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肠主津,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玄冰生孙洁 2021-04-08
亲爱的朋友们,
谢谢支持,顺祝夏安。

大肠位于下焦,在上面与小肠相交,大肠和小肠之间以阑门相连,大肠再往下就是魄门了,魄门为大肠的下口。但是,在大肠最后一段呢,他有个专有名词叫广肠,类似于我们现在西医解剖学里头的这个直肠。我们在看古代文献的时候,要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

大肠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呢?是传导变化,所谓“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在正常情况下,大肠能起到一个传导糟粕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大肠并不是仅仅只起到运输糟粕的作用。实际上糟粕虽然是在由胃到小肠最后到大肠这整个传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最终能够被称为糟粕,是要到大肠。所以大肠具有变水谷为糟粕的这个功能。那么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进入大肠的当然也就不仅仅只是糟粕,也有水液和精微物质,大肠就可以把这些津液和精微物质通过与肺相表里的这个关系,上输于肺,再经肺输布于全身,我们经常讲“大肠主津”就是这个意思。

在异常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传导功能的大过不及。或者传导太过,那就表现为大便的泄泻;或者传导不及,那就表现为大便的秘结难出。我们前面讲小肠的时候也提到过,小肠分清别浊的功能异常,本来应该是清者向前送入膀胱,结果现是清者向后流入大肠,于是大肠水液太盛而为泄泻。这个与大肠传导太过的泄泻看上去很象,但其实病机是不同的。

邪气入侵大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异常,也可以引起泄泻。比方说风胜则泄,因为风胜则动。如果说风邪入侵大肠,那么也可能以其动之太过,传导太过而引起泄泻。或者热性主动,如果是热邪留于大肠,也会导致泄泻。但是热邪性质是炎上的,是喜欢往上走的,所以单纯的热邪很少能留于大肠,必须与另外一种邪气——湿邪相结合形成湿热之邪,才容易留于大肠而为病。这就是大肠湿热证。大肠湿热导致的泄泻,就会表现出一些热的特点出来,比方说肛门的灼热,或者是大便的臭秽等等。

我们都知道,便秘最最常见的原因是热。哪里热呢?大肠的热。除了热以外,还要考虑到津伤的可能性。如果津液受伤,不能够濡润大肠的话,也可以引起便秘。津伤而肠燥,肠燥而便秘。

虽然说大肠也有运化的这个功能,比如可以运化津液。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也好,生理上也好,最注重的大肠变水谷为糟粕并且传导糟粕而出的这个功能。

肺和大肠是相表里,他们在经络上也相互络属。肺和大肠在功能上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主要体现在肃降气机,通调水液这两方面。肺和大肠的气机变化特点都是向下的,所以肺气能降,大肠就可以传导;那么反过来大肠能够传导,肺气也就更容易肃降。在病理上,如果是大肠传导失常,腑气不通,那么肺气也就往往随之不降。表现为一方面大便难出,另外一方面还有肺气的不降,胸闷、咳嗽、气喘、短气等症状。如果因为各种邪气阻滞,或者是本身的气血津液的变化,导致肺不能够肃降,往往也会影响到大肠,导致大肠的腑气难通。比方说肺虚,肺气不能推动,那么腑气也随之不利,而为便秘。或者是肺津不降,肺不能够把津液下输来到大肠,以濡润大肠,于是引起肠燥便秘。

所以便秘也不是说不光光是通大便就可以了,也还是要分析清楚他这个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病位当然主要是在大肠。但是既可能与大肠本身有关系,也可能与肺有关系,当然也可能跟其他的脏腑有关系。

假如肺气不足,不能够收涩的时候——我们知道气有摄纳的作用——肺气不足,不能摄纳,就会影响到大肠,大肠也就失于摄纳,而表现为泄泻,甚至于大便失禁。这就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