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占青岛时港口建设:小港在前大港紧随其后

 岚夕归读 2021-04-21

   核心提示: 德占青岛后,立即集中一切力量对胶州湾地区进行调查和测量。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进行港口选址和建港图纸绘制,另一方面着手编制青岛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1900年,城市总体规划正式推出。该规划在胶州湾内部沿东岸从北到南确定了三个港口,分别是供远洋轮船使用的大港、供修船用的船渠港和供山东沿海各地中国民船使用的小港。

    《胶澳租借条约》签订不久,德国国会迅速通过了拨款500万马克作为建港经费的议案,不久又追加了350万马克,部分建港所需设备也开始从德国向胶澳地区发运,胶州湾内筑港工程迅速上马。

    当初,青岛港根据工程进展实际边建边用,分步进行。1898年,游内山灯塔(今团岛灯塔)开建(1900年11月建成,12月1日启用),同年第四季度开始在胶州湾内的女儿礁和其西南的一暗礁间兴建大港环形防波堤,12月份又在潮连岛上安装一视距为10海里的临时灯标。年底,位于大鲍岛湾内的小港码头动工兴建。为监控船舶交通、管理灯塔和航海标志以及行使港口管理权,胶澳督署专门于1900年6月1日成立了港务局。

    由于港口几项修筑工程同时展开,胶济铁路建设也已动工,数量庞大的设备、建材等由水路运达后,除了前海栈桥外,没有适宜的码头,因此装卸时常常出现“驳船不胜其量,屡致颠复搁浅”的情况。为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吃水浅的驳船和海船建成几个安全装卸地,德国人不得不加快小港建设步伐,1901年工程完工并率先开通了航运业务。在随后的施工过程中,小港不仅充当了修建大港所需的运输工具、平底驳船和挖泥船的码头,还被用作东南季风时胶州湾内泊地的临时船舶装卸港,胶济铁路所需重型建筑器材和机械也频频在小港卸货,为这条铁路按计划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港竣工后,举行了大港开工仪式,同时对前海栈桥进行扩建(1901年当年完成)。1904年3月6日,胶澳条约签字纪念日,大港一号码头建成部分交付营运,“连接海口与省会济南府的铁路也被铺设到码头上”。1906年,大港第二、第五码头和位于第一、二码头之间的中央栈桥建成。其间,德国人还在1901年—1906年花费500万马克在第五码头建设了设备齐全、技术先进、东亚无双的青岛造船所。1908年,作为石油码头的第四码头建设完成。

    在港口建设初期,前海栈桥是海轮主要装卸地,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05年,由于港域日浅,加上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并投入使用,栈桥码头功能发生改变,成为船舶检疫、引水和兵员上下的专用码头。

    《胶澳发展备忘录(1905年10月—1906年10月)》显示,到1906年,青岛港方便而安全的装卸设备“已超过了东亚所有港口,在诸多老牌的海上贸易中心(如香港、上海、芝罘、天津、长崎和神户),大船装卸也须借助舢板才行,但在青岛,即使最大的货轮也可在码头上将货物直接转装上火车。海岸的形状和符合各种要求的航路灯标和其他标志,可使船只能在任何天气、任何季度和每天任何时候进港,而且能够找到一个免受风暴袭击的地方,从而避免了时间损失和装卸货物损失。在总督府船坞工艺厂和浮船坞建成后,船舶和机器就有了一个符合需要的、价格合理、质量稳固的修理场所,在东亚还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这种比其他港口更加完善、更加先进的基础设施,为青岛港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