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感冒病症精选的药方

 学中医书馆 2021-04-20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感冒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44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感冒,

感冒的分类论治 

1. 风寒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 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1荆防达表汤;羌活5克柴胡5克前胡5克独活5克 枳壳5克茯苓5克 荆芥5克 防风5克 桔梗5克川芎5克甘草3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蒿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7. 很怕冷而无汗的,加入麻黄5克,桂枝5克。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 

  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白,脉浮无力。用参苏饮加减。 

        6.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温阳解表。 

  6.如出现外寒内热,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表清里。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临证参考: 

  风寒感冒轻者,可服用中成药或食疗方,如感冒通、葱白萝卜汤等; 

  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甚者,可用麻黄汤; 

  夏季风寒感冒,可用香薷饮; 

若风寒兼有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可选用小青龙汤。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荆防败毒散;羌活9g、独活9g、柴胡9g、前胡9g、枳壳9g、茯苓9g、防风9g、荆芥9g、桔梗9g、 

川芎各9g,甘草3g。 

【辨证加减】 

1.风寒较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增加解表散寒之功。 

2.如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为风寒夹湿,可加厚朴、陈皮、半夏等以化湿理气,或 

改用藿香正气散。 

3.如兼胸闷不舒,甚则胁肋疼痛者,为夹有气滞,可加香附、紫苏、陈皮等以疏肝理气。 

4.如见咳嗽痰多,胸闷食少,夹有痰浊,可重用前胡、桔梗,酌加陈皮、半夏等以宣肺化痰止咳。 

5.如素体气虚而患感冒,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痛,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 

白,脉浮无力。可加人参益 气解表,或改用参苏饮加减。如病情进一步发展,阳气亦虚,畏寒 

肢冷,神疲乏力,可加炙桂枝、细辛、附子配合麻黄 温阳解表。 

6.如外寒逐渐化热,里热偏盛而表寒未解,出现外寒内热,症见发热恶寒,心烦,咳嗽痰黄, 

可加石膏、黄芩、栀子以解 表清里。 

加减2: 

1.头痛者,加白芷、藁本以祛风散寒止痛; 

2. 项背强者,加葛根以疏足太阳膀胱经络; 

3.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止咳; 

4.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5. 四肢酸痛者加桑枝、桂枝祛风散寒通络; 

6. 若舌苔厚腻,嗳腐吞酸,兼有中焦停食者,加神曲、炒谷芽消食化滞。 

若恶风发热,汗出,头痛,或有项强,咳喘,咯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3桂枝汤;桂枝9克 白芍9克 炙甘草6克 生姜片9克 红枣12枚  

1.如感冒,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 

2.如患者体质虚者,加黄芪。 

3.兼见咳嗽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 

4.用于风寒湿痹,宜加姜黄、细辛、威灵仙。 

5.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 

6.用于妊娠呕吐,可重用生姜,再酌加苏梗、白术,砂仁。 

7.用于受冷即发的皮肤病,无热象者,可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等。 

加减: 

1. 咳喘、痰白者,加厚朴、杏仁、半夏宣肺化痰平喘; 

2. 食纳欠佳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健脾; 

3. 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辛夷通窍散寒; 

4. 头痛项强者,加白芷、葛根疏风止痛。 

5. 如小儿反复感冒,营卫不和,汗出者,加黄芪、龙骨、牡蛎等。 

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风寒表实(无汗)甚者, 

4麻黄汤;麻黄9克(包) 桂枝6克 炙甘草3克 杏仁6克 

1.若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甚者,去桂枝,加苏子、半夏。 

2.若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 

3.若挟湿邪而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苡仁。 

4.若兼里热之烦躁,口干加石膏、黄芩。 

5.风寒袭表之皮肤瘙痒,加防风,荆芥,蝉蜕。 

风寒夹湿证:身体热不扬,恶寒汗少,头重如裏,肢体骨节疼痛,咳嗽声重,鼻塞多涕,舌苔白腻,脉濡。 

5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6克 独活6克 藁本3克 防风3克 炙甘草3克 川芎3克 蔓荆子2克 

加减: 

1.如果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入酒汉防已3克。 

2.如果病较轻则加入附子3克更效。 

3.如果病情较重则加入川乌3克更效。 

4.如果汗少加入豆卷5克。 

5.如果头痛、身痛加入白芷5克;防风、藁本都加到5克。 

6.如果脘痞(胃胀)加入苍术5克、厚朴5克。 

7.如果咳嗽痰粘的加入半夏5克,陈皮3克。 

8.纳呆腹胀,加陈皮、半夏、厚朴燥湿除满; 

