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第29条说疑

 经方苑 2023-07-05 发布于辽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9条言: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笔者对于这条的理解始终存在很大疑惑,今天带着诸多疑问,拿来与大家一起探讨,首先让我们先试着解释一下条文。
 开篇说到“伤寒脉浮”,脉浮的意义在伤寒论里主表、主虚、主热、主病机向外等,接着说这个患者除了脉浮还有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单从“脉浮、自汗出”来看,这个病人的确很像是太阳中风证,而偏偏在“自汗出”的同时又有“小便数”的症状,这就让人不得不去怀疑这个到底是不是太阳中风证。我们知道人体津液系统是以“三焦——膀胱——腠理”为主的复杂结构,而现在这个患者既出汗,又尿频,津液在两个方面都出现了损失,这是非常异常的情况。


  与此相似的是另外一条,第233条所言: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这条描述的患者同样出现了类似汗出与小便同时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仲景把这样的情况称之为“津液内竭”,由此可知,这种异常的病理状态其实是非常棘手的,我们知道津液不仅仅是一种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阴性物质,它更携带了足够多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阳性物质,打个比方津液就是一杯有温度的水,只有水没有温度不行,有温度没有水更是行不通!

  后面的条文说这个患者除了“自汗出、小便数”以外,还出现了“心烦,微恶寒、脚挛急”的症状,上面我们知道患者因为“自汗出、小便数”导致体内津液内虚,具有滋润、濡养作用的“阴”不足则“心烦”、“脚挛急”,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阳”不足则“微恶寒”,这个时候是“阴阳”俱虚,应该在补津液的同时增加“温”的力量,这里仲景并没有告诉我们该用的方剂,但是我们参考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由此我们似乎略有所得!
  接着再看下面的条文,患者此时出现了所谓的“阴阳俱虚”,按理来说应该“补”,而医反用“桂枝攻表”,那么疑问来了,“桂枝攻表”的“桂枝”是指“桂枝汤”吗?

  参考后来的第30条,我们知道这个“桂枝”其实是说的“阳旦汤”,而“阳旦汤”的组成自古以来各个医家就存在争议,一种主流观点认为“阳旦汤”就是“桂枝汤”,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阳旦汤”是“桂枝汤加黄芩”。两种说法都不能明确说谁对谁错,而我在《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第二十一》找到这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我们知道“新产妇人,血虚,复汗,寒多”,产后妇人体质多为虚寒夹瘀,如果此时用了黄芩,恐怕会伤害胃气,似乎于证不符,而从上面描述的症状来看似乎更符合桂枝汤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所谓的“阳旦汤”其实更符合“桂枝汤”证。
  这时第二个问题也来了,什么“攻表”?桂枝汤真的具有类似“攻表”的作用吗?从第372条来看: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可以说这个“攻表”是与“温里”其实是相对应的,“攻表”仅仅提示此时治疗的方向,但绝不是说“桂枝汤”就是单纯解表的方剂。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解读条文,在津液亏少且阳气不足的前提下,如果你只是一味的用“桂枝汤”增加津液,并使津液在“桂枝”的驱动下“走表”,那么本来已经虚弱的里阳(津液)一直得不到改善,反而会更加虚弱,里阳虚到了一定程度,这个人就会出现了类似手足逆冷的“厥证”,这是由于中阳衰极引发的,而如果中阳不足,不能把处于身体下半部分的水分化成津液(膀胱处于下焦,藏津液),那么就会导致咽喉得不到水的滋润而出现“咽中干”,水聚集在下面不能为阳所消化而出现“烦躁”,“土虚不能制水”引发的水饮上冲继而引发的“吐逆”,归根结底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中阳衰”引发的!这个道理我们可以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里也找到印证(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如上我们用了“甘草干姜汤”温了里阳,里阳得复,“厥愈足温”的同时,我们绝对不能高兴太早,前面说过津液已经因为“自汗出、小便数”而出现了不足,阳气现在得到了补充,这个时候就要着手补充“阴”。仲景告诉我们用“芍药甘草汤”,因为“芍药甘草汤”具有类似“阴成形”的作用而补充“阴”损,此时“津液”得复,“阴”液下流,所以“其脚可伸”。

  当然我们还要知道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津液虚极,导致胃中躁,而变成了阳明病(可参181条: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这时候因为“胃家实”,继而出现了“燥屎”引发谵语(可参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我们这时候应该顾及先与泻下力量较轻的“调胃承气汤”或者是“小承气汤”以“微和胃气”,不要期待一蹴而就,一味攻下,恐有大伤津液的危险,从而产生更大的变数(可参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如果医生误治“重发汗、复加烧针”,大汗出使津液大虚,直至引发少阴虚寒证,患者可以出现诸如“吐、下、下利清谷、里寒外热”等证,可以用“四逆汤”温少阴以期待自愈!

 从对这条分析来看,我们知道了仲景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视“津液”的,“阳化气”和“阴成形”,一样都不能缺少,重视培养阳气,然后再滋阴,好比在寒冬,地面已经被冰雪覆盖,你往地里种再多的东西也不会长出来,只有土壤的温度足够才行,此外,阴液的充足,对阳气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只有有了物质基础,阳气才能得以存留,所以我们在治疗上既不能“褒阳抑阴”,也不能“重阴轻阳”!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