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姐学姐,大一前的暑假,都该做点啥?

 PeerBang留学 2021-04-06

Incoming freshman!

offer和签证都拿到手,

欢脱的你又在想着暑假可以怎么浪了吧?

不过放松归放松,暑假里有那么几件事还是得做的。大一前暑假该做什么呢?学姐有以下几个建议:

1.学车,考驾照

去了美国你就会发现,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车对于美国人来说太重要了,除了一些大城市如纽约、芝加哥有还算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其余地区基本是需要自己开车的。因此在美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车,并且大部分16岁以上的人都有驾照。所以说,来美国留学,开车这项生存技能你必须学会。


2. 做一些不功利的兴趣爱好,

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做了哦

进到美国大学后,你的暑假也会忙得停不下来。暑假的安排会被满满的研究、实习等等学习与工作所占据,可能完全出于兴趣的活动就很难兼顾了。所以在高中的这个暑期,大家可以多探索涉猎一些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冥想、潜水、书法、瑜伽、学编程、学演讲等等。

3.加强英语!衔接学术要求

这点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具体说来,大家主要得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1. 首先,要惯“学生主导”的课堂模式

美国大学里,很多课是discussion-based seminar。顾名思义,这种课基于学生的讨论,由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来推动课程进程,老师负责引导讨论,并不会灌输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提出有效论据去说服其他人。

课堂上你要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个过程如此重要,以至于美国大学会给class participation (课堂发言贡献,考核发言次数+发言质量两方面)10%-20%的比重。因此,要在美国课堂获得一个好成绩,学会课堂积极发言+高质量的发言,必不可少。

而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存在两个问题:

(1)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内敛的鼓励,和10+年学习培养的“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使得中国学生普遍习惯被动(老师不点名都不发言),并默认期待进入课堂是等着“听”课、等老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

但是实际上,美国大学课堂里可能没有教科书,甚至没有标准答案。老师只会抛出一个又一个话题去跟你互动式讨论、分析、论证,期待你能拷问文本并提出自己独立观点。学生不习惯的话,进入美式课堂根本不知道什么可以说、该说些什么

(2) 习惯完全用英语去讨论学术问题,即使是SAT和托福满分的学生,都需要有一段适应用英语思考。绝大部分同学还是用中文思考,好不容易酝酿出来一个想法,还需要在大脑里经过中文-英文的翻译和打腹稿。等你组织好语言的时候,也许课堂讨论都已经进入到下一个话题去了。

这就导致了中国学生进入美国课堂,可能会直接被美国学生吊打。西方学生从小培养在课堂上主动积极,抢着发言。课堂里只要有一个美国人同学,他/她可能就能霸占整节课的发言空间;有2个以上美国人同学,那就是七嘴八舌了,老师哪里有空鼓励你发言。自己不抢着发言,整节课就没你说话的份。

所以,你需要训练主导课堂讨论的习惯,而不只是在课堂旁听。这才是在美国学校里成功的要素。

2.另一方面, 除了学会课堂发言讨论以外,学生还需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很多学生提到,虽然单词、句子都懂,但是因为对于英美文化、历史、政治、哲学、宗教背景不熟悉,所以一些文本的reference(梗)get不到,导致阅读不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内涵在社交场合,更是常常听不懂美国同学的笑话,而产生隔阂。

比如,Jo老师的一节课里,就曾带学生一起分析Elton John的一首歌的歌词<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上下滑动查看歌词>

When are you gonna come down?

When are you going to land?

I should have stayed on the farm

I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my old man

You know you can't hold me forever

I didn't sign up with you

I'm not a present for your friends to open

This boy's too young to be singing the blues

So 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Where the dogs of society howl

You can't plant me in your penthouse

I'm going back to my plough

Back to the howling, old owl in the woods

Hunting the horny-back toad

Oh, I've finally decided my future lies

Beyond the yellow brick road

What do you think you'll do, then?

I bet they'll shoot down the plane

It'll take you a couple of vodka and tonics

To set you on your feet again

Maybe you'll get a replacement

There's plenty like me to be found

Mongrels who ain't got a penny

Sniffing for tidbits like you on the ground

So 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Where the dogs of society howl

You can't plant me in your penthouse

I'm going back to my plough

Back to the howling, old owl in the woods

Hunting the horny-back toad

Oh, I've finally decided my future lies

Beyond the yellow brick road

· END ·

虽然原唱者Elton John在西方是从3岁到90岁都耳熟能详的存在,但是很多中国学生不知道Elton John是谁;这是其一。

Elton John

英国作曲家、作曲家、钢琴家。约翰在音乐、电影和戏剧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共获得了五项格莱美奖、五项全英音乐奖、一项奥斯卡奖、一项金球奖、一项托尼奖、一项迪斯尼传奇奖和肯尼迪中心奖。

