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脾汤不仅治疗失眠 还治疗这7种疾病

 陈XUEBIN 2021-03-31
归脾汤最早的方剂名称,见于宋代名医严用和的《济生方》但其方中没有当归、远志。到了明代薛己,于严用和的归脾汤中加入当归、远志,就成为了流传到如今的归脾汤。现在临床常用的归脾汤,见于《正体类要》卷下。原书主“治跌扑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其功甚捷。”归脾汤临床上有中成药归脾丸,有的称为人参归脾丸,就是归脾汤的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中成药方便患者的服用。归脾汤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归脾汤,从方剂的名称可以看出,是归“脾”的,是治疗的作用,也是治疗的目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气血有一个滋养作用。因为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脾来进行治疗。脾统血,因为脾的不足引起的血的异常,一个是脾虚引起的出血,一个是脾虚引起的血的不足。归脾汤可以治疗以下2类疾病1.心脾气血两虚证。患者容易患有的症状为:健忘失眠,心悸怔仲,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是因为,患者的心脾气血两虚引起的。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喑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虚热。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证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经》,简称《灵枢》,是一部中医著名的著作。和《素问》一起组成《黄帝内经》。《灵枢》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等内容。《灵枢》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血的流通在于气的充足。气血这是相随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是相互依存的,气和血的不足,就会引起血的流通受到障碍,就会引起血不足其位,就会出现血不在正常的位置,就会出现异常的出血。临床就会出现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等表现。因为气的不足就会出现,气不能摄血,就会出现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等表现。这个时候就要用归脾汤归脾汤药物组成:白术 当归白茯苓 黄芪炒 远志 龙眼肉 酸枣仁炒 人参 木香 甘草炙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的四君子汤为君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要是人的脾胃强健、就会滋生气血,气足就能统血。黄芪、当归的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臣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这些药物一起合用,共奏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功效。现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失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7种疾病,中医辨证为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的患者。临床上应用,是根据患者的气和血的不足,进行辨证的加减。气不足大于血不足的,就要加大气的补益力度,以期达到气血的平衡。反之血的不足大于气的不足,也要加大血的补益力度。还要根据患者的寒热的偏胜,来加减药物。比如,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总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药物的使用。就是中医的辨证治疗,和中医的因人、因时、因地的3因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