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于免疫细胞上,将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使机体无法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而且这些“检验点”在肿瘤组织中可能被肿瘤利用形成免疫逃逸。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又称免疫系统反制点抑制剂,作用于免疫检查点,用于增强免疫应答,或者是解除免疫抑制。 从以下4方面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 免疫检查点分子(immune checkpoint)是免疫系统中起抑制作用的调节分子,其对于维持自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反应、以及通过控制免疫应答的时间和强度而使组织损伤最小化等生理机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疫检查点类型:
广泛的讲,可以影响免疫反应的重要靶点都属于免疫检查点。 二、ICIs 作用机制 1.肿瘤免疫 正常情况下,T细胞可以通过肿瘤免疫循环来识别、清除人体内的肿瘤细胞。 肿瘤免疫循环分为以下七个环节:
PMID:23890059 2.肿瘤免疫逃逸 通常情况,在肿瘤组织中肿瘤会利用“检验点”形成免疫逃逸。当然免疫检查点并不是抑制T细胞的唯一途径,在肿瘤微环境里,肿瘤细胞可以产生一系列免疫抑制性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10、IL-4)等,抑制T细胞活性以及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并介导巨噬细胞向免疫抑制方向极化。肿瘤细胞还可以减少自身表面的MHC-I,释放更少的抗原,减少T细胞的激活。 PMID: 29914088;PMID: 24127445 3.检查点免疫抑制剂 针对这些检查点特点,设计相关抗体去“肿瘤免疫逃逸”,主要是加“油门”,减“刹车”,从而增强免疫。 4.ICIs免疫机制- PD-1 PD-1(又称CD279),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是一类表达在T细胞和Pro-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可作为免疫检查点蛋白,通过结合配体PD-L1或PD-L2以抑制T细胞激活。 因此肿瘤微环境中PD-L1或PD-L2的过表达以抑制瘤内免疫反应,而抗PD-1/PD-L2抗体(PD-1抑制剂)可抑制其与配体的结合,从而增强T细胞活性。 5.ICIs免疫抑制剂机制-lpilimumab(伊匹单抗) CTLA-4 和 CD28,在免疫反应初期,他们都能与抗原呈递细胞上的B7结合,但是会在T细胞中产生不同的信号。 当CTLA-4的信号更强的时候,T细胞会受到抑制,而CD28的信号更强的时候,T细胞会被激活,不断复制并产生更强的杀伤能力。 ※ lpilimumab(伊匹单抗)就是出于这种设计,通过结合T细胞表面的CTLA-4,使得T细胞的CD28成为那个更强的信号。 6.ICIs免疫抑制剂机制-Nivolumab(纳武单抗) PD-1的作用则发生在免疫反应后期,用于识别树突细胞PD-L1,但肿瘤细胞会生成PD-L1逃避免疫。Nivolumab(纳武单抗)就利用这一点,去结合T细胞表面的PD-1,以此来抑制它识别其他细胞表面的PD-L1,从而杀伤癌细胞。 SL Topalian, et al. 2013 (J Clin Onco) 三、ICIs 治疗不良反应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所特有的药物副反应。 irAEs出现在治疗的后期,即使用药已经停止,它仍然可能出现,主要特点:
FDA批准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irAEs Semin Cancer Biol. 2020 Aug;64:93-101. 四、ICIs 治疗误区 1. 适用人群的误区
2. 使用方式
3. 毒副反应
4. 用基因表达来预测免疫治疗超进展风险 尽管在当前有一部分与免疫治疗超进展相关的基因被报道出来,比如PTEN,STK11,K-ras等。 但是考虑到这些数据往往来源于免疫治疗单药以及并未考虑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所以在当前通过基因检测 来判断患者存在接受免疫治疗超进展的风险显然依据不足。 临床中,建议对这部分患者首先考虑使用联合治疗的模式,比如联合化疗,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一方面可 以避免甚至减低超进展的风险,同时,也能通过提高疗效来达到快速缓解症状的目的。 拓普基因好货推荐 【洛氏伐Target】 ![]() 参考文献 Matthew D.Hellmann.et al.2019; BrahmerJR.et al.2018; NegraoMV, Lam VK.et al.2019; RizviH, Sanchez-Vega F, La K, et al.2018; TeoMY.et al.2018 ![]() |
|
来自: hnhylqm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