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传验方治疗眩晕

 华华YHBH0207 2021-05-09


第 1807 期

图片

作者 / 曾德环 程方 黎国昌 韩玲华编著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图片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的关系密切。《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说明眩晕与髓海不足、血虚有关。汉·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元·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丹溪心法·头眩》提到:“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者。”明·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认为眩晕“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现代有学者认为,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风、火、痰、虚、瘀等引起清窍失养,其病位在脑,病机可归纳为肝阳上亢、气血不足、肾精不足、痰湿中阻、气虚血瘀等证型。李鲤教授认为,随着社会环境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易引起脾胃运化失职,肝胆疏泄失常,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壅积,或气血生化乏源,一遇诱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李鲤教授认为,眩晕病多虚中夹实,病性以虚者居多,病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机多见脾失健运、痰湿内阻、痰瘀互结、蒙蔽清窍,或肝肾亏虚,风阳挟痰瘀上扰,或气血不足,清窍失养,或气虚痰瘀阻络,清阳不升,终致虚中夹实、虚实夹杂之证候。(以上内容摘自:《李鲤治疗眩晕临床经验》作者:常学辉 李元正 姬文摇,《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8期第20-22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附:临床应用

① 治疗慢性气管炎: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据82例观察,用药后近期控制34例,显效26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服药后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仅个别患者因服药过显产生腹泻、腹痛反应,但为时较短,不需处理可白行消失。法:柳枝4两,切碎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

② 治疗烧烫伤: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每日1~2次,不包扎。换药时不必擦去前药,任其自行脱痂。上药后约3~4小时创面渐干,结成焦痂,随着出现疼痛。此时可在药痴上涂以香油使之软润,切不可擦掉原药。应用3例小面积Ⅱ度烧伤,效果良好,经3~14天痊愈。

摘录《中药大辞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