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格父母的标准(3):尊重与规则意识培养

 莫源秋论幼教 2021-04-15

各位家长,你尝试回答以下5个问题,然后在本文中寻找答案,对比一下你的答案正确吗?

问题1:孩子丢三落四怎么办?

问题2:孩子花钱如流水?

问题3: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问题4:小孩抢玩具,怎么办?

问题5:孩子拖拖拉拉就是不睡?

父母职业训练

父母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可是我们很多父母都不专业!

父母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父母又是一种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职业!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母的教导。

也许你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但事业上的成功并不能弥补你家庭教育的失败。

无论儿,无论女,孩子不仅是母亲的,也是父亲的,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有时效性的,你错过了机会,以后就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教育时机了,并且,你一旦错过关键时机,可能你就错过了有效教育孩子的机会。

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并负担起自己对儿女的应有职责。

四、尊重

尊重别人是一个人优秀的表现。不是别人优秀了才尊重别人,是优秀的人都应该,都会尊重别人。

尊重是无条件的。尊重与性别无关,与能力无关,与知识学习无关,与是否犯错误无关。只要是人,就应该受到尊重。

父母要尊重别人,要尊重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感受到有面子。

◎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时要将其所犯错误与其本人分开。

◎批评孩子时,不要就事论人。

◎批评孩子时,不要将其从前所犯错误进行累加。

◎不要将孩子当前及以前所犯的错误公布于众。

◎不要在公共场合批评孩子。

◎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与规律,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孩子。

◎做出与孩子有关的决定之前,要听听孩子的意见。

◎不要贬损孩子的能力、想法、经验、感受、情感。

◎与孩子要平等相待。不要居高临下、大声训斥孩子,要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相互尊重。

◎当孩子感受到受到委屈时,鼓励孩子申诉甚至与大人争辩。

◎尊重孩子的表达权。鼓励孩子尽可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孩子的看法,你有不同的看法,也要尊重他的发言权,甚至尊重他的观点、主张,尊重他这个人。

◎和孩子交流时,要半蹲,和眼睛相互平视,表情温和。

◎父母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说话。

◎不要强行让孩子分享他自己的物品。因为物品是他的,他才有处置权。强迫孩子分享反而让孩子更加不愿意与人分享。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让孩子拥有自已的空间,把自已的玩具放在他喜欢放的地方,这就是孩子的私人空间,父母要学会保护。

◎处理孩子的个人物品,要经过孩子的同意。

◎不要拿别人的长处来与孩子短处相比较,进而贬损孩子。

当然,还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特别是尊重长辈。

○让孩子学会文明礼貌用语“请”“麻烦你……”“辛苦你……”“谢谢”“对不起”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嘲笑他人的错误、缺陷是很严重的品行问题。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在别人说话时,不要随意打断。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隐私、物权、需要、经验、情感等。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及其成果。

○尊重他人的身体和人格。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比如,让孩子设身处地去想一想,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又会有何感受?让他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的感受,进而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别人。

五、培养孩子规则意识与习惯

幼儿期孩子是进行规则意识和行为训练的关键期,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聪明的父母应该为孩子立下规矩,从小让孩子建立做人做事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协商中建立规则。父母要和孩子协商,制订一些做人做事的规则,并且要求他们按照这些规则去做人做事。

◎注意坚持性原则。订了规则,就要坚决执行,特别是在前面21天要严格要求执行,如果能坚持90天,孩子在这方面就会形成做人做事的行为习惯,以后就是习惯化行为了,不用父母再监督了。所以关键是前面21-90天的坚持。

◎注意一致性原则。即家长教育意见要一致,教育要求要前后一致,方能有效。“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

◎注意价值引领原则。在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时,要注意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的灌输,这样,你教过的孩子会做,你不教过的,孩子也会根据价值观念的引领去做,比如,做人做事要“心中有他人,不轻易给别人添麻烦”,如果反复强化,它就会成为孩子行为的指导性原则。如果没有价值观念的灌输,那么,你教什么,孩子就会什么,你没有教的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做。

◎注意示范性原则。让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首先做到。“其身心,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让孩子知道其言行的界限在哪里。即让孩子知道,他能做些什么,能怎么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能怎样做。

◎孩子应该形成的行为习惯

○善良

○乐于助人

○文明礼貌

○现代文明行为

○卫生行为习惯

○秩序

◎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帮忙。

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父母要有行为培养目标,要有有效的行为训练策略和方法。

问题答案

答1→妈妈三“不”曲:不提醒,不帮忙,不管他!

答2→给孩子的礼物——对账本多花的钱,就扣回来!教会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

答3→妈妈的饥饿教育:不好好吃饭,就得挨饿!

第4→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别玩!教会孩子,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第5→定好时间,绝不妥协!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

精彩回放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