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拉波桥诗话

 江山携手 2021-04-09

  

                             沈大力

 

  法国国家电视台播映《一个世纪的作家系列》中的纪约姆·阿波里奈尔专集,最后朗诵了阿氏名篇《米拉波桥》(LePontMirabeau)这颗法兰西灵泉的漱玉,将人引向塞纳河上的米拉波桥。

  而今,米拉波桥已非昔日流浪汉的栖身之地,观光者可静听导游叙述上世纪初的一段诗界轶闻。

 

  1907年,毕加索对挚友阿波里奈尔说:“我给你找来了一个未婚妻。”阿波里奈尔由此结识女画家玛丽·罗朗珊,立即坠入爱河,二人常在米拉波桥流连忘返,有诗为证:

  

  当初执手相顾的时刻,

  双臂搭成的虹桥下,

  去去逝水

  逐不尽频频秋波。

  

  诗人一片痴情,挥笔吹捧玛丽·罗朗珊的色粉画,使之一时声名鹊起。其实,无论从相貌还是秉性上,他都很难真讨女人欢心。5年拍拖,玛丽·罗朗珊弃他而去,重演了阿波里奈尔原先经受的一场悲戚闹剧。10年前,他游历德国时,一相情愿地爱上了英国女子安妮·普莱顿,几乎到了疯狂的程度,竟将女子约到莱茵河岸一悬崖顶上以死相逼,非娶伊为妻不可。安妮在胁迫下暂时应承,随即寻机逃往英国。求婚人并不气馁,反而穷追不舍,两度奔往伦敦乞爱,直至对方远遁美国避难方才望洋兴叹。

  情场失恋,诗坛得意。阿波里奈尔从其不幸际遇中汲取灵感,写出《安妮组诗》(lecycledAnnie),即传世之作《饮酒集》(Alcools)的上篇。半个世纪后,人们找到在大洋彼岸成婚定居的安妮·普莱顿,她对自己靠阿波里奈尔流芳世界文苑居然一无所知。

  至于玛丽·罗朗珊,阿波里奈尔被她狠心抛弃后,竟再次诗兴勃发,谱写了《玛丽组诗》(lecycledeMarie),成为《饮酒集》的下篇,其中流传最广的正是《米拉波桥》。借此诗之名,塞纳河上一座不甚显眼的桥乘势成了游人游览巴黎的一处胜景,年年岁岁供远来的文人骚客一番凭吊。

  《米拉波桥》暗含《玛丽》一诗的主导动机,曰:“江河恰似吾辛酸,不息不竭的水源。”它是阿波里奈尔在玛丽琵琶另抱后,旧情难以忘却,独自步上“蓝桥”,怅望流波,低吟的一首哀歌。

  

  光阴荏苒,

  一去不复返,

  爱情从此失落,

  恰似这桥下的塞纳河。

  

  此诗成为名篇,被人久诵不衰,全在它寓诗于景,托景抒情,似怨如诉,亦不失典雅。作者采用象征修辞格,以河川流淌喻岁月渐消,给人逝波如斯之动感,从而忆及自己失去的恋人。离恨幽幽,落花流水,思之惘然!霎时间,他又故态复萌,气宇重现,仰盼星河欲曙天。

  终于,这位深于诗情的失恋者顿悟春水东流,光阴易逝,而人生依然,实属无可奈何,因之叹息:

  

  夜来孤钟空鸣,

  忘川上岁月蹉跎。

  

  《米拉波桥》旋律和谐,阴阳韵交迭,节奏奇特,是一首音乐感极强的诗歌珠玑。从开始的逝水,经追忆秋波,情爱失落,又回归塞纳河,全诗如行云流水般畅达,首尾衔接,回环不已,给读者以余味无穷的至上美感。

  现今,阿波里奈尔在全球可谓赫赫有名,可他生时却是个十足的倒霉鬼,一度涉嫌卢浮宫珍宝盗窃案被逮捕入狱;后为求得法国国籍,又于1914年志愿赴一战疆场充当炮灰,头部中弹片留下后遗症,1918年忽染流感殒命。碰巧的是,此君形单影只的灵车通过巴黎街巷之日,法国群众正在欢庆一战祸首德皇威廉二世下台,万人齐声高呼:“打倒纪约姆!”不知跟德国皇帝法文名字偶合的逝者在天之灵听了作何感想。

  像他的生平一样,纪约姆·阿波里奈尔死得颇有些荒唐。他留下的《米拉波桥》手稿,1988年以7万法郎在巴黎成交拍卖。

  

  最后,让我们再读读阿波里奈尔的《米拉波桥》。

  

  米拉波桥

  

  米拉波桥下流着塞纳河,

  宛若我们爱的逝波。

  旧情已成追忆,

  犹记那痛定的欢乐。

  夜来孤钟空鸣,

  忘川上岁月蹉跎。

  当初执手相顾的时刻,

  双臂搭成的虹桥下,

  去去逝水

  逐不尽频频秋波。

  夜来孤钟空鸣,

  忘川上岁月蹉跎。

  爱情似流水,

  一流而过,

  生活这般缓慢,

  而希望却如此火热。

  夜来孤钟空鸣,

  忘川上岁月蹉跎。

  光阴荏苒,

  一去不复返,

  爱情从此失落,

  恰似这桥下的塞纳河。

  夜来孤钟空鸣,

  忘川上岁月蹉跎。

  (沈大力)

  

  来源:中国作家网>文学报刊社>文艺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