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控好你的运动心跳

 轻松悦分享 2021-04-12


歇歇眼,听轻松

最近新入一款运动手表,24小时监测心率,包括游泳时水中监测到的心率也很准确。一时新鲜,自己也成了数据控。
 
某天翻出自己的当天游泳纪录,上面显示运动时平均心率118次,最大心率158次,泳友在一旁连连说我这样的心率就是在偷懒,等于没有刻苦训练,我自己当然也有感觉,因为那天的游泳就纯属水中“漫游”,四种泳姿混合1500米整整游了35分钟。而以往自己的最好记录是28分钟。
 
手表买了四个月,每天也都看看自己的心率,静息心率58,最低心率46,运动时候的平均心率通常都在120左右。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什么?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才是健康的、适合自己的呢?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2020年7月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75 分钟高强度运动,或同等强度的运动组合,在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可以预防 390 万 40 岁—74 岁的成年人过早死亡,而在我国,这个数字是 100 多万人。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评估运动对过早死亡的影响。
 
针对此项研究成果中所指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又是什么概念?
 
界定个人的运动程度,可采用最大心率百分比的方法进行分级——最大心率可按照 220 -年龄 来计算。比如,20 岁的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 =220-20=200(次/分)。一般而言,运动时心率在 40%~54%最大心率范围内为小强度;在 55%~69%最大心率范围为中等强度;而运动时心率大于 70%的最大心率为大强度。如要减肥,对年轻人而言,一般运动强度控制在 60%~75%的最大心率,则对脂肪的消耗比较有效。
 
运动心率的算法为:运动刚结束时数脉搏(心率)15 秒,再乘以 4 即得出 1 分钟的脉搏。
 
健康成人如果每周进行 3 到 5 次、每次 20~60 分钟的中等强度持续或间歇有氧运动,会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心血管机能和肌肉力量。有研究报道,与从不运动相比,每周进行 75 分钟大强度运动或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 7.5 代谢当量·小时/周,这样能使冠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 20%;若运动量为上述的 1~ 2 倍和 2~3 倍,其死亡风险将分别降低 31%和37%。
 
通过心率的监测也可以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过量。
 
科学的健身锻炼能带给我们健康快乐,但过量训练易导致过度疲劳,并带来机能衰退、运动损伤等一系列问题。最大心率=“220-年龄”,训练时一般不要超过最大心率。对于普通锻炼者,最大心率的 60%-80%是合适有效的运动心率范围。
 
如果大运动量后,清晨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 8-10 次/分以上,即为疲劳现象,如果连续几天基础心率持续偏高,则表明运动量过大,疲劳较深,应调整运动量,并注意休息。
 
把控好自己的运动心跳,运动健康,离不开健康运动,盲目训练,小心别伤了自己的心。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成深圳房建部副主任

广西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


分享美好,是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