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的心理学含义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4-10

图片

生命中总有一些人,

悄然走来,匆匆离去。

曾经你是无尽的唠叨,

如今你成了遥远的思念。

曾经你似身旁的斜影,

如今你成了望不尽的繁星。

他们在世时,爱是行动。

他们离去后,爱住心间。

 清明时,到一年安放思念的日子。拜祭故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是中国人的传统。在心理学角度上至少有如下几层意义。

图片
一 怀念祖先

    清明节的第一大意义,可以引用《论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这里的“终”是指人的生命的结束,“远”是指时间上的久远。“慎终”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真诚、慎重地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感恩。“追远”是指不忘本,尽量远的追溯、怀念自己的祖先。所谓“树高千尺不忘根”。

二 处理哀伤与丧失,疗愈创伤

    人们思念和感伤的情绪终究需要释放,于是清明节成为多年来形成的一种表达悲痛的特别方式,它将思念、忧伤、哀怨等种种情绪限制在这一特定的时间段内尽情宣泄。

    祭奠仪式便给人们提供了哀伤的一个心理过程。通过固定的仪式,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众人聚集得以分享和获得支持,所致悼词和个人对死者的哭诉,意味着个人的冲突和痛苦,用社会和文化可以接受的方式得以表达。哀伤的过程,起到最实际的意义是,舒缓情绪、避免形成创伤。哀伤的实际意义在于:缓解情绪,避免形成创伤。

三 与亲人连接

    通过扫墓,让人们思念、回忆起家庭中的成员,人们与故人之间有建立起新情感的连接。是一种家文化的精神传承,能唤起家庭共同记忆,促进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与其说他们离开了我们,倒不如说他们始终都和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的身上流着他们的血。

    任何被排斥和被遗忘的家庭成员对活着的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家庭作为一个系统,需要体现它的整体性。只有接纳被排斥和被遗忘的家庭成员,才能体现它的完整性,接受和消化先人的经验,才能让我们更加精力充沛的,更具能量应对生活的挑战。

四  对生命的重新认知

    岁月会在每个人的身上打上烙印。不论我们遇到何种的生活境界,每每扫墓时都会引发我们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回首往日亲人的一朝一幕,对生命的态度,都让我们感受生命力量,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选择,更加懂得善待自己、珍爱生命。

五 感恩与传承

    追思祭祖,饮水思源,感恩先人们在为了更好的生存过程中创造出的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才得以让我们在此基础上继往开来,生活的更美好。同时也感谢给我们以生命,感受世间的千姿百态。

    亲人离我们而去,看似生命终结,但是他们的血脉,精神,教育等传承在我们身上,“自己过得好”,“爱自己”是传承。

六 民族归属感

    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提供集体聚会的机会,在扫墓过程中,认祖归宗,让每个故去的先人在家庭系统中找到应有的位置,有一种归属感,而对于活着的人来讲,通过祭扫活动增进交流增进了解,提升了亲近感和安全感,使得家庭家族更加团结。血浓于水,骨肉至亲,代代相传。

     国家进行的祭扫活动是祭拜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通过祭扫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使之关系和谐,意义更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