9.大便溏泄,加薏苡仁、白蔻仁健脾化湿; 

10.若有咳嗽,可加杏仁、桔梗、前胡。 

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楚等表证,且兼有口渴等里热者, 

6.九味羌活汤;羌活9克 防风9克 苍术9克 细辛3克(后下)川芎6克 白芷6克 生地黄6克  

黄芩6克 甘草6克 

1.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可去苍术、细辛。 

2.如肢体关节痛剧者,加独活、威灵仙、姜黄等。 

3.如湿重胸满者,可去滋腻之生地,加枳壳。 

4.无口苦,若微渴者生地、黄芩当酌情裁减。 

5.里热甚而烦渴者,可加石膏、知母。 

7若夏季风寒感冒,香薷饮;香薷10克 白扁豆5克 姜厚朴5克 

若风寒兼的痰饮咳嗽,咯痰清稀,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者, 

8小青龙汤;麻黄9克(包)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细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1.如果口渴则去半夏,加入栝蒌根9克 

2.如果轻微下痢则去麻黄,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黄,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黄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证较轻者,可去桂枝,麻黄则改用炙麻黄。 

6.兼有热象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 

8.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 

外寒内热证:风寒外受,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因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 。 

9麻杏石膏汤加减;麻黄12克(包) 杏仁8.5克 炙甘草6克 石膏24克 

加减: 

1.如果比较怕冷的,加入豆豉9克、薄荷5克(后下)。 

2.如果内执热甚,加入黄苓6克、山栀子6克、芦根10克。 

3.如果咳甚加入前胡6克、桑白皮6克。 

4.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5.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6.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 

7.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8.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9.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0.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温病初得,头痛,周身骨节凌痛,肌肤壮热,背微恶寒,无汗,脉浮滑者, 

10清解汤;薄荷叶12克 蝉蜕(去足、土)9克 生石膏(捣细)18克 甘草4.5克 

若风寒束表,肌腠郁热,证见恶寒发热,身热渐增,无汗头痛,全身酸痛,口干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疼痛 

11柴葛解肌汤;柴胡6克 干葛9克 甘草3克 黄芩6克 羌活3克 白芷3克白芍6克 桔梗3克  

生姜3片红枣2枚石膏5克 

1.若无汗而恶寒甚者,可去黄芩,加麻黄。 

2.若热邪伤津者,宜加天花粉、知母。 

3.若恶寒不明显而里热较甚,发热重,烦躁,舌质偏红,宜加银花、连翘,并重用石膏。 

若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见憎寒壮热,头目昏眩,口苦目赤,咽喉不利,咳逆喘满,便秘尿 

赤,苔腻,脉滑实 

12防风通圣散;酒大黄1.5克 芒硝1.5克防风1.5克荆芥1.5克麻黄1.5克 栀子1.5克 连翘1.5克 川 

芎1.5克 当归1.5克  薄荷1.5克 白术1.5克 桔梗3克 黄芩3克 石膏3克 甘草6克 滑石 

9克 生姜1片 葱2根 

1.如涎嗽者,加姜半夏下气化痰; 

2.无憎寒者,去麻黄; 

3.内热不盛者,去石膏; 

4.无便秘者去大黄、芒硝; 

5.体质壮实者,去当归、白芍、白术等扶正之品。 

恶寒发热阵作,午后热重,头身重痛,胸闷脘痞,心烦懊侬,头眩口粘腻,咳痰不利,舌红,苔 

白腻或白如积粉,脉弦滑13柴胡达原饮;柴胡4.5克生枳壳4.5克川朴4.5克青皮5克炙甘草2.克黄芩5 

克苦桔梗3克草果1.8克槟榔6克荷叶梗10~15克 

加减: 

1. 头痛甚者,加羌活、葛根疏风止痛; 

2. 表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解表化湿; 

3. 里湿重者,加苍术、白蔻仁、半夏、陈皮健脾燥湿。 

若邪入少阳,热郁腠理,证见寒热往来,或壮热不退,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赤,或呕吐, 

