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门快速找法 章门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徐红力 2021-04-04

在侧腹,第十一根肋骨自由端下方。

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脾的募集点;八社之一,脏社。

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1.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的胁痛、胃痛、呕吐、躁动、抑郁、晕厥、肿块、疟母。

2.肝胆湿热引起的胁痛、黄疸症状。

3.脾胃虚寒,脾虚,四肢乏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全谷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

1.配蒙安舒、夏溪、内关、阳陵泉、心房,用针刺疏肝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

2.以施简、三阴交穴、舒歌为例,结合针刺泻下、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治疗因气滞血瘀所致的胁痛。

3.治疗肝气和胃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采用针刺平补谢平法,疏肝和胃,降逆止呕。

4.配期门、石门、三阴交穴、针刺下法,活血化瘀,消积散结,治疗腹部瘀血肿痛。

5.针刺下法治疗肝郁气滞、气滞气滞、晕厥。

6.用新根、全力支持、暂使、三阴交合、针灸腹泻、理气活血、化痰散结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长期患疟疾的疟疾母亲。

7.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胁痛,用针刺、泻下等方法,如行间、阳陵泉、足三里、祁门、至阳和日月。

8.与脾俞、足三里、胆俞、银陵泉、三阴交穴、气海、针灸补虚、健脾祛湿、退黄等药配伍,可治疗脾虚寒湿所致的阴虚黄疸。

9.结合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脾俞,针刺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弱、乏力、腹胀、纳差、腹泻、大便溏泄。

10.与脾俞、舒威、足三里、气海、四风、监利等针灸结合,四针补脾胃,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营养不良。

11.用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温脾肾,治疗脾肾阳虚引起的腹痛、腹泻、肠鸣。

12.结合公孙、中脘、风龙、脾俞,针刺泻法,和胃化痰,治痰吐。

13.结合足三里、脾俞、舒歌、肝俞、雪海,针灸用于益气养血,治疗血虚和身体运动。

1.《针灸经典甲乙》:跑豚、腹胀、肿胀。肚子里全是肠鸣声,吃不下饭,卧不下胁痛,烦热吃不下饭,胸胁满痛,喘息冲膈,呕吐心痛伤,身黄骨瘦,腰痛,腰清脊柱壮,四肢懒等。

2.黄帝唐明经:主要是海豚,肚子肿了。石水。肚子里全是肠鸣声,吃不下饭,胁痛躺不下,上火气恼,口干不爱吃,胸胁满痛,呕吐,肠断疼,发黄,腰痛不能侧转。

3.《肘后备急方》:主中风不认人。

4.“备急用”:少腹实大,胸胀气,食不必要,女子瘦瘠,脾病积僵满痛,狂癫风癫,吐舌吐变,冲豚上火,男子腰寒痛,尿白浊。

5.《钱进·方艺》:日积月累的痛苦。还有:浪费尿液和血液。痔疮和渗漏。没有婴儿服。还有:没有宝宝的衣服或者在聚会中堆积。

6.《外台湾的秘密》:石水经营一只海豚。他的腰很清晰,脊柱很强壮。四肢懒,善怒。他咳嗽,呼吸困难,情绪低落,不能休息。他叛逆,肩膀不抬,马刀潮湿,肚子肿。

7.《太平盛辉方》:膀胱气,嗜疝气,膀胱痛如雷,积气,腹背肋间痛,不能侧转,腹胀如鼓,两肋积气如卵石。

8.“益心方”:主人的胃里充满肠鸣、消化不良、胁痛、口干、胸满、喘息、心痛、腰痛、身体发黄、四肢懒散、石水、军刀肿。

9.《铜仁穴针灸经》:可治肠鸣、消化不良、胁痛、坐立不安、口渴、食欲不振、胸胁支满、喘息心痛、腰痛、无侧旋、满伤、身黄瘦、海豚奔跑、腹部肿胀、脊柱有力、四肢懒散、善惧少气、腹内翻

10.《古今医系》:主要用于肠鸣、消化不良、胸痛、胁痛、呕吐、咳嗽、不睡觉、腰脊柱冷、不举臂、跑海豚、积血等症的治疗。

11.《针灸大成》:主肠满声,不能食,不能卧胁痛,上火口渴,不嗜食,满胸胁痛,喘息恶心呕吐,但食出,腹痛不能转侧,腰脊冷痛,尿多,白浊,身黄瘦,豚跑,堆积,腹部肿胀,脊柱有力

