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与清明团子的传说

 大地菲芳 2022-04-03

大地菲芳文学微刊

总605期

              2022年04月04日            

清明节与清明团子的传说
沈癸酉 ·文图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日,指春分后的十五天,这时正是仲春与暮春之交,是春耕和祭祖的重要日子,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同时也是民间祭祀的节日之一,古时又称之为踏青节。小时候在杭州生活,每到这个时节必会听到两个名词,一是“清明团子”二是“明前龙井”。

“明前龙井”咱们暂且不说,今天只讲“清明团子”。“清明团子”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们来说并不陌生。民间有种非常形象的解释是:这是一个绿色的大团子,软、糯、清香、馅料可口。但“清明团子”究竟来自哪里,有什么传说,很多人并不了解。今天我就着清明时节的细雨谈一谈这款美食的前世今生。

清明团子属于一款南方的传统食品。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对于江南人来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这种食品,当年只有在清明期间才能食用,所以,为老百姓口口相传称之为“清明团子”。根据《周礼》记载仲春这天不能引火,因此人们需要提前准备糕点来充饥、裹腹于是才有了清明节吃青团这种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清时代,这种习俗己广泛流行于江苏、浙江、贵州、福建、广东、江西、安徽及其他南方的各个地区。清明团子的制作方法及工艺各有不同,但据说制作技艺相对较高的,应该在浙江东部的台州地区,尤以黄岩当地的制作方法最为讲究。该地“清明团子”的馅料选用:“黄土岭春笋”加后腿瘦肉加小葱花加盐、绍兴黄酒、白糖、味精、酱油等作料,经搅拌均匀后才能包入团子中,上笼屉蒸的时候还需在团子下面放一片芥菜叶,蒸熟过后方可食用。据记载黄土岭出产的春笋、冬笋都是一流的,古时候有句童谣称“笋出黄土岭、纸出温州城”但到底是如何的美味?不好意思我还真没亲口尝过。

现代,“清明团子”的功能更多是用于应令尝鲜其祭祖功能早已逐渐淡薄,这种食物已然成为人们春季的时令点心,同时也成为了可以用于馈赠或款待亲友的美味食品。但这种绿色大团子的历史来源却一直引得人们多方探究,以至众说纷纭。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其,受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来源有三个版本。其一,是说先贤大禹当年为了治理水患,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最终采用疏导的方法使三江之水通流入海平息了水患。为江南地区冬小麦的种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得到广大老百姓的拥护与爱戴。相传他死后不久,有位年青的小伙子见到清明节的时候人们在大禹陵前祭拜,供奉的食品都非常精美,小伙子认为,供奉这类食品与大禹生前勤俭节约、低调处事的生活态度并不相符,使用如此精美的供品会使大禹的灵魂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宁。而清明时节正是冬小麦返青的季节,于是他跟大伙儿商量,将麦叶的汁水挤出来和在糯米粉里做成了青团子。并用这些青色的团子来替代那些精美的供品供在大禹的墓碑前,以示千秋万代不忘先贤大禹的治水之恩。久而久之,清明节用清团祭祀大禹便成了当地的传统习俗。我们看到的这个传说,在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有记载只是与记载中使用的植物与现实中的麦叶并不完全相同。    

另一个传说是讲: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手下有员大将名叫“陈太平”遭到了清兵的追捕,正在危急时刻,附近有个耕田的农民拿来衣物将他乔装改扮成一起耕地的农夫。清兵一路追踪而来,却在这里失去了陈太平的踪迹,那他们又怎肯就此罢休?于是在附近的村子里添兵设岗,对每一个进出村子的人进行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陈太平进出村子时将他擒获。第二是不让村民携带食物出村,以防他们给陈太平提供食物。这样一来,陈太平自然不敢跟那位农民进村了,只好躲在离村不远的一个小树林里让农民回村给他取点食物来,农民走出树林一路在想,拿什么东西出来可以躲过官兵的眼睛呢?哪知一不小心踩在一丛艾草之上,紧接着一个趔趄重重的摔倒在地,当他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的手上、膝盖上乃至衣服上都染上了绿油油的颜色。于是他的眼前豁然开朗,急忙拨起那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然后揉进了糯米粉内,做成了一只只绿色的米团子。接下来他将这些绿色的团子裹在青草里,骗过了哨兵的眼睛,送给了陈太平。陈太平吃了这份独特的食品后精神大振,悄悄的离开了小树林安全地回到了李秀成的身边。李秀成得知这个情况,命令太平军官兵都要学会做青团用以御敌自保,于是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第三个传说是讲,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了大宋国的两位皇帝宋徽宗赵佶和其子宋钦宗赵恒。而当时还只是康王的赵构,正好于这年的清明季节流落到了临安边上的余杭,说来也巧他刚到余杭的那天正好遇到一队正在巡逻的大金国官兵,这些金兵金将将赵构等人团团围住正要抓捕,却见赵构蓬头垢面手里拿了一团,脏兮兮绿不拉几的东西往嘴巴里塞,金兵见他这副模样,认定这傢伙就是个,正在吃马粪的疯子于是将他放走了。要说那天赵构真的是在吃马粪吗?显然不是,原来那天赵构在逃亡途中突然遇见了一队金兵,于是他将荒乱之中扯的一把细草叶捏入了刚刚乞讨来的糯米粑粑里拿在手里吃。谁知却因祸得福让金兵认为他就是个疯子正在吞吃马粪,并让他由此脱身。后来赵构到临安做了皇帝,他觉得正是那块混入绿草的糯米粑粑给他带来了好运,于是让人找到那些绿色的草叶,把它们掺在糯米粉里制成绿色的团子让文武大臣们一起食用,这就形成了后来的清明团子。     

