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杂记】高邮咸鸭蛋

 懒人阿哥 2021-04-12

去陶瓷店买了一盆,把菖蒲带石放盆里加水,摆在桌面一看,盆的边沿过高,欣赏效果不理想。

带璁儿到明利巷子口,半路遇到陆常春老师,他邀我到艺术楼参观,并说约连春保全雨霖他们一起。

巷子口保全骑车来,又和陆老师聊几句。

跟保全说,搭我到鸭母村花圃看有没有合适的花盆卖。

花圃的门没开,看到门口有一个扁花盆,估计可以摆放石头和菖蒲。

昨晚又约好到雨霖家吃早餐,保全带去网购到的高邮咸鸭蛋。高邮咸鸭蛋,保全是读汪增祺的《端午的鸭蛋》文章知道,买了十只试味道。前两天他煮了两只吃了,尝到味道不错。他说,还剩下八只,拿到雨霖家煮来吃,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汪增祺《端午的鸭蛋》中写道:“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

小时的印象中,咸鸭蛋是忌口的病人吃的。有些病人患病期间忌口,一只蛋切两半,下粥下饭都可以。

后来,咸鸭蛋煲芥菜汤,芥菜鲜脆,蛋红蛋白散开,汤有咸蛋,又添了一道味。

母亲会腌蛋,她的做法十分简单。先把鸭蛋洗干净抹干,然后红泥浆把蛋均匀抹在鸭蛋外壳,再把裹着红泥浆的鸭蛋放到盐里,将盐沾在红泥浆里。然后放进坛罐里贮存起来,十天后就可以吃了。

母亲每天的早餐煮几只,切开摆在碟子里,那丹红的蛋红,好像天上出现的旭日。吃一口番薯,咬一口蛋红,那美味真让人回味无穷。

故乡靠海边的几个小镇的咸鸭蛋,也是久负盛名。比如旦场镇的天然红心鸭蛋,据说明代已做为贡品,有“天下第一蛋”的美誉。旦场是因蛋而得名的。

沿海的村民在滩涂养鸭,鸭子吃的是滩涂中的小鱼小虾等作为食物,还有一种叫“干子”的小贝壳,“干子”的壳软肉又多又肥,鸭子最喜欢吃。有了这些天然饲料,鸭子所产的鸭蛋硕大,胆白滑腻,蛋黄殷红。腌制咸鸭蛋,可是一流。

除了旦场,龙山镇西葛村的天然红心鸭蛋也颇有名气。

前段时间,陪张慧谋老师到西葛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参观途中,看到天然红心鸭蛋的广告牌,一问随行的人,才知道西葛也是天然养鸭场。

到雨霖家,他爱人做饭。璁儿又像土匪进村,把家里搞得翻天覆地。

雨霖进厨房帮忙,他爱人说,走开。

保全看到听雨斋书桌上摆着雨霖写的小楷,桌面靠墙的位置摆着一册钟繇的书帖,他拿起笔对着碑帖写着。

雨霖走进来倚书桌边看保全写字。看了一会他说,写小楷,要心静才能写好。

据资料,钟繇,字元常(153-230年),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

站保全和雨霖后面,一边看他写字,一边看顾正在听雨斋里翻江倒海的璁儿。

保全把笔递给说,写几笔。我也不推托,接过对着帖子写了几个字,感觉不错。保全和雨霖连身称赞:写得很好。以后就写小楷。

雨霖告诉我,还有一支写小楷的笔,回去时再给我。

饭熟了,有粥有饭。做了菜汤,炒了大白菜和萝卜干,还有一尾鱼。

煮了四个咸鸭蛋,雨霖爱人切开了一个,蛋白如玉,红蛋如夕阳,冒着一层油。

保全说,拿蛋放到饭面剥开,让那红油滴饭上,香得不得了。

拿了半爿咸鸭蛋,放到饭面,用筷子把蛋红蛋白刮下,白米饭面上沾着一层红油,咬一口蛋红,香酥可口。扒一口饭,满嘴都香。真如汪增祺所写: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辛丑年二月三十日晚,整理于静心斋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