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柳妈三言两语就扰乱了祥林嫂的心。 从表面看,祥林嫂不过是个倒霉到底的苦命女人。 祥林嫂的一生都不走运,吃尽了生活的苦。鲁迅《祝福》写的是他旧历年底回到了老家,借住在本家鲁四叔看到、听到的一些关于祥林嫂的故事。 二十六七岁时死了丈夫,便来到鲁镇鲁老爷家里做工,本来鲁四叔十分介意她是个寡妇,不过四婶却看她很安分又能干,便把她留下了。
你看,祥林嫂本来有机会凭借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不成问题。 祥林嫂不爱说话,可是即便后来别人问出了她家里的情况,丈夫、小叔子、婆婆等等,但她却好像与他们无关,只想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用尽力气工作,只求得过一种安稳的日子,祥林嫂的这个朴素的愿望很快就破灭了。——她的婆婆带人来抓她了。 婆婆之所以有权力处置祥林嫂,就是因为祥林嫂是童养媳。所谓童养媳,就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一种物化:祥林嫂的原生家庭怎么样,小说里没有交代。而婆婆可以把这个媳妇再卖出去,可见祥林嫂本来家里很穷才被人买了做童养媳,就像物品一样,在自己家没什么太大用处的话,就转卖给更需要的人,然后自己能得到一笔钱。 而这时的四老爷、四太太,不仅任由失去了一个不错的劳动力,而且反而怪中间人卫老婆子挑人不甚,给他们这种体面人家丢人了。 可是,祥林嫂这个优秀的劳动力,四婶后来反而念念不忘了:
于是四婶就向卫婆子打听祥林嫂,于是我们就知道了,祥林嫂不仅在鲁老爷家做工的时候让主人感觉划算,而且放在精明的婆婆手里,能得到更多的价值:
话虽这么说,不过祥林嫂再嫁本来还是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前景的:“有人到贺家坳去,回来说看见他们娘儿俩,母亲也胖,儿子也胖;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得了伤寒死了,儿子被狼叼走了,祥林嫂又只剩下她一个人,又来到鲁太太家做工。 这次,祥林嫂还能凭借勤劳的双手让自己过上一段内心安宁的生活吗? 不能了。
鲁四老爷嘱咐自己的太太说。 而镇上的其他人,对祥林嫂的态度也不如以前。即便祥林嫂逢人就讲她苦命的阿毛,听的人也并没有对她十分同情。因为大家终究认为她是个不干净的女人,一个嫁了两次的女人,伤风败俗。 正如鲁老爷说的:“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 可是被悲伤蒙蔽了的祥林嫂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善良”的柳妈点醒了她。这个吃素不杀生的女人,替其他人说出了他们的“偏见”——祥林嫂再嫁,肯定是自己同意了的,不然,应该成为烈女,成为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
真的是柳妈坏吗?墨酱觉得未必,柳妈只不过说出了其他人想说又不敢说或不必说的话而已。从这个角度看,柳妈的确是个“善良的女人”。这个“善良的女人”,还进一步指出祥林嫂可能会遭遇到的困境:你死了之后会有更大的麻烦!
善良的柳妈还帮祥林嫂指明了一条路:捐门槛。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捐了门槛之后,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开始侮辱她了。似乎祥林嫂去捐了门槛,就是自己认了罪。
也并不只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嘲笑祥林嫂,在鲁老爷这样的诗书之家,祥林嫂遭受到更大的恶意。
祥林嫂还是没有资格碰祭祀用具,她还是不干净的女人! 祥林嫂之死究竟谁是最难辞其咎的?不是出身穷做了童养媳,不是后来因为小叔子要结婚被婆婆卖掉,不是第二任丈夫贺老六短命,也不是狼叼走了儿子…… 祥林嫂真的太背了,喝口凉水都塞牙!可是她也是有反抗的,第一任丈夫死后她偷跑出来,并且凭借自己的劳动生活;可是还是被婆婆拉走,卖掉;她拒绝再嫁,头上磕出一个疤,可是大家还是认为她自己也是愿意的。 跟生活的苦比起来,封建礼教才是伤祥林嫂于无形。明明可以糊里糊涂地凭借自己的双手做工养活自己,可是柳妈却好意地劝了她说:“你一辈子有两个男人,死了以后到了阴间,这两个男人要争你,所以要捐门槛,否则你就是脏的!” 而祥林嫂对此说法也是认可的,一辈子嫁了两个男人确实不守妇道,不论是不是自己愿意的。于是她按照柳妈说的捐了门槛,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大家还是看不起祥林嫂甚至对她这样的女人十分介意,主人家的四婶也不让祥林嫂这个“脏女人”碰祭祀用具,这让祥林嫂顿时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当然,即便没有柳妈,也会有王妈、李妈。即便没有在鲁老爷家做工,那些路边的街坊,又有谁是真正同情祥林嫂呢?总会有其他人明示暗示地告诉祥林嫂她这辈子不干净,死后也要受折磨。 女人不能有两个男人的观念渗入很多人的心底,礼教意识就是这么根深蒂固,都不用有人专门去洗脑,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是具有正确性的。 礼教的约束力量是无形的,因为很多人会自觉地维护礼教下的“正确性”,由此形成了一股舆论力量,任谁也无法逃脱。就连祥林嫂死了,也被骂“谬种”,因为她死在临近“祝福”的前夕,这在礼教观念看来“不吉利”。 柳妈所说的去捐一条门槛,的确是她在当时的礼教环境中能想到的一个解决方式。但是,为什么这样做了以后祥林嫂还是被人认为“不干净”呢?祥林嫂没有去问柳妈,鲁迅也没有去追问,因为,那些我们曾经需要遵守的礼教本来就是荒谬的。 小说《祝福》,出自鲁迅小说集《彷徨》 |
|