另外明郎瑛《七修类稿》里所说的寒食,即为清明前一日,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遥远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内乱,公子重耳流亡各国,他的身边有一群贤才跟随。有次一行人钱粮耗尽,众人忍饥挨饿,公子重耳饿得实在走不动了,躺倒在路边,他的手下有一位贤才名叫介子推,介子推见重耳快要饿死,于是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配着野菜煮了一锅肉汤让重耳喝下。等重耳恢复体力后,得知是介子推割了自己的大腿肉煮汤做给他充饥的时候,非常感动发誓今后定会报恩。   

重耳于流亡十九年后,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夺得了王位成为了晋文公。晋文公登基后大肆封赏那些跟随自己的有功之臣,因为刚登王位,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实在忙不过来,晋文公就让那些跟随过他的人自己上报功绩,然后按照每个人的功绩给予奖赏。而介子推认为重耳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顺应天意民心的事情,并不是自己这些人的功劳,他也看不惯那些人争功抢权的嘴脸,于是悄然离去隐居于绵山之中侍奉他的老母。

后来有人偶然在晋文公的面前提到了介子推,晋文公这才想起,自己竟把救命恩人给忘了,于是派人去找结果手下回来禀报:“介子推不愿受封,躲进绵山隐居去了。”这让晋文公自责不已,于是亲自带着大臣们前往绵山寻找介子推,奈何绵山太大实在无从找起。这时有人建议到:“不如三面烧山,只留一面不烧,介子推极为孝顺,肯定会带母亲出来的。”晋文公想想这也是个办法,于是听从建议命人三面烧山。谁知火借风势,风借火势越烧越大,火根本就没办法控制,这样一连烧了很多天,但介子推始终都没有出来。等火熄灭之后,有人在山上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介子推母子的尸骨。这时晋文公痛悔万分,亲自跑到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他却发现介子推背靠的柳树下有片衣襟,上面写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看后更加悔恨,命令好好安葬母子俩的遗体,并为纪念介子推,下令把绵山改为了“介山”又在山上修建了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今后每年的这一天,晋国上下禁止烧火做饭,只吃寒食。临走时又伐下一段柳树,做成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以此时刻警醒自己勤政清明。

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又亲率群臣到绵山祭奠介子推,他发现那棵烧焦的柳树竟然复活了,晋文公看着这课复活的柳树,就像看到介子推一样,于是就赐名为“清明节柳”尔后他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从此广为流传。后来,介子推这种忠孝的精神影响了以后的每一代人,他对政治清明的愿望更是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最高期盼,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明节,寒食节逐渐合为一体统称为“清明节”。如今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己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现在我们吃的清明团子,与历史上的还是有不同程度上的区别,现在清明团子的面大多是用艾叶捣烂后挤压出汁,与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而成的。一搡一翻之间,碧绿的艾草汁与米香混合成一体,揉捣成软糯的青色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其馅料也是非常的讲究,通常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常见而最受欢迎的大概有三种:豆沙馅、芝麻馅和雪菜笋丁肉末馅。我个人最喜欢雪菜笋丁肉末馅的。因为雪菜笋丁肉末馅的外表呈青绿色,蒸熟后既有野菜的香味,也有春笋的香甜。  

除江、浙、沪、皖、赣我知道贵州人也非常爱吃“清明团子,”但在贵州的“清明团子”与江南地区的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在贵州“清明团子”被称之为“清明草粑粑”,贵州的“清明草粑粑”同样也是一种季节性小吃,但他们的“清明草粑粑”并不是江南普遍使用的艾叶挤汁拌糯米粉制成的,而是用一种当地人称之为“粑粑花”的野菜制成,这种野菜在当地又称清明菜,是清明时期长在野地里,高约三四寸绿叶、黄花、茎干上披着一层灰灰的绒毛的丛生植物。清明菜一般生长在田地里田坎上的缝隙处,全身有绵软的灰白色绒毛,开黄色小花。外表看似普通但是营养非常丰富,且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用清明菜制成的“清明粑粑”记录着春天的味道,让人感受到四溢的清香。平时走过卖清明粑粑的小摊,总会让人忍不住有垂涎三尺的感觉。

