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夏之蔷薇花开:最美夏日,可从晚唐名将高骈一首诗《山亭夏日》/《夏日长》开始

 qiangk4kzk8us4 2021-05-06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一到,日子便活色生香。

岁月开始描眉,天地开始换裳。尾春的娇艳开始遮面,初夏的俏丽开始入席。往事如衣,一件一件褪掉。夏日的风,越过平原,穿过海峡, 吹到花红柳绿,吹到莺飞草长。万物变得精神饱满,从春日的缠绵里跑出来,跳进夏日的池塘。村庄里的少年们打着赤膊追赶树梢的太阳。

(附:《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山亭夏日》写得清新流丽。虽然出自晚唐名将高骈之手,但是全然不像武将之手笔。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将门之后。祖父高崇文是唐宪宗时名将,功勋赫赫,死后配享太庙,于社稷举足轻重之人。高骈一生不平,高开低走,曾是重创黄巢起义军的功臣,晚年却嗜方术成瘾,几近疯痴。

难得的是,他能写诗。武将出身,而好文学,素日喜与文人往来。诗情挺拔,当时被人赞誉为“落雕侍御”。北宋学人计有功曾称他的诗“雅有奇藻”。此《山亭夏日》乃入夏诗作,另有《送春》诗,“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可与之并读。春去, 夏至。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夏日午后,如《红楼梦》所写:“赤日当空,树阴匝地,满耳蝉声, 静无人语。”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日白昼开始变得漫长。也不知何故,所有儿时记忆仿佛都是在夏天发生。踩着小凉鞋,拉扯着即将坏掉的小背心,在田埂挖泥巴。隔世相望,唐代孩童大抵也是类似模样。童心本真,总是相近。

想要这样一个院子。有树屋,有花径,有池塘,有亭台。就像诗人高骈家的一样。夏日一到,他可以在树荫下睡觉,在百花旁写诗,在池塘边看亭台云影。对高骈而言,杀伐征战中的戎马半生,是一种人生; 老宅小院里的入夏小诗,是另一种人生。正是:但求一首诗,可以慰风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初夏的风最动人。有一点温热,带一点不羁,夹一点挑逗。越过万水千山,吹到窗前,吹到身下。“水晶帘动微风起”一句,诗人以“帘动”喻“水波”,最是精妙。夏风微拂,水波荡漾,似水晶帘动。立夏时候,蔷薇花开。院中满架的蔷薇,风过香漫,摇曳醉人。夏日午后, 令人心懒又心安。

明代文人顾璘有诗《蔷薇洞》曰:“百丈蔷薇枝,缭绕成洞房。密叶翠帷重,秾花红锦张。对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长。香云落衣袂,一月留馀芳。”蔷薇之香,最是久长。大诗人白居易那首著名的《简简吟》中便有“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之句。虽是缅怀早夭少女之作,但此二句足见蔷薇花香盈袖之美。

江南有立夏食三鲜之说:玄武湖的樱桃,高淳的青梅,镇江的鲥鱼。唐代张祜爱樱桃,曰“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宋代贺铸喜鲥鱼,曰“雨长沙田三尺芦,截江逻钓待嘉鱼”;白居易曾借青梅止渴,曰“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尝。疗饥兼解渴,一盏冷云浆”。

人间不过二三事。

院中亲朋围坐。

食立夏三鲜。

再有蔷薇花香缭绕。

有时,事闲、心懒,便是美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