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线片检查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昵称P2u81 2021-04-12

一、跟骨常规X线检查及评价

1.跟骨侧位片

(1)非负重跟骨外侧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1 非负重跟骨外侧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被检查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下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足外侧紧靠暗盒,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于检查床面入射。可清晰显示跟骨形态及跟距关节面,在评价跟骨骨折时非常重要(图1),同时可在此体位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等。

(2)负重跟骨外侧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2 负重跟骨外侧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检查者站于检查床或检查架上,被检侧足负重,身体重心位于此足,紧靠检查床或检查架外缘,足外侧贴近平板探测器,对侧膝关节屈曲置于被检侧足前,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于平板探测器入射。可清晰显示跟骨形态及跟距关节面,在评价跟骨骨折时非常重要(图2),同时可在此体位测量跟距角等。

2.跟骨轴位片

(1)非负重轴位片

1)跟骨跖背仰卧轴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3 跟骨跖背仰卧轴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床上,对侧膝部弯曲,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背屈,可用绷带向背侧牵拉前足,踝关节至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向头侧倾斜35°~45°。可清晰的显示跟骨长轴影像,跟骨载距突、跟骨结节内外侧突,用于评价跟骨骨折后畸形,如跟骨变短、跟骨增宽、外侧壁突出(提示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受压情况),跟骨内外翻的角度,但它不能很好地显示跟骨后跟距关节面的情况(图3)。

2)跟骨背跖俯卧轴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4 跟骨背跖俯卧轴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被检者俯卧于检查床上,被检侧踝部用沙袋垫高,踝关节背屈,平板探测器竖立于检查床上,前面紧靠被检者足底,背面用沙袋固定支撑,足跟部置于平板探测器上1/3处,中心线对准跟腱部,向足侧倾斜35°~45°。可清晰的显示跟骨长轴影像,跟骨载距突、跟骨结节内外侧突,用于评价跟骨骨折后畸形,如跟骨变短、跟骨增宽、外侧壁突出(提示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受压情况),跟骨内外翻的角度,但它不能很好地显示跟骨后跟距关节面的情况(图4)。

(2)负重轴位片

1)跟骨负重轴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5 跟骨负重轴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检查者站于检查床上,身体稍向前倾,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屈,被检侧跟部放于照射野后1/3处,中心线对准跟腱部,向足侧倾斜10°~15°。可清晰的显示跟骨长轴影像,跟骨载距突、跟骨结节内外侧突,特别是对距跟中间关节联合的显示,由于跟骨骨折患者负重位摄影,有可能加重患者症状及病情,且其对跟骨骨折的评价与非负重跟骨轴位相比无明显优势,因此临床对跟骨骨折患者较少应用(图5)。

2)跟骨后切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6 跟骨后切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检查者站于检查床上,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呈中立位,被检侧跟部放于照射野后1/3处,中心线对准跟腱部,向足侧倾斜25°~30°。此体位显示与跟骨负重轴位基本相似,可清晰的显示跟骨长轴影像,跟骨载距突、跟骨结节内外侧突,但这种体位胫骨远端往往形成重叠影像。由于跟骨骨折患者负重位摄影,有可能加重患者症状及病情,且其对跟骨骨折的评价与非负重跟骨轴位相比无明显优势,因此临床对跟骨骨折患者较少应用(图6)。

3.跟骨切线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7 跟骨切线位

A.摄影方法;B.X线显示;C.X线片画线测量法(上方弧cd为光滑的后跟距关节面,弧de为中跟距关节面,椭圆形内侧的鸭嘴状投影S为载距突,该椭圆形的外下方的突起为跟骨结节外侧突g)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8 跟骨切线位跟骨骨

A.跟骨骨折后切线位X线片显示;B.跟骨骨折后切线位X线片的画线测量;C.为跟骨后关节面半冠状位CT扫描显示

被检者仰卧或坐于检查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足内旋约15°~20°,使跟骨长轴垂直于检查床,中心线对准第4、5跖骨头之间中点与跟骨体外侧缘的连线垂直入射。在正常跟骨切线位X线片上,跟骨呈椭圆形(图7),跟骨外侧壁骨质连续、光滑,不超过外踝窝(f)内侧的垂线Z,该垂线命名为张英泽-王庆贤氏线,简称张-王氏线(Z-W line)。跟骨投影呈长椭圆形,纵轴为a,横轴为b,a/b比值为1.40±0.11。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则跟骨的cd弧便有不连续,若外侧壁骨折,可清晰的显示椭圆形的外侧缘骨质断裂并向外凸(图8)。跟骨骨折后跟骨变宽(b值增大),高度丢失(a值减小),所以a/b比值必然减低,所以a/b比值可定量评定跟骨的变形。

