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原则

 Jeasonlilo1978 2021-04-13

杏林明师学社--张景明教授,【注纯属个人爱好,本文仅中医基础学习笔记而已】

零基础学中医《病因病机》第23讲:中医的治疗原则——选择中医的N个理由

01

系统全面学习中医基础总结

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医哲学基础》、《藏象学说,还谈到了精津液构成人体的物质以及经络气血与经络,讲了发病原理,也谈了病机学说病因病机中医哲学指导下形成了中医理论藏象学说》,是告诉了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各自的功能也告诉了什么构成人体的物质,什么经络把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五华联络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此为学习笔记]

一个完整的人在这儿了,然后又告诉了大家自然界当中的邪气,人体本身的邪气因素,把人体发生了某一种疾病为什么会出现,就叫做病机。现在讲的就是一个发生疾病的人该怎么办,该怎么还他与健康。 

02

中医治疗原则之一--扶正祛邪

    这一节课要给大家讲的主要问题不是如何具体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而是我们应该掌握的纲领性东西,叫做治疗原则,即中医治疗原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了解治疗原则。

首先谈的是扶正问题,《藏象学说中谈到发生是由于正气和邪气二者斗争的结果。两身体里地方打仗,胜了不会发病邪气胜了就会发病。所以当面对疾病的时候,扶正和祛邪就摆在了面前。

扶正用于什么疾病治疗上一节课在讲到虚病机的时候,谈到了气多泻之,虚则补之。在阴阳学说中也谈到了虚则则泻之。所以什么时候用扶正的方法患者发生疾病后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经常谈到的人气虚就扶正阳虚要扶正也就是说虚就要扶正。阳虚温阳就叫做扶正扶正的原则是正道患者

祛邪是以亢盛为主,祛邪亢盛为主的病就叫做,所以实症的患者要祛邪,比如这两天出问题说上火了,伤的什么火邪,要怎么要泻火?所以泻火的方法就叫祛邪。说今天感冒了,浑身怕冷不舒服,说这是寒邪就要散寒,也叫做祛邪中暑了,就是要祛暑邪,也叫祛邪祛邪的方法主要用于刚生的实症患者。

那有没有祛邪和扶正一块用的时候呢?是有的,刚讲到实症时有夹虚实中夹虚的患者是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虚中夹实的患者扶正为主,佐以祛邪虚实并重的患者,那就扶正祛邪并用。所以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治疗原则一旦确定,就是学习方法,医治的理法就可以了。

以后就是在开处方的时候就要讲究君臣佐使方子里哪个药是君药,哪个药是臣药,君臣两者共同对付的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气虚情况,以治疗气虚为主,也就是说君药臣药一块上扶正,针对气虚的方子里黄芪、党参、茯苓、白种等,就是君臣一块作用。

然后还得有佐药,还得有使药佐药常常一方面是辅佐,还有一个作用是针对次要矛盾。使药引入的。常常把它叫做药引子,还有一部分使药是在那么多的药物之间协调关系的,怎么让各种药在一起相安无事,相处调和的药物,也把其叫做使药。比如说在中药当中有一味药叫甘草,这药物在很多方子里边都用到了,甘草这药物既是一个补益的药物,但是很多方子里甘草又可以调和其他药物的药性,所以甘草常常被中医学界的人称为国老--多伟大的人物。所以别看甘草补气药,其作用是很厉害的一味药物,是所说治疗原则的扶正祛邪。 

03

中医治疗原则之二--调整阴阳

  其次一个原则叫做调整阴阳,从《黄帝内经》学说上来讲,疾病的发生就是由于阴阳两者之间的关系被打破了。在阴阳学说中,谈到过正常的人体,健康的人是阴平阳秘反过来,不健康的人,发生了疾病的人,就是阴平阳秘的关系被打破了。之前给大家谈到了人有偏盛和偏衰,比如说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比如说阴虚则热,阳虚则寒。这就是阴阳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导致了疾病。

     明明是阴阳被打破了,导致了疾病,那么又该如何让它恢复到健康状态?这个过程就叫做调整阴阳。在调整阴阳的过程当中,张景明教授在《阴阳学说》当中讲过了,返回去也可以看一下。当面对盛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实则泻之,实则泻之怎么泻?阳盛则热用的就是“热则寒之”,用寒凉的药物去制约它;阴盛则寒叫做寒则热治。那么阳虚表现的是虚寒症,所以用的是益火之源的方法;阴虚的患者表现出来的是虚热,用的就是壮水的治疗方法,回去看一看《阴阳学说》当中就可以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04