或口渴,大便干结, 

14大柴胡汤加减;北柴胡24克 黄芩9克 白芍9克 半夏12克 生姜15克 炙枳实4克 红枣12枚 大黄6克 

1.如胁脘痛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等以加强行气止痛之功; 

2.恶心呕吐剧烈者,加竹茹、黄连、旋覆花等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功; 

3.如连日不大便,热盛烦躁,舌干口渴,渴欲饮水,面赤,脉洪实者,加芒硝以泻热通便; 

4.伴黄疸者,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 

5.胆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以化石。 

风寒兼气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淡 

白,脉浮无力。 

15参苏饮;人参6克紫苏叶6克葛根6克姜半夏6克橘皮3克前胡6克 茯苓6克 木香4克 枳壳4克  

桔梗4克 炙甘草4克 

加减: 

1. 头痛者,加白芷、川芎祛风止痛; 

2.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3. 无汗、恶寒者,加羌活、防风解表散寒; 

4. 鼻寒者加辛夷、苍耳子通窍散寒; 

5. 纳谷不香,加砂仁、佩兰理气化湿。 

6. 表虚自汗的,加入黄芪6克、白术5克、防风5克。 

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眩晕嘈杂,怔忡哕 逆。 

16香苏散;紫苏叶23g葛根23g姜半夏23g前胡23g人参23g茯苓23g,木香15g、枳壳15g、桔梗15g、陈 

皮15g、炙甘草15g   

风寒兼阳虚感冒证:感受风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面白,语声低微,四肢不温, 

或自汗;舌淡胖苔白, 

1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包) 炮附子5克 细辛6克  

加减: 

1. 鼻塞者,加苍耳子通鼻窍; 

2. 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疏风散寒止痛; 

3. 背寒者,加葛根疏利太阳经气; 

4. 无汗者,加防风、荆芥穗解表发汗; 

5. 有汗者,去麻黄,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6.如果兼气虚的,加入黄芪5克、炙甘草3克。 

若阳气虚弱风邪较甚之头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者, 

18参附再造丸;党参10g,附片6g,桂枝10g,黄芪15g,羌活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5g。 

风寒兼血虚感冒证:感受风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面色不华,唇甲色淡苔白, 

脉细无力。 

19葱白七味饮加减;葱白9克  豆豉6克  葛根9克  生姜9克  地黄9克  麦冬9克  

1.恶寒重,加入苏叶6克、荆芥6克。 

2.热重,加入银花6克、连翘6克或黄芩6克。 

3.若有出血症,加入阿胶珠6克、藕节15克、三七5克(粉服)、白芨6克。 

4.若脾失健运,加入陈皮3克、砂仁5克。 

加减2: 

1. 头痛者,加羌活、白芷止痛; 

2. 鼻塞加苍耳子通鼻窍; 

3. 自汗者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4. 无汗者,加苏叶、荆芥穗发其汗,但不可大发汗; 

5. 咳嗽痰白者,加陈皮、半夏、杏仁、炒莱菔子宣肺化痰; 

6. 血不养心,又因血虚感邪,邪阻脉络,血液运行不畅,脉结、代者,可加桂枝、红花、丹参以通阳养血,活血宣痹。 

风热证受热而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目胀、面色多赤;咽喉肿痛,鼻流浊涕; 

咳嗽,痰粘或黄。 

20.银翘散或葱豉汤:银花10克(可用30-60克)连翘10克(可用15-30克)苦桔梗6克薄荷6构竹 

叶4克生甘草5克荆芥穗4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6克 

1.头胀痛较甚的,加入桑叶9克,菊花9克。 

2.咳嗽痰多的,加入贝母6克,前胡9克,杏仁6克。 

3.咯痰稠黄的,加入黄芩6克,知母6克。 

4.热甚的,加入生石膏30~50克,鸭跖草9克。 

5.热毒症状明显的,加入大青叶9克,蒲公英9克,蚤休9克。 

6.咽喉肿痛的,加入一枝黄花6克,土牛膝6克,玄参9克。(加用冰硼散吹咽部) 

7.口干咽燥的,加入南沙参10克,天花粉10克,犁皮15克。 

感冒加减2: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渐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 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辨证加减】 

1.高热恶寒,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者,为风热重症,加黄芩、葛根、石膏、知母、天花 粉