Elton John作品之一

【1995奥斯卡/《狮子王》主题曲】

再回到<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这首歌歌词本身。虽然这首歌里没有什么难词长句,学生也都能看懂。甚至觉得作为阅读太简单了。

但是Jo老师一旦开始带着解析,就发现原来处处暗含玄机:歌词的创作背景是西方人耳熟能详的《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 Oz》。歌曲名字“yellow brick road”黄砖路,指的就是女主人公Dorothy桃乐丝和她的朋友们从小人国到翡翠城以寻求大魔术师奥兹帮助所要走的路,因此后来也被引申为“幸福的道路”的隐喻。

《绿野仙踪》里的yellow brick road

因此,这首歌描绘了在经历了主人公以为是很好的生活,但却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都只是被富裕情人作为“宠物”一般的对待后,希望回去更简单纯粹的生活的愿望。

<Jo老师在课堂上分析Goodbye Yellow Brick Road>

听完Jo老师的课后同学们都表示,原来以为自己都看懂了,原来并没有。

另外,绿野仙踪本身更是充斥了各种政治、经济、金融隐喻,指向1890年代美国的民粹主义的反抗(populist revolt)和金本位改革。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背景知识)

故事的背景是1896年,当时还在金本位统治下的美国,出现了大规模的通货紧缩(钱越来越值钱)。通货紧缩中的受益者是借出钱的人(特别是东北部的银行家),而吃亏的是借到钱的人(特别是西部、南部的农人)。于是有人提出Bimetallic Standard(复本位制),就是将金和银都铸进钱中,本质上是为了多发行货币,增加货币量,停止通货紧缩。1896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William McKinley(前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提出保留金本位,而民主党候选人William Jennings Bryan则致力于推动Bimetallic Standard。

《绿野仙踪》是记者L. Frank Baum写于1896年总统大选之后的一本儿童读物。小姑娘Dorothy(代表了美国的传统价值观)在离她阿肯萨斯州的家很远的地方迷了路。她结识了三个好朋友:稻草人(代表农人),锡人(代表工人),还有怯懦的狮子(代表民主党的William Jennings Bryan)。四个朋友同心协力地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金砖大路上(代表金本位),希望能够找到Oz国的魔法师,帮助Dorothy回家。最后他们终于到达了Oz国(代表华盛顿特区,有说法是Oz是盎司--ounce的缩写,而盎司是金啊银啊之类的重量单位),这里的每个人都通过绿色玻璃看世界(绿色玻璃代表绿色的美元)。Oz国的魔法师其实是个大骗子(代表共和党的William McKinley)。最后Dorothy发现了她自己一直穿着的银拖鞋(代表银子)的奥秘,顺利地回了家。电影版的《绿野仙踪》试图隐藏其中的很多政治隐喻,比如把银拖鞋改成了红宝石拖鞋。


没想到一篇童话故事竟也有如此之多的现实意义吧?也没有想到,原来简单一个词组“Yellow brick road"其实是有深厚文化含义的。

去美国留学,中国学生最需要提高的除了英语能力以外,历史文化背景的填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阅读英语文学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觉得,要上课要阅读太累了,其实这个挑战你迟早都要经历——只是进入美高/美本前准备好了,大学能拿个好成绩。现在锻炼,不会拉低GPA,完全无风险;

提前不锻炼,那么就进入大学以后磕磕碰碰地拿着不理想的成绩获得锻炼。

刚好,今年暑期最有意思最强师资阵容的《英文原著赏析》系列课来了!

系列课中的每节主题课都由世界顶尖大学老师帮你挑选书籍,这些文学作品均出自美高必读/学科经典(即使没听过也可以闭着眼睛选)。开课不久,老师们均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学员A反馈截图

学员B反馈截图

学员C反馈截图

每一次主题研讨课,我们都会按“阅读-研讨-写作”三大环节进行,全英文实战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学生的英文输入与输出。以下是每个环节的学习概况:

阅读

研讨课开始前,老师会在学习群里布置阅读任务以及课前思考。

 

【研讨】

研讨课是美国顶尖学府都会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专研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在研讨博弈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目前已上过课的老师有英国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硕士的Jo老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的怀民老师、布朗大学比较文学和东亚研究双专业的Bailey老师、以及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波莫纳学院PPE(政治-哲学-经济)专业的Bryce老师

大牛老师课堂教学片段】

Bryce老师

Bailey老师

【写作批改】

在课后思考写作的作业中,每位老师都会通篇将学生在写作中需要修改和注意的细节标注出来,写作问题清晰可见。

以下是试听课中Bailey老师的写作作业批改:

并且,老师会在学生写作作业的最后附上提高写作的建议,有助于学生不断精进自己的英文写作,慢慢熟悉和掌握美国大学水平的写作要求。

每一个环节,老师都精心做好了准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