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纾解中小学生社交焦虑,学校要上好“育心”大课

 木香草堂 2021-04-02

吕建

在前一阵子播出的《脱口秀大会》节目中,王勉以一首自创的《职场社恐之歌》炸了场,歌词里吐槽职场中的两个同事因为相处时找不到聊天话题太窘迫,所以总是绞尽脑汁回避对方——在没有信号的电梯里假装看手机,宁可淋雨、错过公交车也要避免跟对方同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认为,虽然社交焦虑的体验在成年人中不少见,但却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怕生,不敢跟生人说话,也是一种社交焦虑的表现。

纾解中小学生社交焦虑,学校要上好“育心”大课

当前,由于中小学校和家庭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略了人际交往的教育和疏导,中小学生网络空间虚拟交往活跃,加剧了学生的社交焦虑倾向。

学校是中小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精神成长的主要发生地。纾解中小学生社交焦虑,中小学校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上好“育心大课”。

目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太重,身心负担压力大,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成为其社交焦虑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小学生校内交际时间、空间被挤占,社交时间、空间促狭,基本的师生、生生交流无法高质量完成,社交焦虑无法纾解。基于此,将减负进行到底,还原正常的学校生活,是纾解中小学生社交焦虑的必答题。

中小学校要改变心理健康课“边缘化”的窘境,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心理健康课由“副”转“正”,采取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生活,触动学生心灵;要用好用活心理健康教材当中的社交知识教育章节,精心设计课程要素,优化教学过程,采取可视化、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学习社交知识,习练社交能力,实现育人育心、树心树行。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要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在疏解学生社交焦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加大对社交障碍的筛查、分析,建立学生社交焦虑档案,研究纾解社交焦虑的办法,有效开展集体社交焦虑辅导;另一方面,要提升心理咨询精细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交焦虑心理咨询,帮助部分学生放松身心,缓解社交焦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格和谐发展。

纾解中小学社交焦虑,活动“育心”不该缺席。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步入“社会”,通过研学旅行、辩论会、读书会、朗诵会、情景剧表演、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活动,让学生走进广阔的场景化社交空间,学习情绪管理,构建正确的社交认知,掌握社交技能,纾解社交焦虑。

另外,纾解社交焦虑,还要发挥环境“育心”的作用。学校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建设积极文明、和谐、向善、向美的学校文化氛围,为纾解学生社交焦虑提供环境支持。

(作者吕建,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