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之心得分享

 在下不敏 2021-05-02

第三十七章 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上一章老子从守柔处弱谈无为,而本章则是从效法大道来谈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什么是无为呢?难道什么都不做就叫无为吗?老子说“道常无为”大道难道什么都没作吗?大道生天、生地、生万物,并赋予万物相生相克的法则,使整个宇宙生生不息的自我造化,这难道能说大道什么都没作吗?若什么都没作又何来的“无不为”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老子说的无为不是不能有外在的行为,外在的行为是可以有的,也是必须有的,但外在的行为能否合于道却是人类的一个大难题。

大道没有人类的各种好恶分别,且能够做到为而不恃、不争,不为主、不居功,所以就能“无不为”。而人类却不一样,有好恶分别的习性、情识的干扰和障碍,总是以我为主,有恃、有争,喜欢居功自傲,因此很难依循人性事理来有所作为,而解决这一难题就是老子本章的宗旨所在。

由此可知,老子的无为指的不是外在的行为,而是指内心,指内心要作为的存心是发自内在光明清真的本性,还是发自于贪嗔好恶分别的知见上。

因此要真正明白什么是无为,需具备内观觉照的功夫,观照黄庭一窍气机起伏带给我们的感受,观照我们有没有被这些不同的感受所绑架。因为我们无论在外面贪什么、嗔什么,或金钱名利,或术流动静,或善行等,其归根结底还是对黄庭一窍气机起伏的感受上的或贪或嗔。当我们的外在行为并非出自于对内心感受的追逐或抗拒时,那才算是真正的无为。

所以,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为了让我们效法大道,效法大道的无为,不在黄庭一窍气机起伏的感受上攀附好恶分别知见,让气机单独的存在,不干扰它就是无为,只有无为才可以启开本性生生不息的造化,才可以无为而无不为所以老子又接着说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侯王”就是指我们人类,我们如果能够守住无为,无为怎么守?内观觉照黄庭一窍气机的起伏,观照气机的自然流动,自不自由,有没有在助长,有没有在抵抗,卸除助长或抵抗,就是守住无为。当我们守住无为的时候,内在本性的造化就不再被扭曲、干扰,生生不息的造化也将因此开启,所以叫“万物将自化”

“万物”比喻我们身中的一切感受、气机,造化的工程等。“自化”无需外力,自我造化以至生生不息。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万物“自化”中,我们身中的气机会不断发生各种变化,随之带来的感受也会不断的变化和增加,面对这种不同以往的感受,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的生起追逐或抗拒这种感受的贪嗔之心,所以老子说“化而欲作”,“欲作”对感受想要追逐或想要抗拒的意思。

面临这样的情况时,只是静静地观照黄庭一窍中气机本来清真的实相,不过只是黄庭一窍中能量强弱的起伏变化而已,放下好恶分别的知见,让能量自由自在地流动,不干扰,不为主,就是“镇之以无名之朴”的意思。“镇”不是有个怎样的动作来对付那个“欲作”,而是恰恰相反,不对它有任何作为,只是静静地内观,即安定、镇定就是这个“镇”的意思。“无名”,大道未生天地万物之前称为无名,“朴”淳朴,未经人工雕琢。这里比喻心性本来清真的样子。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以“无名之朴”镇之是一种安定内心的法门,也就是说是一种治病的药,病既已除,药也该扔了,这就是“无名之朴,亦将不欲”的意思。“不欲”不执着于法,舍弃法的意思。

《金刚经》云:“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陀形容他自己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用的木筏,大家上岸之后就应当舍弃它,连“法”都应该舍弃,更不用说非“法”了。

由此可知,内观觉照也只是我们达成无为的一种工具,而并非无为本身,只不过为了觉知心性本来的清真实相我们姑且用之罢了,当看清实相且永不退转的时候,便是舍弃它的时候,否则就成了执着,就是有为了。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是说当看清了心性本来清真的实相,而且能够永不退转的时候,舍弃了所有的修行法门,即是达到真正的无为,只有做到真正的无为,才是真正的静。

这里的静不是不动,不是什么都不能想、不能看、不能闻,相反眼、耳、鼻、舌、身、思维都可以照常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喜、怒、哀、乐也可以照常拥有,唯一不同的只是不再有对黄庭一窍的气机起伏做点什么的欲望,这种不想对胸中气机起伏做点什么的状态就是老子这里“静”的意思,也是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的意思。

不过明心见性还不是成圣成佛,只不过从明心见性到成圣成佛是我们本性的事情,所以叫“天下将自正”,“天下”即我们的身心命,“将自正”将自己进入返于先天一气的轨道,踏上返本还原之路,也就是成圣成佛的路,这一切的造化都由本性来控制和实施,我们只要“致虚极,守静笃”就是效法大道的“无为而无不为”了!

好了,本章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张讲师的讲解请见次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