2.如肺热素盛,风寒外束,热为寒遏,烦热恶寒,少汗,咳逆,气急,痰稠,声哑,可加石膏、麻黄清宣肺热。 

3.如咽喉红肿疼痛明显者,去荆芥,酌加板蓝根、玄参、马勃、山豆根或土牛膝根、一枝黄花、射干等清热利咽。 

另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敷咽部。 

4.兼夹湿邪,头重体倦,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郁金以芳香化湿。 

5.如感受时行病毒,症状明显者,配合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草河车等以增强清热解表之功。 

6.秋令感受温燥致病,或风热化燥伤津,兼见干咳少痰,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数者,酌加南沙参、天花粉、 

梨皮等清热润燥,此时不宜再伍辛温之品。 

7.兼见里热者,加细生地黄、玄参、黄芩、知母以清热生津。 

8.如阴津素亏,外感风热,津液不能作汗达邪,症见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 

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予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化裁。 

加减: 

1. 咽喉肿痛兼大便干者,津液已伤,宜加沙参、麦冬、射干养阴解毒利咽; 

2. 咽痛大便不干者,津液未伤,加马勃、僵蚕、土茯苓清热解毒。 

3. 咳重痰黄者,加鱼腥草、天竺黄、浙贝母、瓜蒌仁清热化痰; 

4. 胸闷者加瓜蒌皮、郁金宽胸理气; 

5. 衄血者,加马勃、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6. 头痛者,加菊花、蔓荆子疏风清热止痛; 

7. 口渴者加天花粉、石斛生津止渴; 

8. 鼻塞者加苍耳子宣通鼻窍; 

9.咽痒者加蝉蜕疏风清热、利咽止痒; 

10. 高热者加柴胡、葛根、黄芩、生石膏(先煎)辛凉清解。 

风热表虚证: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痛,咳嗽心烦,咽干口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1茅苇汤;白茅根 芦根 白芍 竹叶 桔梗 杏仁 葱白 

加减: 

1. 头痛者,加菊花疏风热以清头目; 

2. 咳嗽者,加渐贝母清热化痰宣肺; 

3. 咽干者,加麦冬以养阴; 

4. 咽痛者,加射干、马勃、土茯苓清热利咽解毒。 

若感冒重症,高热恶寒,时而寒战,头痛,大便燥结,或见咳嗽,咯淡黄稠,胸痛、气急,舌红 

苔黄而干,脉浮洪数。 

22清瘟败毒饮;生石膏60克 生地9克 水牛角120克(先煎) 黄连3克 栀子9克 桔梗4.5克 黄 

芩9克 知母9克  

玄参9克 连翘9克 甘草4.5克 丹皮9克 鲜竹叶6克 

加减: 

1. 咳嗽、痰多者,加渐贝母、前胡、瓜蒌宣肺化痰; 

2. 大便燥结者,稍加大黄通腑泻热。 

风热兼燥证:(风热化燥伤津,或秋令感受温燥致病)。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咳嗽无痰或少 

痰,口渴舌红,多见于秋季23银翘散合桑杏汤加减;银花5克 连翘5克 苦桔梗3克 薄荷3克  

竹叶2克 生甘草2克 荆芥穗4克 淡豆豉2克 

  牛蒡子3克 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贝母3克 香附3克 栀子皮3克 犁皮3克 

加减: 

1. 温燥之头痛者,加菊花、薄荷、蔓荆子疏风止痛; 

2. 燥热口渴者,加麦冬、竹叶清热除烦; 

3. 干咳者,加炙枇杷叶、炙紫菀润肺止咳; 

4. 咽痒者,加蝉蜕、僵蚕情网利咽; 

5. 咽痛者,加射干、板蓝根解毒利咽。 

6. 凉燥之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防风疏风止痛; 

7. 无汗、脉浮紧者,加羌活疏风散寒;咳嗽者,加百部止咳。 

风热兼阴虚感冒:身热微恶寒,无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24减葳蕤汤;玉竹9克 白薇9克 葱白9克 薄荷6克(后下) 桔梗9克 豆豉9克 甘草3克 红枣5枚 

1.咽干口渴甚的,加入沙参10克、麦冬10克; 

2.心烦口渴较甚,加入黄连6克,竹叶9克、天花粉10克; 

3.咳嗽咽干,咯痰不爽的,加入牛蒡子9克、射干9克、瓜蒌皮10克。 

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或寝中盗汗,头痛,心烦,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干咳少痰, 