中医治疗原则之三--标本缓急

  第三个原则叫做标本缓急中国老百姓看医生的时候常常会问一句话:“开的这药是治根的吗,能不能把我这个病根给治了。”从这角度上来讲,如何来理解标本。标本这词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般临床上所理解的和患者所理解的标本的本就是病的根本标就是他外在的表象。面对外在的表象疾病本质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方法就是有缓急有序的方法,那就叫做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比如说有个人来找了,这就象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一样,这个人走路不小心一摔了一跤后,头破了这么长一刀口子。你说第一个问题解决什么?是打地面,还是把地面石头捡起来,扔到沟里去,这就标本不清,头已经破了,在流血了,咱先把头破的问题解决掉,然后完了再解决地下石头的问题。所以要先把脑袋口子缝住,出血了紧急处理。

    再比如流鼻血了,有些人流鼻血了,紧急怎么办?是先找原因还是先止鼻血鼻子都流鼻血了,就要紧急别让他再流了,血液很宝贵,一点都不能浪费。这时候鼻子呼呼呼在流血,淌着鼻血去找医生,医生看看这鼻血流得哗哗的,你难道去问:“这咋了?是身体热了,还是寒了,还是瘀了等等,这样子做只能说太“瓜”。首先最紧急就是先把鼻子堵住,赶紧不让其流血了。

  出血是很急的事情,则治其标,先不要管它是什么原因,别摆什么道理,急得先把血止住再说。就象两个人在那打仗一样,两个人已经是热火朝天的打成一团了,还过去说你俩人为什么打架,摆的清就是得先把他两人分开,别让出了乱子,分开以后再说你咋了他咋了,咱最后再讲这理行不行?这就叫做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面对一些危重的、急性的病人的时候,先不管其原因,先解决他的急处。先把疾病控制住了,稳定了我们再说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比如说在临床上常常有这些情况,忽然间来了心梗,心脏这地方疼的时不行了。要知道心梗一旦发生,非常可怕。马上送医院急救,到医院去以后一检查就是心梗了,别管它什么原因引起的心梗,咱们先把它通开,马上用溶栓的药物先溶它,先把救急的问题解决掉,生命体征稳定了,我们再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再治疗其根本,这就叫做标本缓急 

05

中医治疗原则之四--正治和反治

  第四个原则就叫做正治和反治什么叫做正治和反治?简单了解下就可以了。正治就是我们所用药物的性质,和疾病表象是相反的,又叫做正治。比如说这个人发烧了,给其退烧药,这就叫做正治。像前面所谈到的热则寒治,寒则热治,就叫做正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也叫做正治;也就是说用药物的药性和疾病表象是相反的

  什么叫做反治,反治用的药物性质疾病外象是相顺的,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很多,比如说常常谈到的便秘从其表象上来讲,三天五天才去一次就是不通了,按道理来讲不通了所用的药物就应该和不通的反着来得,就给其吃大黄、决明子、芦荟等等,不通就给其通一下。但是这种患者便秘血虚导致的,是精亏导致的,其大便出不来,并不是因为管道不好,而是后边的动力不够了。所以通只能解决一时之功,要彻底把这问题解决掉,必须让其动力够了。这种便秘不通的情况,用的方法却是补的方法,用的是益气养血的。这些方法来达到让其大便通了的方法,就叫做反治,反治就是用药的性质和疾病表象是相顺势的。

     还有种情况,可能很多女同志都知道的,比如说女同志来了,出现了崩症或者漏症,就是说月经的时间延长了,正常一般三天到五天就结束,但是现在一个星期结束不了,十天结束不了,半个月也结束不了,一直在出血这种情况的时候,一般马上就想到的是用止血的方法。这是和其表象就相反的方法,漏了就给堵,这就是正治。但是通过了解询问患者,不仅仅是出血不止,而且其出血里有血块,暗色的血块,最后给其判定结果是由淤血导致的崩漏不止。

  既然是由淤血导致的崩漏,那就不能用止血的方法,得用活血的方法。这地方是出血不止,而还给其活血,所用药物的药性和表象是正向,是相顺应的。这种治疗方法就叫做反治。临床上反治的方法用得很多,比如说治疗痢疾,也用反治的方法。

  正治和反治这两个方法听起来,这样一讲就好明白多了,具体的患者具体情况就可以搞清楚。所以这两个方法可以细细的体味一下,结合张老师刚才所讲到的这几类的患者实际情况,细细的体会一下,应该是可以明白了正治和反治问题。

06

中医治疗原则之五--三因论治

    最后一个中医治疗原则叫做三因论治。三因其一就是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包括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重所用的药物不能一样。张教授前面多次给大家谈到了,比如说一个男同志和一个女同志,从他们的生理上来讲本来就是不同的,那么从他们发生的疾病上来讲也是不相同的。即使同样的一个治疗的过程当中所用的药物也是不相同的。