12.《百病赋》:治胸胁胀满。

13.《赢玉歌》:那些年后变得疲惫或害怕的人。

14.《经典之地图翼》:主人身上的一切都积淀着痞子。

15.《景岳全书》:疟疾难除。

16.《医学概论》:大师欲言又止,呕吐咳嗽或呕吐,胸胁满痛,喘息心痛,心烦热,伤黄瘦,跑豚,腹肿,肠鸣。脊柱强壮四肢懒散,怕少生气。他们不愿意抬肩抬臂,热的时候也很会吃。他们感冒腹泻,石水肿了

17.《医门金鉴》:主肿块,左侧灸,肾积,两侧灸。

18.外科成就:治气瘾。

19.《经穴释义》:肝肾脏病,腰痛不能转侧,脊柱寒痛,溺白浊,海豚堆积,脊柱强壮,四肢懒,疝气病。肝肝病:胁痛不能擅卧,畏少气,昏厥,肩臂不举。肝脾病:肠鸣、口渴、无食欲、呕吐、饮食不良。

20.《针灸精要》:补五脏,益气血。

21.针灸亮点:调理肝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22.“常用穴位的临床运用”:辨证取穴,用泻、疏肝利胆;用补法,健脾益胃,配灸,温补脾土;拇指按压法,将双手拇指按在两侧穴位上,按压三次,放松,如此反复多次,疏肝理气散结。局部穴位:

通过泻下,积聚的物质可以消散,放松肌肉和活络。

23.针灸穴位:疏肝健脾,清热利湿,理气散结。

24.临床针灸:疏肝健脾,减少不良反应,平喘。

25.“针灸心悟”:温藏寒积。

26.针灸穴位手册:祛瘀散结,疏肝健脾。

27.针灸探索:调和肝脾,活血化瘀。

28.《中医针灸经络腧穴》: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热利湿。

29.针灸穴位疗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30.《穴位临床应用》:疏肝健脾,减少不良反应,平喘。

31.新编实用穴位:疏肝理气、健脾散结、清热利湿。

32.中医针灸穴位一体化:疏肝健脾,理气活血。

33.新简明针灸:疏肝和肾,平肝熄风,调血通络。

34.《穴位讲义》:调理五脏,调理脾气,消积散结。

35.针灸辨证论治:疏肝健脾,解郁利水。

36.石学敏针灸:疏肝理气,调理五脏,和脾胃,消积。

37.《珍珠胶囊自然赋》:饮食不变。

38.传统实用针灸:祛瘀散结,疏肝健脾。

39.《临床常用100穴经解》(王云开):平步谢平法,通经活络,疏肝利胆。泻法:舒筋活络,消肿散结。补法:健脾益胃。

1.古代文献摘录

针灸经典甲乙:石水,章门,顾然。佩刀肿:元爷,漳门,支沟。

《脉经》:脾病,色黄,饮食不必要,腹痛疼痛,大便不畅,脉微缓,面长:白胤,银陵泉,大都,公孙,商丘,章门。还有就是收脉慢,人不想吃。这个胃不协调,脾胃不足。建议服用魏萍丸、补脾汤和针灸

“备急用”:奔豚为气,漳门,石门,阴交合。胁痛不能躺,胸中满是呕吐:胆舒,漳门。寒洞不能引流:神树,漳门。口干:曲泽,章门。咳,吐,好咳:太白了,章门。

钱进方艺:血尿,张门,脾俞,肾俞,三焦俞。

养生宝鉴:小儿气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章门艾灸各七强,脊柱中间脐背艾灸217强。

针灸玉龙经:昌明、章门、李、、公孙、太白、三阴交、水玉、神阙、、三角俞。

《从针灸经典中摘抄英文》:胸胁疼痛的治疗难以忍受,有句号门,字里行间的章门,还有徐秋。

《针灸大成》:便秘解决不了,章门,太白,赵海。跑豚气:章门、祁门、中湾、巨阙、祁海。

《镜月全书》:如果疟疾难以消除,必须在漳门、水道进行艾灸。

循经取穴考证:呕吐、呼吸困难、肠鸣、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积滞、豚跑、气逆刺、胁痛、四肢无力、白尿过多:足三里、章门、中脘。

“绵血堂针灸集成”:腰痛、腰痛、腰痛、腰痛、腰痛、腰痛、膀胱、肾、钟伟、磁疗、气海。还有:胸胁疼痛,腰痛,骨头,神门,行间。

2.现代研究进展

王玲针刺张门、中脘、舒威、脾俞治疗肝郁气滞型胃痛17例,临床疗效满意

艾灸可采用0.8~1.0寸直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