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几点,你就能加强鉴定郎世宁字画的能力

 新用户99808155 2021-04-19

  郎世宁,是清代的宫廷画家之一,其并非中国人,而是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于清康熙时期随教会一起来到清代帝国,当时的清代是国富兵强,所以清三代皇帝对于国外来的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郎世宁的绘画功底就是之一。

  尽管郎世宁的绘画可谓中西合璧,实践上首要的画法仍是西方的,仅仅依据我国人的审美习气在光线使用进步行了调整。欧洲的肖像画,比方荷兰的伦勃朗,经常将人物置于侧光环境中,人脸就会半明半暗,但这在其时,我国人是承受不了的,以为是“阴阳脸”,被画脏了脸。郎世宁就借鉴我国人像写真,让人脸尽量承受正面光,防止侧面光,一起在人物的鼻翼两边、鼻子、脖子下,稍稍加剧,这么五官就更明晰、立体。

  如今,在北京的地图上,早已不见媵公棚栏儿门的地名。我几经周折,终于在阜城门外车公庄一带的楼群中,寻觅到了一块当年外国传教士的墓地,在一片西洋来华传教士的碑林中,我找到了郎世宁的那块墓碑。岁月沧桑,碑文已有些模糊,但乾隆皇帝的谕旨依稀可辨。

  郎世宁画派也有局限性,由于这批外国画家长期在宫廷生活,既得到乾隆皇帝的关怀,又受到乾隆皇帝束缚和干扰,成为清王朝帝王文化的一个工具,因此,有些遵命而画的作品显然呆板僵化,这些缺乏创造性的作品败笔不能代表郎世宁画派的主要成就。

  郎世宁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所的。”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我们看郎世宁的画作,的确是不能代表着中国画,他的绘画风格是属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东西文化的一种产物,站在中国艺术绘画的层面上来讲,作品是不被认可的。

  郎世宁对于透视法在中国的引进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时期的学者、大名鼎鼎的总督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写过中国最早介绍透视法的著作《视学》,文中就曾提到该书是和朗学士多次交谈、探讨才写成。里面附有很多介绍欧洲透视法的木刻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