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泡茶是一门把握度的艺术

 弘益茶道美学 2021-04-26


泡茶是一门把握度的艺术。投茶的量、水的温度、浸泡茶如人生,儒雅恰到好处,时间短了,茶没有人味,淡了;时间长了,人味太浓,苦了。

一位优秀的茶艺师是给茶第三次生命的人。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究的是平衡,泡茶的要领中也涵盖均匀释放和口感的平衡控制,利用水温、时间控制之外,公道杯的集合再平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可以弥补某一泡浓淡的过失。

懂得欣赏茶的美是身与心的融合,真正的茶道,是一种对人生最美好的追求。欣赏茶艺是一种修养,举手投足之间,绽放的是行云流水。

泡茶就是注水与出汤。然而大道至简,不需要任何花哨矫饰,也不需要更多语言注解。一注足够好的茶汤就包含了千言万语,让饮者心中开出幸福的花儿来。

泡好一杯纯粹的茶,回归茶汤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我怀着敬重之心,投茶注水,偌大的房间,只有呼吸声,水鸣声。世事的烦扰远了,心头的浮躁消失了,每个人的眼中,只有眼前的一杯茶。风景如斯,四周静谧,或许这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于是,在一杯甘甜的茶里,观照被蒙蔽已久的心,领会上天赐予的美意。

投茶人杯,再注入适温清水,看叶片在杯中旋转,散发出阵阵香气,感受茶的苦涩渐渐淡去,甘甜在喉咙里回转。那醇厚甘甜与丝丝柔和,由口人心,由心人梦,由梦至四季。

几百次郑重其事地拿起,练就一次从容典雅的放下。茶不过两种姿态:浮、沉;茶人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浮沉时才能氤氲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出茶人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

习茶的自己,不浮于外物,不沉于心魔;习茶的自己,坦然拿起,执着放下;世间最好的感受,就是从心底认同自己。认真习茶,在茶的世界,寻得走失的初心,遇见茶与水的交融成就一杯好茶。

一片茶叶,看似细小、纤弱,越品就越觉得微妙。投茶入杯,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身成长的一切讯息,乃至所在山川气脉,悉数珍藏在一片叶子的精华里。

生命本是相生的艺术,如同智慧的古人造字。一个“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茶就是那一撇,水就是这一捺,你成就了我,我成就了你。


一片茶叶泡在杯里,藏香半解,并不能真正融进水中;慢慢地,水的温度解开了这种藏香,茶叶开始融进水中,暗香袭人;最后当茶叶完全贡献了她的精华,她就真正与水交融。

正因这片茶叶奉献出了自己的精髓,她才能够将一杯清水泡成一杯流香四溢的茶,因而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在其中读懂了一杯水的深度。

 
泡茶先要好喝再要好看。用从容典雅的动作,科学地、生活地、艺术地展示泡饮过程,香气四溢的茶汤和优雅安静的气氛相得益彰,这是茶的力量,是美的享受。

泡茶讲究四心:第一等待沸水的耐心,第二如何泡好茶的细心,第三沏茶时的专心,第四则是品味其中滋味的静心。面对困难,越能坚持,就越能取得思维认知上的突破。

茶一遍遍冲泡,经验一次次叠加,最终会由量变达到质变。用真心的柔软去泡茶。泡茶,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发现茶的美好,也是让喝茶的人感受到茶的美好,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


作者:林森楼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