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承气汤的条文也比较多,所以同样分开几部分来学习。 现代剂量参考《方剂学》(第十版) 小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两(12g) 厚朴炙,去皮,二两(6g) 枳实炙,大者三枚(9g)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这一条辩证什么时候可以用大承气汤,什么时候可以用小承气汤。 阳明病出现脉迟,就是和脉数相反,但是仍然是有力的,如果无力,就是阴证了。 虽然出汗、但是不怕冷,说明没有表证。 身体会沉重,移动肢体很艰难;短气,呼吸迫促;腹部膨满,因而胸部受到压迫,出现喘鸣;发热如潮热状,说明有里热,可以用承气汤。 手脚不断出汗,绵绵不断,湿漉漉的,是大便已经硬了表现,才可以用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比较峻烈,辩证较严格。 总结一下这条对于使用大承气汤的要求: 要有汗出、潮热、腹满、不恶寒四个点。 还有表邪的情况: 如果汗出多,微有热,不是潮热这种里热,并且怕冷的,是还有表证的证据,不可以用承气汤。 用小承气汤的情况: 如果没有潮热,只是肚子胀满不通,可以先用小承气汤,调和胃的机能,不可以直接就使用峻烈的大承气汤。 看一下小承气汤结构: 用厚朴、枳实,所以主要是消胀力量强,用大黄,也有通便作用。用于热不严重,胀满严重的便秘。 服用方法: 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就是不能全部喝完,有效就可以了。 调胃承气汤VS小承气汤VS大承气汤: 药物组成: 调胃承气汤由大黄、芒硝、炙甘草组成; 小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组成;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 以下内容,请于知识星球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