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传一句话】——黄仕沛篇

 了然3z5ctoaa2w 2021-05-02

作者:端木文
1,内难,论病书也;伤寒,治病书也。
——秦伯未

2,仲景书但得其一知半解,便可起死回生。
——《四库全书》书目提要

3,《伤寒论》是仲景综合前人的临床实录。

《小品方》云:
古之旧方者,非是术人逆作方,以待未病者也。皆是当疾之时,序其源由诊候之。然后依药性处方耳,病者得愈,便记所主治。序为方说。奏上官府,仍为旧典也。

仲景的条文大多是写实性的症状描述。

4,《伤寒论》乃救误之书。
观太阳病篇有条文178条,其中论及误治的条文有89条,占50%。
其中有列出处方的误治条文66条,占37%。

太阳病篇有处方72首,误治处方51首。占71%。

5,《伤寒论》是借六经之治以言杂病。

“六经可以钤百病”。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

6,审证不问因,治在当下。
方证要活看,活用。

7,关于麻杏甘石汤证的思考。
联系临床,我们可知:

1.大凡汗出的,必“无大热”。
“无大热”并非无热,其实所谓“无大热”指的是有热象而不明显,并非讲体温的高低,而是热邪蕴于内,经汗出而体热稍泄而已。

2.汗出并非绝对禁用麻黄。
所谓“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这是指太阳病。桂枝汤(太阳中风)证和麻黄汤(太阳伤寒)证的鉴别。

越婢汤“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加术汤“腠理开,汗大泄”;麻杏苡甘汤也因于“此病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都用麻黄。

此时喘憋厉害,急需改善气管通透性,故以麻黄为主。

8,黄耳杯。
据考证汉代一黄耳杯的容量即为200毫升(即古方中的二升)。

故麻杏石甘汤煎取后为二升,用黄耳杯服,乃一次顿服耳!

9,陈伯坛先生读书之细,令人喟叹!

伤寒论中的“主之”为该证候的必定方。“宜”为权行方。“可与”为借治方。

10,关于“大承气汤”证的思考。

何为“目中不了了,睛不和”?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目中不了了,即为球结膜水肿。
球结膜水肿,表现为白睛水肿,瘙痒,充血或者异物感等,严重的也可以出现眼睑肿胀。

而“直视”,则为呆滞前视。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11,关于木防己汤证的思考。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

何为支饮?
水饮停留在心肺,咳嗽喘息。不能平卧,身形如肿,称为“支饮”。西医的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的喘息型等就属于“支饮”范畴。

这是治疗支饮的第一个方子。
水饮夹杂实邪,淤滞,为木防己汤。

其人喘满,肺心病。
心下痞坚,肝脾肿大。
面色黧黑,缺氧。

面色黧黑,是木防己汤的辩证要点。还包括口唇发绀(紫黑色),舌色暗,杵状指(手指也发黑,手发黑)。

12,石膏,汉代的鸡子大一枚,为50-60克。
抗凝作用,解凝痰。

小柴胡汤证,
口渴,属阳明。加石膏。
大便结,加大黄。

13,蒸蒸而振者,为战汗,寒战。

汗出,同时又恶寒剧,是阳虚。宜桂枝加附子汤。
而在恶寒之后,汗出而解(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为战汗),是表证。宜桂枝汤,小柴胡汤等。随证治之。

14,关于《金匮要略·痉湿暍(ye)》的思考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牙关紧闭,口不能开),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xie)齿(咬紧牙齿),可与大承气汤。

辩证要点:
肌张力高,角弓反张,睁目,牙关紧闭,脚抽筋,脉沉,此为刚痉。
伴发热,意识障碍,即为暍(暑风,暑厥)。

15,金匮之所以把痉湿暍合为一篇,深具临床意义。

暍即中暑(高温综合征),热甚伤阴,因而致痉。

痉者“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口噤不得语”,用现代语言表达,就是脑水肿。昏迷,肌张力高。此时不拘于治暑,而治在当下。

16,痉而口噤(牙关紧闭,口不能开)者,为刚痉也。治宜开窍醒脑。仲师不用安宫牛黄丸,而用麻黄。不用清热而用急下。

遇刚痉者,以“直视”,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为急下指征。可不以大便秘为指征。症异实同。当急下用“大承气汤”。

当此危症,可信循仲师古法,放手大胆用麻黄开窍。

17,麻黄者,开窍,续命,还魂,振奋沉阳。厥功甚伟!

急方:还魂汤《千金方》
治客忤卒死者。
麻黄三两,杏仁七十枚,炙甘草一两,桂心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

18,麻黄剂,可救急治疗:安定中毒(服安眠药自杀),二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昏迷等。

19,麻黄

《神农本草经》:【麻黄】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晋地。


《名医别录》:【麻黄】微温。无毒。主治五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疏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一名卑相。一名卑盐。生晋地及河东。立秋采茎。阴干令青。(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端木文辑录于厦门首届国际经方论坛名师讲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