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建琴】警惕“肌少症”发出的信号——认识肌少症(2)

 中国营养健康 2021-04-24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孙建琴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中心主任、教授

菲律宾大学获营养学硕士学位与学历。先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及营养学研究。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兼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等。

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虚弱、四肢纤细无力、易跌倒、步态缓慢、行走困难等。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是关键措施。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发布的最新版关于肌少症的诊断及治疗共识(AWGS2019),参考了2018年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的共识,提出肌少症诊断流程,包括发现-评估-确诊-严重程度分级,同时给出了适合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及研究机构的筛查方法。


 筛查和评定标准 

目前推荐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肌少症筛查。同时,每次重大健康事件(如意外跌倒住院)发生时,也建议进行机会性筛查。

对社区≥60岁老年人群的肌少症筛查和评定应关注以下临床表现:有近期功能下降或受损的表现;1个月内非意向性体重下降≥5%;抑郁或认知功能受损;反复跌倒;营养不足;慢病患者(如慢性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结核感染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有上述表现时也应该接受肌少症的筛查。


 肌少症筛查目标人群 

社区人群: 60岁及以上人群;合并慢性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结核菌感染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近期曾有入院史;长期卧床者。 
疾病患者:日常步行速度≤1.0米/秒者;营养不良者;近期出现跌倒者;合并抑郁状态或认知障碍者;1个月内不能察觉的体重下降超过5%者;近期出现临床可见的力量、体能或健康状态下降或受损者。

既往研究推荐,肌少症的临床筛查遵循步速测试-握力评估-肌量测量的模式。建议在出现步速下降(≤0.8米/秒)和(或)优势手握力降低(男性≤25千克,女性≤18千克)的情况下,行进一步的肌量检测,以确诊肌少症。

图1  20岁男性和65岁男性肌肉比较



简单易操作的体能测试

为便于临床及社区筛查,国际肌少症临床实践指南推荐采用步速或SARC-F量表进行筛查。经筛查确认为潜在肌少症的患者接受进一步的肌量、肌力及其他身体活动检测,以确诊和评估严重程度。比如体能评估:

①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GUG) 


测量个体从椅子上起立,完成短距离(3米或10步)往返步行,最后重新坐回椅子上的时间。该测试反映了个体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等体能水平,并采用5个等级代表个体的跌倒风险。


日常步行速度测试(GS)②豌豆土豆鸡肉丸配香蕉块


是指个体以常规步行速度通过4米的测试区域,计算其平均步行速度,反映个体的体力水平,速度越快者体能水平越高。还可以用6分钟步行测试,是测试个体在6分钟以内能达到的最大步行距离。为统一步速测量方法,AWGS2019推荐从移动开始以正常步速行走6米所需时间,中途不加速不减速,并至少测量2次,记录平均速度。

2014年AWGS推荐步速界值为0.8米/秒,2019AWGS将这一界值提高至1.0米/秒,因步速<1.0米/秒与许多健康不良结局相关。


体能状况量表(SPPB)


是综合性测试工具,包含重复性椅子站立(计算连续完成5组起立-坐下的时间,5次起-坐>12秒为反应躯体功能下降的界值),平衡测试(包含10秒双脚左-右侧方站立、半前后脚站立、前后脚站立测试3个部分),步行测试(以常规步行速度通过4米距离的时间)3个部分,以0~12分表示个体的体能水平,分数越高者体能越好。


简易5项评分问卷(SARC-F)量表


也是常用的综合性测试工具之一,包含肌肉力量、少行中辅助程度、从椅子站起、登梯、1年内跌倒次数等5项评估内容,以0~10分表示体能水平,分数越高者体能越差。

上述的体能评估方法均具有简单、易行、廉价、耗时短等优点,适用于临床疗效比较、科研实验观察及社区大规模普查。


 握力和小腿围或成“红灯” 

握力  AWGS2019推荐使用液压式测功器在坐位下90°屈肘测量握力(HS),使用弹簧式测功器在站立位下伸肘测量握力,如果老人不能独立站立,则选用坐位测量。推荐测量方案是用两只手或惯用手,用最大力量等距收缩并进行至少2次测试,选取最大读数。通过分析亚洲8项研究数据证实,肌少症的握力诊断界值男性低于28千克,女性低于18千克。

小腿围  一种替代测量小腿围的有效方法是“指环测试”,用自己双手的食指和拇指环绕围住非优势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测量到的小腿围刚好合适或比手指转动得小,患肌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AWGS2019建议,小腿围界值是男性<34 厘米、女性<33 厘米,对诊断肌少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AWGS2019还提出“肌少症可能”这个概念,指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下降。推荐对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发现的“肌少症可能”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相关健康教育,也鼓励将患者转到上一级医院进行确诊。但无论是否最后诊断,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贯彻始终。在医院和研究机构中,医疗专业人员除了遵循肌少症诊断流程外,还应积极寻找潜在原因,特别是可逆性原因,并为老年肌少症患者提供适当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华东医院新开“肌少症营养干预门诊”

由著名营养学专家孙建琴教授领衔、国内第一家“肌少症营养干预门诊”,3月12日在上海华东医院正式开诊(每周五上午在华东医院7号楼2楼营养门诊)。

这些年来,关注饮食不当吃出“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人越来越多,但在我们身边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因为饮食不当或疾病等原因,正遭受“肌少症”的折磨与困扰。老年人是肌少症的高危人群。肌少症不仅导致老年人活动能力降低,步速缓慢,走路不稳,行走困难,行走、登高、坐立、举物等各种日常动作完成有困难,同时增加了老年人残疾和丧失自理生活能力的风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

如何有效补充蛋白质,如何避免饮食营养的误区,何时需要医学干预,需不需要服用保健品、如何选择营养保健品,如何有效运动等等,健康的问题找专业的医学专家来帮助,这才是吃出健康延年益寿的有效之策。此次,华东医院还同时开出了肿瘤营养干预门诊。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