4.足正斜侧位片

(1)足前后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9足前后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被检查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部屈曲,对侧伸直,足底紧靠检查床(暗盒或平板探测器),照射野上包括足趾,下包括跟骨,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向足跟侧倾斜15°入射。能够清晰的显示跟骨前外缘撕脱骨折(图9),此型骨折其他体位摄影显示不理想。

(2)足前后内斜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足前后内斜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被检查者坐于摄影台上,对侧伸直或弯曲,被检侧膝部屈曲,膝关节向内侧倾斜,足底内侧紧靠检查床(暗盒或平板探测器),使足底与检查床约成30°~45°,照射野上包括足趾,下包括跟骨,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垂直于检查床面入射。能够清晰的显示跟骨前突撕脱骨折(图10),此型骨折其他体位摄影显示不理想。

(3)足外侧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11 足外侧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被检查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被检侧足外缘紧靠检查床(暗盒或平板探测器),足部呈侧位,足底与检查床垂直,照射野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中心线对准足部中心,垂直入射。可显示足全长、距舟关节、距跟关节,但足跖趾骨由于相互重叠,显示不理想,可评价跟骨倾斜度、距骨下倾角、足内弓角、足外弓角等(图11)。

(4)足负重侧位: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12 足负重侧位

A.摄影方法;B.X线片显示

检查者站于检查床或检查架上,被检侧足负重,身体重心位于此足,紧靠检查床或检查架外缘,贴近平板探测器,对侧膝关节屈曲置于被检侧足前,照射野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足跟,中心线对准足部中心,垂直平板探测器入射。可显示足全长、距舟关节、距跟关节,但足跖趾骨由于相互重叠,显示不理想,可评价跟骨倾斜度、距骨下倾角、足内弓角、足外弓角等(图12),应注意,体重分配和膝关节、踝关节屈曲度的变化都可使足内弓角发生变化。

图片

二、距下关节X线检查及评价

距下关节有跟骨的前、中、后三个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构成,跟骨后关节面的长轴与足中线呈约40°角,跟骨后关节面为向前上方的弧形凸起,由于局部结构复杂,因此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拍摄距下关节的方法较多,Broden、Palmer和Isherwood采用的方法比较具有代表性。

1.Broden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图13 Broden位

A、B.摄影方法,足内旋45°,中心线分别向头侧倾斜10°、20°、30°、40°入射;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C、20°D、30°E、40°F.X线片显示,可清晰显示跟距关节面(箭头)

为不同投照角度获得的多张影像,包括内旋斜位(BrodenⅠ投照法)和外旋斜位(BrodenⅡ投照法)。①内旋斜位:被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下肢伸直,小腿和足内旋并放在45°斜面上,用绷带固定前足,使踝背屈至中立位,中心线对准外踝前方2cm、远端2cm的交点,分别向头侧倾斜10°、20°、30°、40°入射,获得4张影像,10°位主要显示后关节面后部,40°位主要显示后关节面前部,20°、30°位主要显示后关节面中间部分,可清晰的显示跟骨后关节面形态以及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对跟骨骨折术后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是评价距下关节最常用的方法。②外旋斜位:被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下肢伸直,小腿和足外旋并放在45°斜面上,用绷带固定前足,使踝背屈至中立位,中心线对准内踝前方2cm、远端2cm的交点,向头侧倾斜15°入射,可显示距下关节后部及其凹陷特征(图13)。

2.Palmer位

检查者侧卧于检查床,足跟外出抬高25°,足自然跖屈,中心线向尾侧与垂直轴呈23°,向前(背侧)呈5°,对准踝关节入射。能够很好的显示距骨前关节面、后关节面和跗骨窦末端,但需要两次摄影。

3.Isherwood位

包括三种斜位摄影方法,主要观察跟骨和跗骨联合的骨折。

①外斜位:被检查者侧卧或坐于检查床上,足内侧面放在45°斜面屈膝,踝关节背屈90°,中心线垂直于外踝前方2.5cm、远侧2.5cm的交点入射,能够很好的显示距下关节前关节面、跟骰关节和跟舟关节的跗骨联合。

②内斜轴位:被检查者坐于检查床上,小腿和足内旋60°并静置于30°斜面上,足背屈呈中立位,通过牵拉前足绷带使足内翻,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对准外踝前方2.5cm、远侧2.5cm的交点入射,能够显示跟距关节中间关节面和后关节面的切面,并较好的显示距跟联合。

③外斜轴位:被检查者坐于检查床上,小腿和足外旋60°,外踝静置于30°斜面上,足背屈呈中立位,通过牵拉前足绷带使距下关节外翻,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对准内踝远侧2.5cm处入射,能够显示跟距关节后关节面的形态,其效果与BrodenⅡ外旋斜位的影像相似。

参考资料:《跟骨骨折微创治疗》

作者:张英泽

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