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腹诊——《腹证奇览》中柴胡汤类方的腹证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04-15

#中医##中医学习##腹诊#

以前整理的学习笔记,删掉可惜,供大家学习。

柴胡汤类方

方剂

组成

适应症

腹证

备注

小柴胡汤

柴胡9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半夏9g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胸胁苦满,或胸胁痞硬,或颈项强者,为小柴胡汤之腹证。

附:胸胁膨胀证——不见苦满痞硬,而胸胁膨大,俗称“虾蟆腹”,多见于小儿,即此方证,应以其外形察之。若难辨时,应以指腹横沿肋间侧压而视之,所触之必痛。

要之,柴胡之腹状,以拘紧为主。两胁肋端,按之有顶指感,且按之胸中疼痛,虽心下满,按之却不痞硬,深按则有动气应于手,按压胸上可得心烦之状,应掌突突跳动,似有热气内蒸之像

大柴胡汤

本方加芍药9g,枳实9g,大黄6g,减人参、甘草

小柴胡汤证而心下急,郁郁微烦,心下痞硬而痛,苔黄腻者。

胸胁满,心下急,其动应腹底,按之有力,或硬,或呼吸困难、上腹紧而满,或腹痛,或不紧而满痛者,此属大柴胡汤之腹证。

凡大柴胡汤,虽有腹满之状,而以心下满为主,非全腹满,但上腹微满,至心下甚,且腹底硬而有力,按之有憋闷之感。

柴胡加芒硝汤

本方加芒硝6g

治少阳、阳明并病,除少阳病外,并有阳明潮热,大便溏,小便利

胸胁苦满,如立二大竹,按之坚,此坚块也,故加芒硝,芒硝软坚毒也。

或曰,大柴胡状腹状,脐上动气,愈按愈强,故加芒硝。稻叶翁所谓立二大竹者,非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24g,桂枝9g,干姜9g,瓜蒌根12g,黄芩9g,牡蛎9g,甘草6g

发热恶寒,胸胁满微结,用于柴胡证津亏而有痰饮内结、冲逆作痛者。

胸胁满,脐上心下动气甚,虚里亦动而应之,心烦冲逆、口舌干燥而渴、不呕者,乃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或曰,左胁下结聚,虚里动甚,腹中动,应于脐右侧,小腹满微结者,乃本方之腹证也。

柴胡桂枝汤

本方加桂枝4.5g,芍药4.5g

伤寒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本方加龙骨牡蛎茯苓铅丹各4.5g,大黄6g

1. 此方能下肝胆之痰,治癫痫发狂

2.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胸胁满,脐上下动气甚,胸中忐忑不安,因而心烦惊狂者。

不论男女,凡动气甚,胸满、便秘、心志不安者,有效。

四逆散

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各等分,共为散,水煎服

阳气内郁之热厥证或肝脾不和的胸胁脘腹不舒

胸下左右、心下或胸下之傍皆实满,犹大柴胡汤之腹证,胸满而实,逆满,苦痛亦甚,心下痞硬者,多属本证。

或胸胁苦满,胁下挛急者,亦属四逆散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