或痰中带血丝,舌质红,25蓝地汤;板蓝根 生地 麦冬 知母 桑叶 苦桔梗 蝉蜕 

加减: 

1. 心烦口渴者,加黄连、竹叶、天花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2. 咳嗽咽干、咳痰不爽者,可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宣肺化痰利咽; 

3. 咳嗽胸痛、痰中带者,可加鲜白茅根、生蒲黄、藕节凉血止血。 

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粘,流浊涕;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 

闷,脘痞,泛恶,便溏,26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6克 银花9克 扁豆9克 厚朴6克 连翘6克  

【辨证加减】 

1.暑热偏盛的,加入黄连9克、山栀子9克(或黄芩9克、青蒿9克(最后下)或鲜荷叶10克、鲜芦 

根20克); 

2.湿困卫表的,加入豆卷9克、藿香9克  佩兰9克 

3.里湿偏重的,加入苍术9克、白蔻仁6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 

4.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入滑石18克、甘草3克、赤茯苓9克 

5.如暑热偏盛,身热明显,泛恶,肢体昏重,头昏且胀,口干而粘,舌苔黄腻,可加黄连、青 

蒿,酌配鲜荷叶、 

鲜芦根清暑泄热。 

6.湿困卫表,身重肢楚,胸闷脘痞,可加豆卷、藿香、佩兰芳化宣表。 

7.如里湿偏重,纳呆,脘痞,大便溏,可加苍术、陈皮、半夏和中化湿。 

8.暑湿下注,小便短赤,可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9. 汗出多者,去香薷加藿香; 

10. 头痛者,加桑叶、菊花、白芷祛风止痛; 

11. 心烦、小便短赤者,加竹叶、赤茯苓或六一散(滑石、甘草)清热利湿; 

12. 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 

13. 胸闷者加砂仁壳宽胸理气; 

14. 纳呆者,加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胃; 

15. 若湿重于暑而无汗者,加大豆黄卷助香薷以发表。 

16. 暑热偏盛,加黄连、山栀或黄芩、青蒿清暑泄热,亦可配合鲜荷叶,鲜芦根, 

17. 湿困卫表,加豆卷、藿香、佩兰等芳化宣表, 

18. 里湿偏重,加苍术、白蔻仁,法半夏、陈皮化湿和中, 

19. 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赤苓清热利湿。 

27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麻黄9克、杏仁9克、甘草9克、法半夏6克、陈皮3克、茯苓9克、生姜6克 

 红枣2枚 

【辨证加减】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气虚感冒 

28参苏饮【组成】木香15克 紫苏叶 干葛(洗) 半夏 前胡 人参 茯苓各23克 枳壳桔梗(去芦) 甘草(炙) 

陈皮(去白)各15克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 

29.玉屏风散: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30再造散 黄芪6克人参3克 桂枝3克甘草1.5克 熟附子3克 细辛2克羌活3克防风3克 川芎(3克 煨生姜3克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31加减葳蕤汤:玉竹10g,白薇10g,葛根10g,生姜3片,葱白6g,薄荷6g(后入),桔梗6g,豆豉 

6g,甘草5g,大枣10g。 

。加减:阴伤明显,咽干口渴甚,加沙参、麦冬养阴生津;心烦口渴较甚,加黄连、竹叶、天 

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经方治疗感冒 

1)出现出汗,并且周身肌肉疼痛,怕风吹,怕寒冷,食欲减退,没有或者略有发烧时,就用桂枝汤。

32.桂枝汤;

其方: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红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 

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一般服用后会有微汗出,效果最好。如果没有出汗,就喝点热 

的米粥以帮助发汗。注意发汗后要马上换衣服,以防受风后反而会加重感冒。 

2)出现无汗,并且周身肌肉关节非常疼痛,甚至于痛得就如鞭打一样,而且非常怕冷,发烧, 

怕风吹,怕寒冷时,就用

33.麻黄汤其方

:麻黄20克,桂枝20克,杏仁20克,打碎,炙甘草20克。每 

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空腹时服用。 

3)出现发烧,甚至于高烧40度,但病人自觉体内热而体外寒,怕冷,无汗,且周身肌肉关节疼 

痛,口渴能喝水,食欲减退时,就用

34.大青龙汤。

其方:麻黄20克,杏仁20克,打碎,石膏30克, 

炙甘草20克,桂枝20克,生姜五片,大枣十枚,切。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煮成两碗。每三 