尤其是贵州的安顺市,“清明草粑粑”更是大人小孩的最爱。每年到了三、四月份安顺的大街小巷都会出现这种香气四溢的美食。但安顺的“清明草粑粑”的吃法与江南极大多数地方的吃法有些不同,安顺的“清明草粑粑”除了传统的蒸制方法以外,另外还有一种是在铁板上烙制的“清明草粑粑。”尤其是在铁板上烙制的“清明草粑粑,”刚出锅时整个粑粑会散发出一股糯米和清明菜混合的独特清香,其外壳酥脆,内里绵软,轻轻地咬上一口刹那间便是满嘴流芳,让人会自然而然地爱上这种美好的东西。安顺“清明草粑粑”,通常有两种口味,一种甜、一种咸。甜味的主要原料釆用一种江南地区早已见不到的老式土制红糖块,加上花生碎、黑芝麻、荤油等作料经炒、熬等工艺后搅拌而成,其味芳香扑鼻、甜而不齁,不过吃的时候要遵循先开窗,慢慢吸,轻轻咬、全吃光的原则,千万不要因为太好吃而直接咬上一大口,因为这样,会让黏稠的红糖汁直接井喷,到时不仅会污染你的衣物还会烫坏你的口腔。而咸味的馅料则是丰俭由人,通常采用鸡蛋、瘦肉泥、腊肉丁、辣椒等配料炒制后包入“清明草粑粑”内,出锅后辣香的肉馅与糯米天然的软糯以及清明草无敌的芬芳一经融合,那种口味只有您亲口尝了才知道其中的美妙。 

无青团,不春天”这是很多南方人普遍的信念。

那么吃“清明团子”对于人体来说有什么好处吗?明郎瑛《七修类稿》中曾记载:“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日用本草》、《四川中药志》等医药典籍记载清明草全草具滋阴、退火等药效,可治咽喉肿痛、肾脏炎、糖尿病、疮疡痈肿等症。其性味辛甘,凉平。

所以以往杭州、南京、上海、苏州、吴锡、重庆、贵阳等城市每到这个季节,很多店每天就能销掉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青团,我们从此可以领略到南方人对“清明团子”的痴迷程度实在是“非比寻常”。但疫情肆虐的今年清明又会是什么样呢?

唉!热爱美食的我还是想问一句今年清明您吃“清明团子”了吗?


作者简介

沈宁(沈癸酉)籍贯杭州,九三学社社员。现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癸酉论道》专栏作家、特邀艺术评论员。中国画院画家、书协会员、作协会员。中国淮海书画院副院长、江苏省餐饮协会美食家委员会执行主席、贵州安顺沈万三文化研究会会长、贵州贵安新区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南京曲学研究会理事。

请点击标题欣赏
沈癸酉先生的精彩文字



美食文化

1、最爱蟹壳黄
2、月  饼
3、菊香蟹肥正食时
4、老饕的爱
5、一碗面一座城
6、杭帮菜与金陵小吃
7、略说清明前后的时令菜
8、可以吃的鲜花
9、拼死吃河豚
10、浅谈“京苏大菜”的前世今生
11、鸭都谈鸭
12、美味水果度炎夏
13、中国传统美食中的器具
14、美食话随园
15、浅谈秋季的时令蔬菜
16、蟹经
17、淮扬面点
18、年夜饭:中国人最重要的晚餐
19、春季谈笋
20、吃货之死
21、美食文化 ‖ 万三蹄的由来
22、地理▪美食 ‖ 马拉面的味道
23、美食美文 ‖ 严冬季节话火锅
24、流年 · 美文 ‖ 街上又闻红薯香
25、美食经 ‖ 漫话餐饮礼仪
26、癸酉美文  ‖ 江南味道

27、沈万三与贵州的酒




吃茶论道

1、
2、老玉
3、醉秋
4、蛐蛐
5、错过花
6、落花而生
7、秋雨呢喃
8、赞你永远
9、一念花开
10、最美光阴
11、从鹰的重生说起
12、法海为何不懂情
13、关键是你的心在不在
14、从奶奶的处世哲学谈起
15、梦萦千年花落西厢
16、心香 ‖ 木香花开

17、又是一年茶香时




远方风景

1、扬州印象
2、常州情结
3、泉城说泉
4、传奇文学 ‖ 财神爷与黄果树
5、传奇文学 ‖ 井水不犯河水
6、人文·地理 ‖ 建文帝与沈万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