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要综述:胶囊内镜查肠癌靠谱吗?2485人数据揭实效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1-04-26

今天是第1799期日报。

图片

图片

结肠胶囊内镜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综述)

Endoscopy[IF:7.341]

① 纳入13项研究(共涉及2485名患者)的结果,总结结肠胶囊内镜(CCE)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效果;② 8项研究在粪便免疫化学测试呈阳性后使用CCE筛查,5项研究使用CCE作为初步筛查手段;③ CCE的息肉检出率为24%-74%,对于>6mm及>9mm的息肉,CCE的敏感度分别为79%-96%及77%-97%,特异性分别为66%-97%及91%-99%;④ CCE的息肉检出率及敏感度高于结肠CT,而两者的特异性相当;⑤ 完整CCE的结直肠癌检出率高达93%;⑥ 无任何CCE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Colon capsule endoscopy in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01-13, doi: 10.1055/a-1308-1297

【主编评语】Endoscopy上发表的一篇系统性综述,总结了13项研究(涉及2485名患者)的数据,发现结肠胶囊内镜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其准确率与结肠镜检查相当,且优于结肠CT,但其完成率还有待提升。(@szx)

Nature子刊:巴雷特食管的无创诊断新方法

Nature Medicine[IF:36.13]

① 开发一种可收集胃顶部、食管及口咽表面的上皮细胞的装置——Cytosponge-TFF3,作为内镜检查的非侵入式替代方法,用于巴雷特食管的检测;② 收集812名患者的样本,100名作为训练集,187名用于校正,525名作为验证集;③ 基于深度学习的VGG-16网络可较准确地诊断出巴雷特食管患者(AUC=0.88),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72.62%及93.13%,而病理专家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1.7%及92.7%;④ 在1519名患者的队列中,可降低病理专家57%的工作量。

Triage-driven diagnosis of Barrett’s esophagu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using deep learning
04-15, doi: 10.1038/s41591-021-01287-9

【主编评语】Nature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合一种无创细胞收集装置(收集胃、食管及口咽的上皮细胞)及深度学习算法,可较准确地对巴雷特食管(食管腺癌的主要前兆)进行诊断。在实际操作中,该方法可降低病理专家约57%的工作量。(@szx)

Nature Reviews:一文读懂肿瘤肝转移(综述)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IF:40.689]

① 肿瘤肝转移分四步:微血管期、血管生成前期、血管生成期及生长期;② 肿瘤细胞首先进入窦状毛细血管,随后肝星状细胞产生细胞外基质为肿瘤迁移提供支架,接着Kupffer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最后免疫细胞被招募但因多种机制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③ 肝细胞、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通过复杂互作调控肿瘤肝转移;④ 超声、CT、MRI及PET等影像学手段是肿瘤肝转移的主要诊断方式;⑤ 手术切除仍是可切除肿瘤肝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而肝移植的作用仍有争议。

Liver metastases
04-15, doi: 10.1038/s41572-021-00261-6

【主编评语】肝脏的丰富血流供应为肿瘤转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30-50%的结直肠癌、30-40%的胰腺癌、5-40%的胃癌、6-38%的乳腺癌、10-20%的皮肤黑色素瘤、20-46%的神经内分泌瘤、17%的小细胞肺癌及4%的非小细胞肺癌可发生肝转移。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总结了各类可能发生肝转移的肿瘤,并讨论了肿瘤肝转移各阶段背后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以及肿瘤细胞、肝细胞与免疫细胞的互作在肝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最后介绍了现有的肿瘤肝转移的诊断及治疗方式。(@szx)

Cell子刊:抗大肠癌,一种细菌或有奇效?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5.923]

① 天然和适应性免疫信号分子TAK1在髓系细胞中的缺失使小鼠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和结肠癌具有抵抗力;② Tak1ΔM/ΔM小鼠菌群发生改变,可促进IL-1β和IL-6信号通路,从而诱导肠道保护性Th17细胞增加,并抵抗结肠炎和结肠癌;③ Tak1ΔM/ΔM小鼠菌群移植可对抗结肠炎或CRC;④ 内脏臭气杆菌在Tak1ΔM/ΔM小鼠中富集,可诱导肠道Th17细胞发育,并使野生型小鼠对结肠炎和CRC具有抗性。

Microbiota regulate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and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cancer
04-23, doi: 10.1016/j.chom.2021.03.016

【主编评语】微生物群在调节结肠炎和结直肠癌(CRC)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目前还不清楚微生物群是如何对这些疾病状态产生保护性免疫的。最新发表在Cell Host and Microbe的研究发现,髓系细胞中特异性TAK1缺失的小鼠可完全抵抗结肠炎和结肠癌,该小鼠的微生物群可诱导肠道Th17细胞并给予保护性免疫。该研究强调,髓系特异性TAK1缺失的小鼠中富集的内脏臭气杆菌是一种单一的保护性菌株。(@Lexi)

Nature子刊:IL-11+ 成纤维细胞促进结直肠癌发展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