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汗出。当年毛主席感冒后引起发烧,诸西医措手不及,最后还是请山东 

的刘惠民老中医用此方,一付而烧退。 

4)如果发烧后先去挂水吃西药,久之高烧既退,却低烧不断时,那就表示人体的阳气被伤害 

了,对病邪的抵抗力下降了,因此,已经发不出高烧了。这时就要用

35.当归四逆汤配合四逆汤

来扶阳气,退低烧了。用;附子20g干姜15克甘草炙10g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 

克)通草(6克)大枣(8枚,擘[bo])炙甘草(6克)  

5)出现后项强痛,头痛,怕风吹,身体肌肉疼痛,喉咙痛,口渴等等症状,就用

36.葛根汤

。其方:葛根30克,麻黄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20克,大枣十枚,切。每付 

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葛根汤是治疗感冒后 

脖子后面紧,或者咽喉痛的好方子。一般小孩如果感冒后发烧,喉咙痛,或者出现脊柱强直抽搐 

时,就用此方。往往一付而烧退。 

6)、病人外感风寒湿邪,如果出现咳嗽,痰多且色白,病人自觉身体冷痛且沉重,无汗,不 

渴,也没有胃口,喉咙痒,有时感觉背后两肩胛骨之间有一片冷冷的区域,转动肩胛有不顺畅 

感,或伴有发烧,此时就用

37.小青龙汤。 

其方:麻黄20克,白芍20克,干姜20克,桂枝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20克,法半夏20克,细 

辛10克,后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有汗。小青龙 

汤是治疗外感寒湿的主方。此时病人所患之感冒,不单独有寒邪,还有湿邪。因此用此方时,病 

人多有在水中或者雨中受寒史。小青龙汤治疗寒湿型感冒,服汗出即烧退,咳嗽就会好转。用小 

青龙汤治疗过数例久年咳嗽,配合

38.金沸草散

,效果十分明显【组成】旋覆花(90克)麻黄(90 

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克)半夏(姜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功效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主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六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7)病人外感风寒,出现一会儿发烧,一会儿又畏寒怕冷,反复发作,数天不愈。食欲尚可,不 

渴。此时可用

39.麻黄桂枝各半汤

。其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麻黄10克,生姜五片,炙甘草10 

克,大枣4枚,切,杏仁10克,打碎。每付药加入五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 

碗,服后会有汗。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寒热反复发作。如果感冒风寒或者风热,病人 

或热或寒,或汗出,或症状不明显。辨不清该用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时,即可先处以此方以开表透邪。 

8)、病人外感风寒,如果出现自觉忽冷忽热,恶心,口苦,咽喉发干,食欲减退,心烦,眼睛 

发花,同时两胸肋部位有胀满感时,即可用

40.小柴胡汤

。其方:柴胡15克,法半夏15克,黄芩15 

克,党参15克,生姜三片,大枣十枚,切,炙甘草1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 

晚餐前空腹时各喝一碗。感冒后往往不康复。因为正虚,所以经常反复感冒,前面的感冒未愈, 

紧接着又来一次新的感冒,病人甚至于常年处于感冒状态之中。此时也可用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 

来治疗虚人感冒,往往效果明显。 

9)病人如果不知道是不是感冒了,反正经常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 

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就用

41.麻黄附子细辛汤

。其方:麻黄20克,细辛20 克,后下,制附片20克。每付药加入六碗水,大火煮成两碗。早晚餐前空腹时喝一碗。

麻黄附子 细辛汤是一个帮助机体排除外邪的常用方子。服这个方子时一般病人没有发烧,但多伴随有面色 

苍白,平素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阳虚症状。也就是说,这是典型的少阴体质所用的方子。凡是 

