背篓下到河床边,铁路坎下打猪草。

河床坎上,铁路坎下的边坡上,到处长满绽放着金黄色花朵,长势茂盛的清明草,长长的叶片,灰扑扑,绿茵茵的,吸引着小伙伴们的眼球,当然,也就成了小伙伴们争抢切割的上等猪饲料。


在那生活紧张的六十年代里,昔日打来喂猪的清明草,成了人们制作清明粑填肚充饥的美味佳肴。

看到大人们把打来的清明草切得细细的,拌入面粉、糯米粉、香料、少许的盐,搓成团压成扁扁的锅饼,或用蒸笼蒸,或用菜油,倒入铁锅里烙烤。清明粑真成了人们填肚充饥的美味佳肴。


那个年代,能吃上清明粑粑,那真是天大的幸福。

而今,时代变了,改革开放43年,国富民强生活好,天天有肉吃,大鱼大肉吃腻了,突然想起被人们遗忘的清明粑。


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少不了赶集买来清明菜,洗净切碎,拌入糯米粉、面粉、鸡蛋清、花椒胡椒粉等香料、少许的盐,和成面团,用坦锅烧热,倒上适量的菜油,把拌好的清明粑叠成锅饼状,放入坦锅里翻来覆去的烙烤,烙成二面黄。

特别焦脆清香的清明饼,真成了人们解腻尝新的传统佳肴,放入口中,吃起清香。


一粒糯米圆又圆,碾成面粉揣成团,放成切碎的清明菜,团成清明粑烤成饼,吃着清香好舒坦。

幸福不忘党的恩,改革开放变化大,天天日日有肉吃,大鱼大肉吃腻了,清明粑粑来点缀,不忘初心感恩党。

朋友,不妨照着我拍摄的图片来试试,赶集买点清明菜,照着方法做点清明粑粑下早餐,挺有一番童年的乐趣。




作者简介:熊家林,笔名。居南岸。重庆綦江区人。当过车间书记,党群室主任,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涪陵工务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南岸区作协会员,上千篇通讯、论文、小说、散文、诗歌等在报刊、网络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