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如美棠》
 这是饶平如一生的故事。他不是一个想打仗的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去打仗了。又因为和美棠在一起,他最终厌倦了战争,想要回家。六十年的相守历尽坎坷,命运让他们长久分离。好容易最后又在一起了,美棠却身患重病且渐渐失去记忆。平如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每天5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4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纪录,他不放心别人帮。美棠在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平如就画这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我的故乡高淳,位于江苏省西南端与安徽省交界的地方,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省交界的寺主, 恰好是“吴头楚尾”。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是茅山山脉和天目山山脉的衔接处,山高林茂,俗称“山乡”;西部为丹阳湖、石臼湖、小南湖三湖所环绕,溪河交错,苇岸无穷,俗称“圩乡”。最早的县治固城始建于公元前五四一年,比楚威王筑石头城置金陵邑(前三三三年)还早二百来年,可称古邑。 到我出生的时候,固城早已荒废,县治淳溪镇也是一个仅数千户人家的小镇。镇上只有一条三米多宽、青石板铺面的弯曲小街,俗称老街。……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巨流河》 虽然此书出版时,齐女士已经80岁高龄了。但书单狗从这本书中看到的,仍是一个青衣布衫的民国文学少女。齐邦媛出生在国民党高官家庭,但在那个最荒乱、动荡的年代中,她被命运驱赶着,像一条大河,一路奔流。从塞外辽宁的巨流河,最后到达台湾最南端的哑口海。但在颠沛流离中,齐邦媛仍然坚持接受朱光潜先生的教导,读雪莱、济慈、华兹华斯、莎士比亚等人的诗,灵魂沉浸在自得其乐的浪漫中。她在内心深处自建了一个无比强大和广阔的精神世界,虽然身处乱世,却内心坚定。她的这种精神力量,让苦难也变得没那么面目可憎,反而让经历过苦难的齐邦媛,活得更强大。潜意识中的痛苦记忆注入爱的能量,疗愈内心的创伤,摆脱焦虑、压力和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