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百合仔 2021-04-16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文丨快消君

稳如泰山的海天,当真无可挑剔?

高增长的“反面”

2020年,海天业绩的增长一如既往地稳定。其年报显示,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4.03亿元,同比增长19.61%;营业收入约为227.92亿元,同比增长15.13%。截至2020年底,海天味业的一级经销商数量已达到7051家,较2019年底的5806家,净增长1245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净增长约3.4家经销商。

这一业绩也让海天味业在整个行业内一骑绝尘——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海天味业都远超中炬高新(营收51.23亿元,净利润8.9亿元)、ST加加(营收20.73亿元,净利润1.67亿元)两家同业上市公司营收之和。

事实上,近几年,海天味业都保持了每年15%—25%的中速增长。这个速度并不算太高,也不会太低,就好比茅台一样,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即便是疫情,也仿佛没有给这家调味品龙头企业带来任何挑战。

不过,对于亮丽业绩,部分海天经销商却有另一番解读。有经销商表示,海天味业历来强势,数据虽然看上去光鲜,但实际上很多产品都压在经销商的仓库里。此外,越来越低的毛利水平,逐渐让他们敬而远之。

众所周知,海天的经销商能赚钱,但赚的是辛苦钱。

很多经销商代理海天产品的初衷是通过一线品牌带二、三线品牌的发展,而并非直接通过一线品牌赚多少钱。事实上,大部分海天大型经销商的综合毛利率已经低于6%了,超过8%的是极少数,当库存压力大时,手头现金连付贷款利息都不够。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在毛利低的前提下,海天引以为傲的高周转就带来了新问题。

据了解,海天产品周转正常情况是控制在30天,最长不超过45天,在调味品行业已经算高周转了。通常,在快消行业周转越快越好,但结合毛利的情况,在调味品行业却不尽然。很多情况下,调味料经销商组做渠道需要月结,但45天到两个月才回一次账。这导致了一旦超市缺货,就会让经销商垫资,而经销商周转越快垫资压力就越大,甚至求之不得让产品周转慢一点。

这时候,如果厂家再提价或压货,经销商,尤其是二批商就更难了。

事实上,今年初,海天就针对二批商进行了一波涨价。该轮提价金额每箱6-8元,提价幅度至少在6%以上。此次拿货价的上涨也带动了终端价格的上浮,也导致二批商的利润进一步降低。同时,海天还不断通过开发新客户“分担任务”,转移库存,经销商利润点进一步被摊薄。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海天出现二批商拿货价上调的行为是局部现象,厂家没有真正提价,而是部分省区销售领导商量好,统一让经销商提价的。但足以证明,海天内部相较于代理商利益,更重视培育和支撑新品成长以及强化价格体系的稳定性。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新产品“新博弈”

最核心的,还是是产品动销问题。

海天的传统调味品,动销并非都很好。例如,经销商反映,海天酱油1.8L动销很差。虽然铺天盖地的宣传,但消费者就是不买账。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对新需求抓得较快的产品就容易快速动销。例如,千禾零添加的产品动销情况就好很多。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虽然,海天的低盐生抽等相对照顾健康需求的产品也卖得不错,但零添加毕竟是高壁垒技术,到目前为止海天还没有千禾这样的专利。

另一个例子是海天的火锅底料。去年8月,海天正式推出火锅底料产品,直接挑战海底捞等火锅企业。

但事实上,从海天宣布入局火锅底料开始,经销商大多就不看好。据传,接近75%的经销商都反对。在他们看来,海天其一没有地域优势,因为口味不一样;其二,经销商手里已经有别的品牌了,接手时间要拉长;三是压力太大,品类做得越多越不想卖。事实上,对于火锅底料,海天经销商的代理意愿普遍都不强。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此外,海天今年初新推出的食用油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大环境是食用油当下对经销商而言并不赚钱,海天的食用油定位略高于金龙鱼,操作模式是找有做油经销权的客户来做这个产品。但很多客户此前不一定在做海天,于是,信心也不是很足。事实上,据经销商反馈,目前这些产品在整体的流通市场中,销售情况都不是很好。

公司业绩稳如泰山,但为什么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代理压力大,很多经销商也不得不承认,海天是一个好品牌,从业绩层面来看也是一个好企业。抛开争议,海天味业在研发、生产、消费等方面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

例如,有经销商表示,海天味业在厂商合作模式上的强势可能招致一些不理解,但这是成就如今地位的重要因素。也有经销商认为海天不存在“压货压力”,动销情况供不应求,调货的情况远大于压货。当下还有钱赚,是很多海天经销商依然坚持的原因。

但不可忽视的是,确实有部分经销商正在放弃海天。例如,华东某中心城市两大经销商都放弃了代理权,而华南某销售额近2亿的经销商也被传要做味事达了,因为后者的毛利水平更高。

当下调味品市场正在发生的是,品牌不再是唯一标准,再好的产品也需要人去推。

例如,温州的味事达就卖得很好,而像千禾在江苏收购镇江恒康酱醋,进行分流,大家用各自的渠道去推广,效果也不错。说到底,经销商其实还是看哪里毛利高,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资金有实力的经销商是可以掌握主动权的。

此前,因为行业内竞争对手都太弱了,海天压经销商的时候就非常决绝。但如今,市场上产品过剩,经销商数量反而不足。甚至,很多时候海天反而离不开大经销商。这些大经销商和下面分销商的关系远强于海天,一旦他们放弃,当地市场也没有其他经销商有实力去接,最后还得还给原来的经销商。

当经销商有了其他选择的时候,如果海天还给经销商强配额度,例如,加复合调料等任务,他们就有了“说不”的底气。

2019年,大家还在讨论2700亿市值的海天是不是被高估了;如今,海天的5000亿市值都已经让人们司空见惯。但现实是,资本的疯狂追捧,掩盖了太多经销商的苦楚无奈。随着竞争的加剧,同行们正迎头赶上,海天的“城墙”,或许并没有那么坚不可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