① CAC小鼠及非结肠炎结直肠癌小鼠的肿瘤中存在一群IL-11+ 成纤维细胞,敲除IL-11Rα1或IL-11可抑制结直肠癌发展;② DSS诱导小鼠结肠炎及成纤维细胞的IL-11表达;③ IL-11+ 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增殖及组织修复相关基因,MEK/ERK通路与IL-11上调相关;④ IL-11通过磷酸化STAT3诱导结肠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活化;⑤ 结直肠癌患者的结肠组织中IL-11+ 细胞富集,IL-11表达与预后较差相关,IL-11+ 成纤维细胞中富集的部分基因与无复发生存期较短相关。

Interleukin-11-expressing fibroblasts have a unique gene signature correl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04-16, doi: 10.1038/s41467-021-22450-3

【主编评语】IL-11是IL-6细胞因子家族中的成员,可能参与肿瘤发展。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CAC)小鼠、非结肠炎结直肠癌小鼠及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均可观察到一群IL-11+ 成纤维细胞。机制上,IL-11+ 成纤维细胞可表达与细胞增殖及组织修复相关的基因,且其分泌的IL-11可通过磷酸化STAT3以激活结肠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结肠IL-11+ 细胞富集,而IL-11的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而IL-11+ 成纤维细胞中富集的部分基因表达也与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相关。(@szx)

Lancet子刊:新辅助化疗联合标准方案,可延长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The Lancet Oncology[IF:33.752]

① 461例活检证实的局部晚期(cT3或cT4 M0)直肠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新辅助化疗(FOLFIRINOX)+标准方案(同步放化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化疗),对照组为标准方案;② 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中,92%完成了6个周期的治疗;③ 中位随访46.5个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76%,显著高于标准治疗组患者的69%(HR=0.69);④ 在整个治疗期间,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与标准治疗组患者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及22%。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 FOLFIRINOX and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UNICANCER-PRODIGE 23):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04-13, doi: 10.1016/S1470-2045(21)00079-6

【主编评语】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在461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发现,相比于标准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进行同步放化疗,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标准治疗+新辅助化疗(FOLFIRINOX方案)可显著增加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且对辅助化疗的耐受性更好。(@szx)

更年期激素治疗或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IF:7.515]

① 纳入来自瑞典的290186名接受更年期激素治疗(MHT)的女性,及870165名未接受MHT的女性;② 在中位随访7年期间,与未接受MHT的女性相比,接受MHT的女性的结肠腺癌及直肠腺癌风险降低(OR分别为0.67及0.66);③ 仅接受雌激素治疗(E-MHT)或同时接受雌激素与孕激素治疗(EP-MHT)的女性的结肠腺癌及直肠腺癌风险均显著降低,且相比于正在治疗者,过去治疗者的风险降低更多;④ 口服与经皮MHT有着类似的结果。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ie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 Swedish matched‐cohort study
04-15, doi: 10.1111/apt.16362

【主编评语】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在超过100万名瑞典女性中发现,更年期激素治疗(包括雌激素或雌激素+孕激素)与更低的结直肠癌风险相关。(@szx)

Nature子刊:RAC1B或可作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1]

① 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RAC1B表达显著升高,且与肿瘤晚期、淋巴血管侵袭、转移及更短的无病生存期相关;② RAC1B的过表达与WNT信号通路活性上调相关;③ 在结直肠癌小鼠模型中,RAC1B的缺失可抑制肠道肿瘤发生,并降低WNT信号通路活性;④ RAC1B与EGFR信号通路中的多个核心组分互作,对于有效地激活EGFR信号通路是必需的;⑤ 在患者来源的EGFR抑制剂耐药性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类器官中,RAC1B的缺失可使其对西妥昔单抗治疗敏感。

RAC1B modulates intestinal tumourigenesis via modulation of WNT and EGFR signalling pathways
04-20, doi: 10.1038/s41467-021-22531-3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RAC1B表达上调,且与较差的预后密切相关。机制上,RAC1B可通过与EGFR信号通路中的核心组分互作,且对于EGFR及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必需的。在EGFR耐药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类器官模型中,RAC1B的缺失可使其对EGFR抑制剂重新敏感。该研究结果提示,RAC1B或是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可能改善EGFR抑制剂的临床疗效。(@szx)

BRAF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管理(综述)

Annals of Oncology[IF:18.274]

① BRAF V600E突变mCR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仅11个月,对标准治疗应答较差;② 约2.2%的mCRC患者存在非V600E BRAF突变,预后较好;③ 建议所有mCRC患者对肿瘤组织的RAS及BRAF突变进行鉴定;④ BRAF突变mCRC的标准一线疗法为化疗(FOLFOXIRI: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联合贝伐珠单抗;⑤ 一线治疗进展后建议联用encorafenib(BRAF抑制剂)与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或panitumumab);⑥ PD-1单抗、PI3K抑制剂等联用方案正在试验中。

Management of BRAF-mutan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 review of treatment options and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04-06, doi: 10.1016/j.annonc.2021.03.206

【主编评语】BRAF突变(主要为V600E突变)发生在约10%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Annals of Onc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现有指南中针对BRAF突变mCRC的治疗方案,并讨论了最新的临床试验进展。(@szx)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szx,Lexi,花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