少阴体质,多需长期扶阳,但也要时时用此方来扶少阴以开太阳,祛邪外出。一般服后面色转为 

红润,畏寒减轻,即是佳兆。 

10).体虚之人出现感冒。用

42.小柴胡汤配合桂枝汤

治疗虚人外感。 

其方:柴胡15,桂枝20,白芍20,黄芩12,法半夏15,生姜三片,大枣6枚,切开,炙甘草10,党 

参15。每付药加入六碗水,用大火来煮成两碗,每三小时空腹喝一碗,服后会微汗出。如果不出 

汗,要喝点热的稀粥,以帮助出汗,这样才有效果。 

虚人反复感冒,这次感冒初愈,下次尚未感冒时,及时服此方可以有效地预防再次感冒。遇到流 

感或者天气大的变化,正常人也可连服三付此方,可以帮助预防感冒。平时总觉得身体虚弱,似 

有病又无病,但又浑身不适的人,即是虚人,可服用此方十余付,既可消除不适的各种症状,又 

能改善体质,调整阴阳气血平衡。其实,这是从少阳与太阳两个层面来修复机体的。 

11)常服

43.玉屏风散

亦是不错的扶正固表的好方法。其方:防风30克,生黄芪60克,白术60克。一 

付,共研成极细末,每日2次,每次6克,开水送服。但要求是感冒已愈时服用此方。如果正在感 

冒期间,以不服为好,以防敛邪之弊。 

12)阳气素虚之人若有外感,就可试用

44.参苏饮

这个方子,也有不错的效果。其方:苏叶10克,杏仁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

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生姜3片,大枣5 枚,切,党参10克,木香10克,葛根10克。

水煎服,日一剂,分三次服。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涕唾稠黏,胸膈满闷等症。

感冒单验方 

  (1)治风寒感冒方羌活、防风、紫苏各10g,生姜2片,苍耳子10g,水煎服,日1剂。 

  (2)治风热感冒方 

  ①野菊花、大青叶、鱼腥草、淡竹叶各lOg,水煎服,日1剂。 

  ②大青叶20g,鸭跖草15g,桔梗6g,生甘草6g,水煎服,日1剂。 

感冒食疗方 

  (1)治风寒感冒方 

  ①姜葱粥:糯米60g,生姜5g,连须葱白5茎。粥熟时,加入姜葱,再煮数沸,并加白糖少 

许。。食后可出汗。 

  ②葱白7根,豆豉9g,鲜生姜5g,陈皮6g,煎后加红糖30g调服。 

  (2)治风热感冒方 

  ①黄豆香菜汤:黄豆20g,干香菜3g,水煎服,连服3g。 

  ②薄荷芦根饮:芦根30g,薄荷3~5g,水煎饮用。 

  (3)治暑湿感冒方 

  ①荷叶粥:粳米60g,鲜荷叶1张。以常法煮熟,加白糖适量,将荷叶盖于粥上,或将荷叶切 

碎,另用水煎,调入粥内 加白糖适量。 

  ②二豆羹:豆腐250g,淡豆豉15g,葱白15g,糖适量。先将豆腐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略煮, 

后将淡豆豉加入,放水一 大碗,煎取小半碗,再放入葱白,煎滚后取出·趁热内服,盖被 

取微汗,每日1剂。 

  (4)治时行感冒方 

  ①绿豆饮:绿豆50g,熬汤,加菊花5g,煎服。 

  ②冬瓜粥:粳米30g,小块冬瓜适量与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用。 

  (5)治气虚感冒方党参30g,茯苓15g,生姜6g,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 

感冒简验方 

   (1)春风寒当令,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i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三天。 . 

  (2)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 

  (3)如为流行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或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等,煎汤服,一 

日一剂。 

名医经验方; 

1·风寒感冒正柴胡饮组成;柴胡(9克) 防风(3克) 陈皮(4.5克) 芍药(6克) 甘草(3克) 生 

姜(三五片) 

2·风热感冒解毒合剂.药用;紫苏、荆芥16,大青叶、鸭跖草、四季青各30, 

3.体虚感冒泽泻汤.加味药物;泽泻20焦白术16牛膝11生姜3片,冰糖159,每日1剂,保温瓶中用 

开水15冲泡后服 

4. 病毒感冒.药用;石解、玄参、生地、远志各13,生大黄(后下)7,薄荷(后下)、杏仁泥各10,金 

银花、大青叶、板蓝根 各16,体弱者加生黄芪, 

感冒的预防; .

  1.简验方

  (1) .春风寒当令,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i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三天。 .

  (2)夏月暑湿当令,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

   (3)如为流行感冒,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或大青叶),鸭跖草,生甘草等,煎汤服,一日一剂。

  2.加强锻炼,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及时增减衣被,避免淋雨受凉及过度疲劳。

  4.在感冒流行季节,劝阻患者去公共场所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5.醋熏蒸法室内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薰/2小时,每曰或隔日一次,作为流行季节预防之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