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火帝养生_WSH 2021-05-08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

实际上,五积散这么一张大方子,治疗的是表里上下的寒湿证,而理中丸是治疗中焦虚寒的一张方子,如果我们按先袪邪,后扶正,先治表,后治里的原则的话,应该也用五积散,后用理中丸的机会会多一些,不应该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啊,难道就不怕“参术之补,有碍寒湿之行。”许叔微没有读过这句话,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许叔微在这里用了一个“止”,止以理中丸。那这个“止”是“止”什么呢?止吐泻。

许叔微告诉我们,对于曹生这个病,先用理中丸把吐泻止了,再用五积散把病治了。这是什么意思呢?理中丸不是治病的,就是止吐泻的,而真正治曹生这个病要靠五积散来治。

反过来我们再思考,理中丸为什么不出在太阴篇里而是出在霍乱篇里呢?理中丸的第一功效是主治吐泻,而不是别的。我们从教材里学到理中丸温中补虚,治疗中焦虚寒,似乎也没有错,不如我们直接把理中丸的功效提出来,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

理中丸就是止吐泻的。那么理中丸温补中焦的这个功效是在哪里说的?肯定是后世提出来的,温补中焦是治疗内伤病的,治疗内伤虚寒证的。而在张仲景笔下,在伤寒论里,理中丸的功效主要是止吐泻。

对于曹生这个病,急则治标,所以,必需要先用理中丸把吐泻止掉。

我们在返回去看看前面(笔记第二第三里)的90岁的老人,为什么会想到理中丸?就是止吐泻,再返回去看前面的那个学生(笔记一),发烧,拉肚子,呕吐,不吃东西,为什么会用理丸,仍然是止吐泻。

如果吐泻止了,发烧不止,我们还可以继续治发烧,就像霍乱里面说的,先用理中丸,后用桂枝汤,但是,现在退烧的西药也有很多,实在是烧得不行了,也可以临时让病人可服退烧药,这样处理都是可以的。但是先用理中丸止吐泻是首当其冲的 。

我们再返回来思考90岁的老人疾病的诊断,应该诊断为什么病?应该诊断为霍乱,不应该诊断为内科的腹泻,也不应该诊断为伤寒里的太阴病。为什么?如果我们诊断为内科的腹泻病,那么我们治疗就是去治腹泻,而治腹泻是需要治病的,也就是直接奔着这个病去了,太阴病也是一样的,也是朝这个病去,而只有诊断为霍乱,你才不会朝治病去,而是直接想到理中丸的功效止吐泻。

就因为理中丸的功效是止吐泻,就直接诊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