  张老师曾经讲到过这么一句话,说《伤寒杂病论》里面有一句话叫做“亡血家不可寒”,如果说是一个男同志出现了感冒,我们就是要用发汗的方法去治疗,毫不顾忌的就给他把发汗的方法使用上了。用什么方该有多大的剂量就有多大的剂量。但是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女性患者,同样是感冒,那就必须多问一句月经的问题。如果这个女同志告诉说这两天正好是在自己月经期,要在月经期间用发汗的方子的时候,就应该往下降一格,由发汗的均剂变为发汗的和缓剂,从药物的用量上也应该降一格,用6克改成3克-4克4.5克,就叫做因人。还有年龄、体重的不同,需考虑在内。

    三因其二就是因地而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仅仅发生疾病不一样,不同地理位置的人禀赋也不一样。因此不同地方面对同样一个疾病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子,所用剂量也不能相同。比如说来自东北的人和来自海南的人相比较,他们的体质就不一样,当面对两个人生同样一个疾病的时候,用药肯定是不可以一样的,因为体质不相同,同时由于他们所居住的地理位置不一样,所处的气候也不一样。所以当发生同样一个疾病的时候,由于气候的不一样,用药也不能相同。

  比如说这个人生活北方地区,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而在南方地区沿海地带,气候比较温热,潮湿,同样的一个疾病,就要考虑到南方有湿邪为患的,一个方子北方人吃的效果挺好,把这个方子拿给南方人吃去,不一定有效果,甚至有可能一点效果也没有。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地理位置的问题,这就是中医的复杂性。

  三因之三就是因时而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气候不同,不同的季节生了同样的疾病,用药也不能相同。比如说同样是感冒,如果发生在数九寒天,那么用了这个方子,病好了;下一次还是这个人,还是在这个地方,他又得感冒了但是发生在是三伏热天,如果把上一次方子再用上,一定会出问题。因为自然界气候发生了变化,人体各项生理指标也发生了变化,因为人体本身的阴阳迎合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在变化的,所以用药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因人、因地、因时的三因治疗是中医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而且是我们必须注意时刻一个问题。 

07

选择中医的N个理由

  上面讲的都是中医的治疗原则面对某一个疾病的时候,除了要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辩因论治,还必须考虑这么多因素。是不是说考虑的越多,那么就和患者办病情的的本质越契合。好多患者说:“我这个毛病,我曾经中药吃了好长时间,种药效果不好,所以我不吃了。”张教授经常在讲这么一句话:“中医无罪,中药无罪。”有过的使用它的人,不知道辨病论治,不知道辨因论治,也不知道辨证。治的三辨,知道祛邪扶正,能如何用调整阴阳,更不知道标本缓急,也不明白因人因地因时的三一。如何把这方子调整更契合患者的治疗,中医的个体化程度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人一方,没有千人一方,万人一药之说,这就是中医最深奥之处,也是中医最难学之处。

    张教授把中医基础理论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先讲到的是《中医学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然后谈到了中医的《藏象学说》,讲解了人是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五官五志五华等等构成的,每个脏腑的功能如何都给大家讲解得很清楚。

    还讲解了构成人体和维持人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各自是如何生成的?各自又是如何循行的?各自的功能又是什么?

    然后讲解了《经络学说》,在经络的无形组织下,人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体五官、五志五华等等,构成了以心为首的,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一个整体的人。再讲解了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六淫邪气,疫气的外感病毒,讲到了七情内伤病因,饮食失宜,劳逸失宜的等病因。讲到了水湿痰饮的病理性。

    人体发病的基本原理: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邪气为发病的外在条件,两者斗争的结果决定了是否发病,那么他具体是如何发病?发什么样的疾病,一系列症状?张教授又给大家讲解了虚实夹杂,气的异常,血的异常,津液的异常,都和气血关系,并搞清楚了。接下来又讲解了如何治疗,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标本缓急,正治和反治,三因论证等等治疗原则。还讲了健康的人,如何让人更健康、更长寿的养生,大块的内容用了九天时间给大家讲完了。

    在基本中医理论框架指导下,学习了一系列的相关的知识,各种书籍读下来: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难经》,《本草经》,经过几千年老祖宗的不断完善,不断的丰富所形成的中医理论体系,作为一个完整指导原则,让每个中医爱好者建立起一个正确的中医观,就可以清楚认识到某个媒体或某个舆论工具讲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哪里是讲得好的地方还是不好的地方

    希望能用中医理论去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养生,指导我们的保健。这就是张景明教授要普及中医理论的初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希望中医基础理论的课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定的收获,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为你指点一二,能够少让你在学医问药路途上少走弯路。张教授的初心,就是大家的初心,一定不忘初心,张景明教授如是说“我是忠诚的中医传播着,而你又是一位忠诚的中医爱好者,初心是相同的,一起学习中医理论,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

完稿于:己亥年 乙亥月 癸亥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