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散曲(1)

 丘山居士馆 2021-05-07

文/肖旭

讲三个问题:一、元散曲的兴起和体制;二、元散曲的创作概貌;三、元散曲的主要作家和作品。共讲五位作家的五篇作品:关汉卿的《不伏老》;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可九的【醉太平】《无题》;睢景臣的套曲《高祖还乡》。

一、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这是两种范畴的文学形式,杂剧属于戏曲,散曲属于诗歌。散曲是金元时期流行乐曲的曲词,是一种新兴的诗体。 曲是从词演变而来的。从音乐方面看,曲乐和词乐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唐以来的燕乐系统,只是曲乐在发展中又吸取了民间乐曲和民族乐曲。从文学方面看,曲也深受词的影响,但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是一种新的体制。

散曲兴起于金末元初,金代的董解元,金元之际的诗人元好问,都是杰出的散曲作家。

散曲有曲牌,并规定了一定的调式,一定的字数,一定的韵脚,它入乐就可以歌唱。我们说散曲虽兼有音乐和诗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仍然属于诗歌的范围。

曲最重要的特点,也就是与词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可以加衬宇。所谓衬字是在曲正格以外,加上去的字,往往以虚词为主。加衬字,既可以保持曲调的腔格,又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使作者有更大的自由,淋漓尽致地去抒情、叙事。如【南吕·黄钟尾】开头两句都是七个宇,但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却增加到五十三个字即加三十九个衬字。第一句七个宇是“我是一粒铜豌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第二句七个字是“钻入千层锦套头”(恁子弟每,谁教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这些衬字的加入,就把关汉卿的坚决不伏老的态度,抒发的十分强烈,也说明他不伏老的态度,任你是怎么做也是改变不了的。因此衬字和正字互相配合,既保持了曲调的腔格,又加强了语言的灵活性、通俗性,它突破了词僵化的定格,解决了自唐宋以来,词的固定调格和语言的生动活泼之间的矛盾。可以这样说,散曲语言的通俗,表现手法上的裸露无余和衬字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一支支独立的小曲,句式长短不齐,有一定的格式。每曲都有一定的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也不一样,小令又叫“叶儿”,它是散曲的基本形式。

小令还包括“带过曲”,它是由同一宫调里习惯连唱的两支或三支曲调组成。

套数,又叫散套,是由两支以上属于同一宫调的曲子联合而成的组曲,套数要求一韵到底,一般都有尾声。

二、元散曲的创作概貌。

元代散曲作家有姓名可考的二百多人。隋树森编《全元散曲》,这是现在收集作品最完备的散曲集共收元人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残曲除外。我们在看待这些作家作品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由于散曲是通俗文学,专工的人不多,因此编入集子的人就更少了,至于民间作品散失的就更多了,由于散曲散轶的很多,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元散曲数量比较少,而很多又是出于上层文士之手,这就影响了现在散曲的思想和艺术的质量。

元代的散曲多为文人创作,我们知道文人在元代社会地位是很低下的,有所谓“八娼九儒十丐”之说,由此可见读书人地位之低下。元代读书人失去了科举的精神支柱,心情是十分苦闷的,他们创作散曲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在元蒙统治者重压之下的愁苦、郁闷,有的人把散曲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再加上元代统治者刑罚森严,知识分子虽有不满,却不能直言,这一切就造成了元代散曲的内容有这样两个显著的特点:

1、元散曲很少有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作品,这是由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所决定的,这种作品很少,实际上表现了知识分子的一种消极反抗。

2、散曲的主要内容是叹世、归隐、歌咏山水,还有很多感叹人生如梦,鼓吹及时行乐的作品。

 这类题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元代这一特定时代特征,如白朴的【阳春曲· 知已】“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准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曲中宣扬了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表现了消极的人生观。就是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但是把嘴闭得紧紧的,谁是谁非心里也明白,只是不公开表态,暗暗的点头,在书中淹留欣赏,袖手旁观,虽然非常的贫穷,但也感到很风流。曲中消极的人生观表现的很突出,但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处境的困窘、危险以及他们的苦闷、不满。

由于散曲是俗文学,有些作品小市民低级庸俗的趣味比较浓厚,这些原因使元散曲缺乏一种磅礴的气势,积极进取的精神,这应注意到。这种种原因就使得元散曲在整体思想内容来看,它既比不上唐诗、宋词,也比不上同时代的元杂剧。但应指出元散曲在思想上的主要倾向,是和元代社会现实相对立的。

在艺术上,元散曲具有民间艺术的风格,通俗、自然、泼辣,往往能收到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在语言上,由于散曲是在俗傜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很多民间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因此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既质朴、自然,又鲜明活泼,跟向来以文言词汇为基础的诗词作品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直抒白描,写景抒情一定是穷形尽相,裸露无余,淋漓尽致,富有余韵。这和诗词的含蓄蕴藉、情于言外是很不相同的。散曲的出现是对诗词在语言、格律上的一次解放。散曲这种新兴的诗歌样式是元代文学中除杂剧以外,有比较突出成就的一个文学门类。

元散曲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王和卿等人。马致远是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是前期散曲作家中创作最丰富者之一。后期的散曲作家著名的有睢景臣、张养浩、张可久、乔吉等。其中张、乔影响最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