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此学习,是大多数家长都不懂的秘诀

 泊恩心理 2021-04-28

大家都喜欢玩游戏。

从最简单的贪食蛇到今天各种手游,玩游戏毋庸置疑是公认的获得快乐最佳途径

反观学习,却成了大家心里最痛恨的事情。那么,学习和快乐,可以画上等号吗?

知乎有个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人类不进化出让自己在学习时分泌多巴胺的机制?

有很多不同领域的老师都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这个答案是比较贴切的:

生命就是学习的产物,学习就是我们的本能。

如果你不爱学习,那么不是大脑的错,而是你学习的模型出了问题。

01

学习的快乐在哪里?

多巴胺是产生快乐情绪的物质。

它在神经里负责传递情绪,一般是跟随着兴奋和上瘾。

在社会诞生之初,学习是快乐的。因为学习是有益的,具有强烈的积极作用。

很多人无法理解学习为什么是快乐的,想象一下远古人类:

在他们学会制作工具、学会利用工具击退凶猛的动物的时候,“可以继续生存”的念头对他们而言是多么兴奋。

也包括年幼时期的我们,知道了天为什么是蓝的之后,也是兴奋地想告诉别人。

本质上,学习满足了人的好奇心,激发了更多的探索欲望。

而且在探索有所突破的时候,成就了社会对于他的肯定,甚至于会名垂青史。这些都是积极的反馈。


02

为什么学习不快乐了?

但是为什么今天这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了呢?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成功将学习变成痛苦的一件事。

学习本质是奖励机制,但是今天的教育让学习变成了惩戒机制。

可以想象,同样是一张不及格的试卷,有的家长会说:没关系,你尽力了,你很棒;

也有家长马上开骂:还玩什么玩,考试这么差,罚你下个月零用钱减半。

不得不说,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后者。

学习和考试成了孩子的噩梦,努力学习只是为了不被骂不被奚落,那学习还能是快乐的吗?

如此这般,孩子们的快乐在哪里?那只能是游戏了。多巴胺在玩游戏的时候开始大量被激活,渐渐地,玩游戏就让孩子们上瘾。

孩子戒不掉游戏,本身就是依赖游戏刺激产生的多巴胺:多巴胺带来的上瘾让孩子更加割舍不掉游戏。

那学习呢?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一种痛苦,他们要解脱,只能靠游戏。

如此循环,学习和游戏成了对立面,目前这种病态反馈机制被迫产生。

03

如何有效地学习?

现在很多老师介绍的学习方法都植入了游戏的奖励机制,这是可取的,甚至是十分有效的。

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游戏打得却很好,是他们不聪明吗?当然不是,他们甚至聪明过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

他们只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惩罚机制下的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快乐。

找对正确的学习方法十分关键。其次就是,不停歇地努力和坚持

曾经有学者提出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

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推动的人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

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他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如果把学习看做一个转动的轮子,那么在有奖励的积极反馈下,是可以做到像飞轮一样,经过前期费力的投入,后期得来可观的进步。

04

学习本来就不该是痛苦的

小元今年是高一,一个看起来文文静静、不起眼的小女生,却是他们班的班级第一。

同学们眼里的小元,不仅是学习好,也是班上最猛的追星一族。

小元妈妈说,他们从不干涉女儿的兴趣,但是前提是学习要主动,成绩好了还有奖励。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什么约定,只要女儿做到了,他们一定会兑现。

这是学习奖励机制的最完美体现,也是父母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最好典范。

学习本来就不应该是痛苦的,无论是什么环境,教育对学习做到的引导都至关重要。

每个成功的人,曾经都是个快乐的孩子。

也许很多家长还在恼怒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不妨静下来,好好和孩子谈谈,他想要的快乐是什么样子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